韓良憶
法文中有個詞:mirepoix,是個烹飪術語,意指將洋蔥、胡蘿卜和芹菜等辛香蔬菜合在一起炒香或烤香,做成菜肴湯汁的基底佐料。我因為愛看食譜,對這個字還算熟悉,因此在三度居游法國期間,有一晚攤開地圖,和丈夫討論第二天要去哪兒走走時,一眼瞥見在暫居的小村東邊,竟然有個地方就叫Mirepoix,覺得太有意思,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另一半說:“別討論了,就去這里,我堅持。”
就這樣,來到密若波瓦。
小城的輪廓呈工整的長方形,厚重的石墻高高聳立,墻上開了幾道城門,方便出入。拾步走進城門,眼前一副中世紀風貌。城內道路呈棋盤狀分布,路面多半不很寬,有的甚至很窄小,行走其上,倘若對面有人來,這一來一往間,兩人肯定得側身才不會撞到一處。凡此種種都顯示,密若波瓦應該是中世紀封建時代遍布南法各地的Bastide(簡單講,就是筑有防御工事的設防城鎮)。如果我沒猜錯,城中央應該有一片廣場,上面會有涼棚式建筑,那是昔日城里城外的交易中心,如今可能仍是開辦農產市集的場所。說不定我運氣好,今天恰好是市集日。
我們一路直行,先左轉再右拐,沒多久便走到了老城的中央。正如所料,面前有一片空地,部分種了樹、植了草,因此廣場呈現出來的并非開闊磅礡的氣勢,而有股秀麗親切的氣質。廣場的周邊俱是不太高而古老的樓房,敷了灰泥的墻壁木頭結構外露,最特別的是,有點像是閩南式騎樓的回廊,還保留著木梁和木柱。
廣場的一側有座歌特式教堂,旁邊正是涼棚式市集,只是已不復中世紀的木造結構,而是修建于十九世紀的鑄鐵建筑。市場內空空蕩蕩的,到廣場的旅游咨詢處一問,原來密若波瓦每逢周一有大市集、周四有小市集,可我們不巧,來錯了日子。
錯也有錯的好,因為這個錯,加上旅游旺季已過,老城里游人不多,我們得以從容不迫地欣賞這古意盎然而恬靜的廣場。先生約柏拿著相機到處取景,我繞著廣場漫步,古董店、雜貨店、陶器店、手工珠寶店、書店、精品食品店,一家家慢慢逛,多半在外頭隨意看看就好,見到特別有意思的才走進去,向店主微笑問好。對方還以一抹淺笑,也說聲日安。接著要么繼續看著攤在柜臺上的早報,要么與我保持一定的距離,總之不會亦步亦趨,讓我得以好整以暇地瀏覽。
我整個廣場走了一圈,只在手工藝品店買了幾張明信片,留個紀念,這可是我這幾天以來,頭一回看到風景明信片展示架,看來,密若波瓦應該是有點名氣的觀光景點,但不知其他游客是否也沖著那叫做mirepoix的辛香蔬菜而來。
我回過頭去找丈夫,他正拍著那一架明信片,想來也覺得一般并不稀奇的觀光明信片在這里相對地稀奇了。“你瞧我買了什么?”我揚了揚手上的長方形紙袋,兩人相視而笑,攜手轉身,踅向廣場周遭密密麻麻的小路,在狹窄的石板巷弄里鉆進鉆出,不時抬頭,或端詳金陽斜照在斑駁的墻面,或看墻角下石盆里三色蓳正怒放。偶爾猛一回頭,卻瞥見有只花貓趴在檐下,瞇著眼看著這兩個旅人,我走過去,貓兒一溜煙地跑了。
我們保持著悠然的步調,一路晃蕩,因為只有慢慢走、慢慢看,才能徹底領會密若波瓦不張揚的美,就好像與城同名的mirepoix,緩慢是它的關鍵詞,你得小火慢慢地炒,細細地燉,才能充分釋放美味。
(后記:后來上網搜尋,發現此烹飪詞匯得名自十八世紀時的密若波瓦領主,這位貴族手下有位大廚手藝廣受贊譽,其人的烹飪秘訣沒有其他,就是做高湯前必先將洋蔥、胡蘿卜和芹菜一同炒香而已,此一完美組合從此就以其主公之名流傳廚界。可嘆的是,大廚之名如今卻已不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