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南子

2015年10月9日,剛在國慶長假中賺得盆滿缽滿的各大景區,便得到了這樣一條消息:中國國家旅游局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全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估委員會決定,取消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的5A級資質,對云南省麗江古城景區等 6 家 5A 級景區嚴重警告,并限期整改。
這是自國家實施旅游景區評鑒制度以來,最嚴厲的一次整頓和懲罰。山海關景區被摘牌的原因是存在價格欺詐、環境臟亂、設施破損、服務質量差等問題,這也是其他很多景區長期普遍存在的現象。摘牌、警告的消息一經傳出,大批游客一片叫好,而涉事景區則惶惶不安,紛紛鉚足勁兒檢討和整改……

“天下第一關”的窘境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靠燕山,南接渤海,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古代有“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天下第一關”等美稱,在現代也有至高的榮譽——1987年,“萬里長城——山海關”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007年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首批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
“5A級景區”的頭銜對游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景區也因此獲得了巨額收益。面對數量龐大的游客,某些景區管理方漸漸不再致力于對景區的維護和管理,而是想方設法巧立名目,大肆斂財,從而造成了景區里的種種亂象。
很多去過山海關的游客都有被強制消費的經歷。一位姓韓的著名評論人就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說:“山海關大悲院里面的是不是假和尚呀!他先是逼我往功德箱里捐錢,又掏出一個本子讓我留下姓名,說是為我全家祈福,當我簽完名字后,他把掩蓋在本子后半部分的手挪開,上面赫然寫著“399元”和“199元”兩個捐款選項!”其實,不只大悲院,只要一走進城樓上的小廟,結伴同行的游客就會被幾個和尚分開,這些和尚分別拉住他們說免費傳授佛理,然后又索要錢財,甚至有“不捐別走”的威脅之意,有時和尚們還會哄騙游客,稱其朋友已經捐了好幾百,等游客糊里糊涂地走出寺廟時才發現,自己已上當受騙。

除了強迫捐錢,山海關的衛生環境也飽受詬病。石家莊市的郝先生,2015年8月和家人去山海關旅游,他告訴記者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共廁所的衛生條件太差,盡管‘老龍頭’等景致較為壯觀,但整體的旅游體驗不太好。”郝先生的經歷讓很多網友感同身受,他們認為,景區里店鋪混雜,環境臟亂,破壞了山海關本身的和諧。有言辭激烈的網友甚至怒斥:“這哪里是‘天下第一關’,簡直是‘天下第一坑’!”
對此,國家旅游局對山海關等投訴較多的景區進行了長期的明察暗訪,隨后恰逢 10 月國慶節長假,這個旅游黃金周正好成了對各大景區的考驗。然而,在國家對旅游行業嚴加整治的大環境下,一些管理混亂的景區仍然我行我素。比如山海關景區的門票本是60元,國慶期間卻賣出了90元的聯票。所以國慶節剛過,國家級景區退出機制就正式被激活,國家旅游局毫不留情地抓住山海關殺一儆百,讓那些在山海關有過不愉快經歷的游客大呼過癮。
當秦皇島市相關部門為今后重振山海關而商量對策之際,山海關區旅游局辦公室傳來了局長劉媛的痛哭聲:“我是山海關的罪人,我們愧對全國游客……”
走下神壇的中外名勝
其實,山海關的窘況并不是特例,而是全國景區普遍存在的縮影。比如,此次遭到嚴重警告并被責令整改的云南麗江古城,本是備受游客青睞的旅游勝地,但卻因為欺客、宰客情況嚴重、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口誅筆伐。

靖邊樓始建于明初,是山海關的東南角樓。樓里現在陳列著許多兵馬俑,雖然這些展品都是復制品,但還是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看。
只要一進入麗江,你就有可能在馬路邊聽到這樣一段對話——“我們要去XX地方。”“20元就走。”“不是打表計費嗎?”“打表不走。”這是游客在麗江乘坐出租車時,常常會遇到的情況。不打表是麗江出租車行業的歪風邪氣,當你攔下一輛出租車后,司機在一開始并沒有讓你上車的意思,而是搖下車窗,探出腦袋,問你去什么地方,如果他覺得這一段路
程值得走,就會獅子大開口直接要價,如果你不同意,司機便理所當然地拒載。
若說出租車宰客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那麗江的“酒托”、“艷遇”現象就真的是極具特色了。來到麗江古城,只要打開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的“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很多用性感照片做頭像的陌生女人就會主動來搭訕,并均稱自己是獨自來此旅行,簡單聊幾句后,她們就會要求見面,隨后便把游客帶去各種酒吧、演藝吧消費。即使不用手機社交軟件,酒吧里也常有獨自“發呆”的女人,有時她們會主動約男游客喝酒,有時酒吧工作人員會互相介紹拼桌。殊不知,這些女人都是故意制造艷遇的“酒托”,哄騙游客消費后,從酒吧等商戶那里抽取提成。
“她們通常會為游客拼命點紅酒喝,一般點6瓶就要消費一萬多元,事后吧臺服務員會拿給她們75%的回扣。”一位知情的客棧老板諱莫如深地向記者說。
市場上賣幾十元的紅酒,轉手便在酒吧里賣上了千元乃至萬元,這是酒托和酒吧互相勾結,借著“艷遇”的名義對游客進行的欺詐。這種現象屢禁不止,終于讓麗江古城景區陷入了面臨5A級景區資質被取消的危機。
其實,這還不是麗江初次犯錯。早在2007年,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包括麗江在內的6處中國遺產就遭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出的嚴重警告,麗江被警告的原因是盲目開發,讓古城中的納西族原住民搬遷出去,致使古城內商業氛圍愈加濃厚,失去了應有的“原汁原味”。

麗江古城的大街小巷林立著各種商鋪:酒吧,餐館,服裝店……濃厚的商業化氣息令其頻頻遭到“過度開發”的質疑。
其實,著名景區被摘掉光環的情況,并不僅僅存在于中國,國外也不乏名勝古跡走下神壇的案例。比如世界遺產——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因為長期存在偷獵現象,阿拉伯羚羊的數量從450只驟降到65只,加上棲息環境惡化,面積又被政府縮減了90%,不再符合瀕危動物保護區的標準,因此成為首個被《世界遺產名錄》除名的景區。此外,還有德國德雷斯頓的易北河谷,因為政府為緩解交通擁堵,不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多次警告,執意在河谷上建造一座600多米長的四車道大橋,破壞了河谷的整體風貌,遂在2009年被世界遺產大會踢出了《世界遺產名錄》,令一向以環保自居的德國人顏面掃地。
這些案例都說明,任何景區都不可能因為名氣大、資質高而享受特權,即使是“金字招牌”也不可能讓它們高枕無憂。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光環,就必須落實到行動上,用責任感來捍衛榮譽。
改善旅游環境需多方配合
面對5A級景區資質被取消的處罰,山海關的相關部門重在強調追責機制,但卻至今沒有拿出一套明確、具體的整改方案,這讓很多關注此事的游客十分不滿。相比之下,麗江為重塑形象,倒是對整改做出了迅速的反應,也制定了相當詳細且有力度的計劃——針對商戶的欺客行為,古城景區每隔200米將設置一個舉報箱;針對出租車不打表,吊銷當事駕駛員的從業資格證;針對環境衛生臟亂差,每月開展一次愛國衛生運動,對隨意丟棄垃圾的行為給予上限處罰……
盡管如此,很多游客仍然對景區的整改并不買賬。“每次都說整頓,但過不了兩三天又打回原形,而且商家不管被斷了多少條財路,總會找到其他途徑來坑害游客。”一位剛經歷國慶節“鬧心之旅”的張女士說道。更有網友諷刺說:“讓既得利益者自己整改,你逗樂呢?”

不可否認,這些聲音都是事實。造成景區亂象的主要原因在景區本身,但此前相關部門對“5A級景區”的監管力度不夠,也縱容了景區的胡作非為。所以從根本上看,是整個旅游行業的監管制度還不夠完善,造成了旅游環境惡化。因此,光靠景區自己閉門整改,效果可見一斑。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景區自身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景區等級評定制度也存在弊端。現在的評審標準有較大的彈性,被評上的景區未必就代表了業內的領先水平。要想整頓旅游景區的亂象,首先得提高評審程序的公開透明度,并要建立‘退出機制’以及配套的后續制度。此外,旅游景區應該以游客為本,所以應該將游客滿意度納入景區質量評估體系,讓群眾的監督來鞭策旅游景區,使其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除了景區和監管部門需努力改善之外,游客作為旅游的主體,也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據很多景區的當地居民反映,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隨處扔垃圾,即使垃圾箱就在眼前,很多人也懶得走兩步。要想擁有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游人首先要做到文明出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環境,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景區的種種亂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肅清,只有靠景區、監管部門和游客等多方長期配合,才能讓游客舒適地旅行,才能漸漸營造出良好的旅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