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也都知道其寓意所在。不過,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雖然盲人摸象是一句中國成語,但其源頭實際上出自古代印度佛經(jīng)。
我們都知道,不能以一點代替全面,正是盲人摸象給我們的啟迪。但懂得道理是一回事,現(xiàn)實中看待問題時,卻仍難免重蹈盲人摸象的覆轍,這里不妨以印度為例。在今天,鑒于印度往往被稱為巨象,盲人摸“象”的道理又可以做出新的引申。
關(guān)于印度,我們可以看到聽到各種各樣的描述,有的是不好的,比如,印度是一個“強奸案高發(fā)”的國度;印度恒河的水“無比骯臟”;印度廁所奇缺,大多人在路邊隨地大小便;印度城市道路上擠滿了各種車輛、行人、神牛以及神猴等等,交通狀況簡直是惡夢。有的是好的,比如,印度號稱世界辦公室,擁有世界一流的軟件公司;印度經(jīng)濟快速增長,備受西方青睞等等。
有的人更多看到了印度好的一面,對印度充滿了向往和溢美之詞;有的人則更多看到了印度不好的一面,對印度各種“鄙視”和嘲笑。這就是目前國人對印度的兩種頗具代表性同時又相互對立的看法。如果各方都只相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認為對方的觀點毫無道理,恐怕真的與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沒有兩樣。
只關(guān)注印度好的一面,自然難免偏見。不論是否和中國比較,印度在經(jīng)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是現(xiàn)實,而非幻象。至于一些西方媒體時不時鼓吹印度的種種優(yōu)越性,最好的回答也是現(xiàn)實:2014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約1280億美元,而印度不到400億美元。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前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反襯了印度大多數(shù)地方的不成功。
當然,也不能只關(guān)注印度不好的一面。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發(fā)展中大國。印度在經(jīng)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指標落后于中國,都是事實,也因此,在印度,中國一直被視為比較和追趕的對象,印度總理莫迪的經(jīng)濟改革在某些方面就是以中國為師。只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僅僅看到印度落后于中國是不夠的。以國民生產(chǎn)總值為例,2014年,中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大約相當于印度的5倍,差距確實不小,但換個角度看,印度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2012至2014年位居全球第10名,而且其總量與排名第7、8、9的巴西、俄羅斯、意大利等國相差不多,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或許我們應該這樣來看待印度:國土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人口近13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可耕地占全世界十分之一,最大的糧食生產(chǎn)國之一;擁有世界第四大鐵路網(wǎng)和第二大公路網(wǎng);現(xiàn)役兵力超過120萬,位居世界前列。這些就是印度的基本國情,也是任何人看待印度時所必須正視的基本面。換句話說,不論以人口、國土、可耕地等硬件,還是經(jīng)濟規(guī)模、發(fā)展?jié)摿Φ葮藴蕘砗饬浚《痊F(xiàn)在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大國,將來還會是一個體量更大、分量更重的大國,不論你喜歡或者不喜歡。
對很多人來說,認識印度也如同盲人摸象,在一開始,會有各種片面的觀點和偏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就如同別人對中國的認識過程一樣。重要的是,在了解各種偏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他觀點的合理性,認識到自己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從而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糾正各種偏差與謬誤。
印度當然有一些荒唐可笑之人或事,讓人目瞪口呆,忍不住要吐槽、取笑,只是,吐槽取笑之后,切勿以為這就是印度的全部,更不要從此對印度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秉持一種“鄙視”和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或許,我們都應該牢記,印度是頭巨象,雖然步伐時有踉蹌,但總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