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燦

1946年3月的一個下雨天,61歲的馬克斯韋爾·埃瓦茨·珀金斯應道布爾戴出版社總編輯肯尼思·麥考米克的邀請,在紐約曼哈頓第43街做了一個講座,觀眾是紐約大學圖書班進修課程的學生。這是他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講這么多話。珀金斯從紐約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大女兒在家里等他。珀金斯有些傷感,“今晚我做了一個講座,他們稱我是‘美國編輯中的元老’,”他解釋道,“當他們稱你是元老的時候,就說明你完了。”
這位傷感于“編輯元老”的編輯正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編輯之一,他發掘并捧紅了美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一批天才作家,包括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馬斯·沃爾夫、瑪喬麗·金南·羅林斯、詹姆斯·瓊斯等。他改變了傳統出版行業對編輯角色的定位,他所確立的編輯理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圖書從業人員。
珀金斯1884年出生在紐約,童年是在新澤西州普蘭菲爾德的外祖父家中度過。他的外祖父威廉·馬克斯韋爾·埃瓦茨是著名的大律師,曾擔任紐約州參議員、美國司法部長和國務卿。這是一個背景深厚的大家族,有多位成員活躍在美國政壇,首屈一指的是威廉·埃瓦茨的外祖父羅杰·謝爾曼,是負責起草《獨立宣言》的5人小組成員之一;此外威廉·埃瓦茨的曾孫、珀金斯的外甥阿奇博爾德·考克斯也是著名律師,是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
珀金斯沒有走上從政之路,1907年從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后,他在《紐約時報》找了一份記者的活,通過報道突發事件、災害以及警察行動等獲得報酬,很快他就被提升為報社的普通員工。他早期的報道并沒有登上頭版,但正如他所說,他“被這一行最有價值的商品所深深吸引——語言文字”。他對寫作有一種很純真的熱愛,但很快就厭倦了報社的工作,因為工作時間不穩定,還要被不斷催稿。1909年冬天,他開始找工作,想找到一份時間穩定的工作。
菲茨杰拉德和他的《天堂的這一側》
拿著一位哈佛大學教授的推薦信,珀金斯申請了紐約斯克里布納出版社的工作。人們普遍懷疑一個新聞記者是否能夠接受一份四平八穩、平淡無奇的職業,但珀金斯卻很渴望有規律的生活。1910年春天,在沒有任何面試的情況下,珀金斯加入斯克里布納,擔任廣告部經理。
也就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小有積蓄的珀金斯與女友路易斯·桑德斯結婚,后來他們有了5個女兒。也許是因為女兒太多,以至于后來他把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沃爾夫當做自己的三個兒子。
1914年,由于編輯部有個編輯跳槽到其他出版社,在同事之間口碑極好的珀金斯便填補了這一空缺,辦公室終于上升到了“第五樓”,由此開啟了他在斯克里布納的輝煌職業生涯。與他有關聯的美國作家和文人的名字有一長串,包括舍伍德·安德森、J.P.馬昆德、莫里·卡拉漢、漢密爾頓·巴索、家道格拉斯·弗里曼、埃德蒙·威爾遜、艾倫·泰特、愛麗絲·羅斯福·朗沃希、南希·赫爾、約瑟夫·彭內爾、艾倫·佩頓、詹姆斯·瓊斯、阿蘭·佩頓等人,當然最有名的還要數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沃爾夫。
創建于1846年的斯克里布納出版社歷史悠久,與之合作過的受人尊敬的作家有約翰·高爾斯華綏、亨利·詹姆斯、伊迪斯·沃頓等人。珀金斯雖然對這些老作家、前輩表示欽佩,但他希望出版社能引入20世紀的年輕作家。不同于大多數的傳統編輯,珀金斯積極尋找潛力無限的年輕作家。他的第一個重大發現是在1919年,與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前陸軍軍官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簽署了一份小說合同。
與菲茨杰拉德合作,珀金斯面臨很多阻力,出版社內部沒有人喜歡菲茨杰拉德的處女作《浪漫的利己主義者》,但珀金斯頂著壓力,讓菲茨杰拉德幾次修改書稿,然后在內部不停游說,終于將這個年輕人的作品出版,這就是1920年出版的《天堂的這一側》,這個24歲的作家成為斯克里布納當時最年輕的小說家。盡管書中有一些令人尷尬的錯漏,但《天堂的這一側》在7個月內出人意料地賣出了3.5萬冊,非常受歡迎,引領了一個新時代。雖然這部小說并沒有馬上給菲茨杰拉德帶來財富,卻令他聲名鵲起。珀金斯對于那些錯漏很羞愧,正如麥考米克所說,在某些方面,珀金斯好像不適合這個職業,他拼寫很差,標點亂用,至于閱讀,連他自己都承認“慢得像頭牛”。
珀金斯(左)與海明威
珀金斯也許不是一個好的案頭編輯,卻是天才作家的伯樂。他眼光敏銳,敢于冒險,對那些題材安全、內容枯燥乏味的作品極為抵制,熱衷于發掘那些勇于發出新聲音的作家,他們反映了一戰之后美國的新價值觀。他發現的那些新作者如林·拉德納、詹姆斯·博伊德、托馬斯·博伊德等人,作品不僅暢銷,口碑也非常好。隨著新作家和新作品不斷被發現,雖然珀金斯只是一個初入行的編輯,但在出版界聲名鵲起,那些寄給斯克里布納出版社的最好的稿件,都被直接堆在珀金斯的辦公桌上。珀金斯成為出版社內擅長發掘不出名小說家的編輯,很快就成為編輯部的中心以及高層。1932年,珀金斯更是成為斯克里布納出版社的副總裁。
珀金斯發現的第二個天才作家當屬歐內斯特·海明威。作為年輕作家的領頭羊,菲茨杰拉德主動承擔起向珀金斯推薦新人的責任,但脫穎而出者寥寥無幾。在修改《了不起的蓋茨比》手稿期間,菲茨杰拉德向珀金斯推薦了一位身在巴黎的年輕有為的美國作家。這就是海明威,當時他只出版過一個僅有88頁的短篇小說集。1925年2月,珀金斯閱讀了從法國寄來的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它的風格完全不同于珀金斯以前讀過的作品,不過從商業角度來看內容的吸引力還不夠。但珀金斯還是被作者獨特的氣質所吸引,他毫不掩飾地表示如果作家有任何新作品,希望能優先考慮斯克里布納出版社。
1925年夏天,菲茨杰拉德在巴黎與海明威會面,珀金斯也開始與海明威通信往來。當時海明威正在創作一部新小說,幾個出版公司都對此深感興趣。不過海明威最先商定的是法國出版商人利弗萊特,珀金斯一直很擔心斯克里布納會錯過這位非常有前途的作家。
當時,《斯克里布納雜志》收到海明威一篇短篇小說《五萬美元》,但是很遺憾的是,雜志社沒有馬上接受這個稿件,而是要求海明威縮短篇幅。最后,海明威的這篇小說被《大西洋月刊》刊載。珀金斯在給菲茨杰拉德的信中寫道,海明威“是那種興趣更在于創作而不在發表的作家,對于在篇幅上非得符合某種人為規范的要求,他可能會反感”。
幸運的是,1925年冬天,海明威與法國出版商的合約談崩了。1926年年初,海明威帶著新創作的小說回到紐約,與珀金斯會面。珀金斯被海明威的小說所傾倒,但也知道文中的粗話臟話以及令人震驚的題材,會引起很多人的不快。但是珀金斯一如既往地堅持要出版海明威的這部作品,反對聲也是此起彼伏。所幸72歲的出版社老板查爾斯·斯克里布納也對海明威的寫作天賦極為驚訝,同意出版這部作品。
托馬斯·沃爾夫
珀金斯再次選擇了傳統、保守的出版業所不愿觸碰的邊緣化的美國青年,這一次他又成功了。珀金斯溫和地勸說作者盡可能淡化那些下流的臟話,但也沒有完全刪除它們。1926年秋天,《太陽照常升起》出版。在此之前,珀金斯頂著壓力出版了海明威的一個短篇諷刺小說《春潮》,海明威在這個作品中諷刺了不少美國文學圈中的大人物,也得罪了不少人。珀金斯大力推出的海明威作品自然成為了暢銷書,而珀金斯的桌上也堆滿了從美國各地寄來的保守派的信件。
1928年秋,文學經紀人瑪德琳·博伊德來到珀金斯的辦公室,手里拿著一疊手稿,其中就有托馬斯·沃爾夫的起步之作《O Lost》,也就是第二年出版的《天使望故鄉》。珀金斯和沃爾夫的關系是他所遇到過的作者之中糾纏最深的一個,沃爾夫的第二部作品《時間與河流》(1935年出版)也是珀金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珀金斯說過,沃爾夫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但他從不會去考慮篇幅、形式、結構等“務實的寫作慣例”,因此,珀金斯不得不為沃爾夫善后。他將沃爾夫一箱箱的書稿加以整理、刪減,找到結構,同時還不斷鼓勵這位脆弱的天才不要輕易放棄。沃爾夫后來也公開談及:“一位編輯,同時也是我的好朋友,大約一年前告訴我,他很遺憾沒有記日記,把我們倆(為《時間與河流》)共同工作的經歷記下來:全部的努力、困難、推進、停頓、結尾,成千上萬次嘗試、替換、勝利、屈服,最終造就了一本書。”
而這段贊美,后來也成為批評者攻訐沃爾夫的證據。批評者認為,沃爾夫的《時間與河流》的成功,一部分應歸功于編輯珀金斯。這種攻訐導致生性多疑的沃爾夫與珀金斯關系走向破裂,沃爾夫也被認為是忘恩負義之徒。直到沃爾夫去世之前,才與珀金斯和解。沃爾夫在其遺作《你不能再回家了》中,以珀金斯為原型塑造了一個虛擬人物福克斯霍爾·愛德華。沃爾夫英年早逝之后,珀金斯成為沃爾夫的文學遺產執行人,將沃爾夫的遺稿編目成冊,并監督哈珀兄弟出版社出版了兩部遺作《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了》。
1947年,珀金斯突然去世之前,還在推薦將托馬斯·沃爾夫合集獻給哈佛大學圖書館。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珀金斯一邊忙著編輯詹姆斯·瓊斯的作品《從這里到永恒》,還抽空撰寫關于沃爾夫的文章。
電影《天才的編輯》劇照,由柯林·費斯扮演珀金斯
珀金斯不僅是具有敏銳判斷力的編輯,善于激發作者的創作潛力,同時,還是心理分析師、失戀者的顧問、婚姻法律師、職業規劃師,乃至放款人。珀金斯與他的三個天才作家之間的關系已經超出了簡單的編輯與作者關系。像菲茨杰拉德最早成名,但在生活上非常奢侈,又酗酒成性,經濟破產之后,是珀金斯慷慨解囊,助其度過生活上的難關,是珀金斯告訴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澤爾達丈夫的死訊,是珀金斯說服菲茨杰拉德的女兒堅持上完大學,是珀金斯花幾個月時間出版了菲茨杰拉德未完成的遺作。
珀金斯與海明威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他們多次一起休假旅行,經常可見兩人一起釣魚的照片。海明威突發奇想要去非洲大草原狩獵,寫信給珀金斯,得到他的鼓勵,同時還提前給海明威寄來一筆預付稿酬,當時海明威連新作品的一點構思都沒有。當菲茨杰拉德與海明威的關系變得冷淡,是珀金斯充當了兩位天才作家的紐帶和緩和劑。當菲茨杰拉德去世后,珀金斯是第一個在葬禮結束后告訴海明威的人。
菲茨杰拉德在寫給托馬斯·沃爾夫的信中,稱珀金斯為“我們共同的父親”。1947年6月,珀金斯去世后,海明威對查爾斯·斯克里布納說:“我們的上帝也許在出牌時作了弊。”并在5年之后出版的小說《老人與海》中,將獻詞給了珀金斯。菲茨杰拉德的小說《美麗與詛咒》的獻詞也給了珀金斯。這是一個編輯所獲得的最高榮譽。
(參考資料:《天才的編輯》,作者:[美]司各特·伯格,譯者:彭倫,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