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昂

1835年以前,墨爾本基本無人居住,1851年,有人在墨爾本發現了金礦,引得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而至。不到20年,墨爾本的人口從數百人猛增到12萬,而淘金者依然絡繹不絕,使得美國的舊金山也黯然失色,因此墨爾本被稱為“新金山”。從此,它逐漸成為了一座富有的大城市。
自2002年起,在由《經濟學人》選出的“全球最佳居住城市”排名中,墨爾本一直處于前三甲,從2011年至2015年,更是連續5年蟬聯冠軍。墨爾本的城市格言鐫刻在亞拉河王子橋上,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敘事詩《埃涅阿斯紀》中的一句:“隨著廣泛傳播而越來越有力量?!?/p>
在墨爾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塊牌子,上面寫著“The place to be”,意為“歸屬之地”。對于墨爾本人,這里的確是他們的歸屬之地,他們熱愛生活,也熱愛墨爾本的一切。每一個墨爾本人的身體里,都流淌著沸騰的熱血,而在這些熱血深處,卻有一顆藝術的靈魂,同時,他們的胃只為美食而生。運動為骨,藝術為肌,飲食為膚——墨爾本就這樣被解構成幾部分。

運動為骨
熱血沸騰的墨爾本人
墨爾本人熱愛運動,無論你愛好哪種運動,都能在當地找到志同道合者。若想要親身體驗,只需在黃昏時分穿上一雙跑鞋,無需額外的技巧,便可以跟隨連綿不絕的人群,沿著亞拉河畔慢跑。彼時,美麗的落日夾在摩天大樓組成的天際線中,余暉將整座城市映得一片緋紅。
如果你熱愛球類運動,墨爾本堪稱天堂。墨爾本擁有數量繁多的足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以及板球俱樂部,人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球技加入其中。在墨爾本,運動隨時隨地在進行,即便是在艷陽下,你也會看到很多人在各大露天球場揮灑汗水。自1956年成功舉辦了澳大利亞乃至整個南半球的首屆奧運會以來,墨爾本就與運動比賽結下了不解之緣。英聯邦奧運會、世界游泳錦標賽、板球世界杯……在墨爾本舉辦的重要國際體育賽事不勝枚舉,而這一切,都與墨爾本人對運動的狂熱之情不無關系。他們深諳“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的道理,因此才會不斷爭取更多的重大賽事舉辦權,同時,這些賽事也一直保持著高質量,不斷刺激著人們的腎上腺素。

說到墨爾本的體育賽事,就不得不提“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每當南半球的夏季來臨,一年一度的澳網公開賽拉開了序幕。賽場上,毒辣的陽光炙烤著地面,遠處的城市景色因熱氣氤氳而顯得像海市蜃樓一般模糊,但炎熱并不能阻擋墨爾本人的熱情,在羅德拉沃爾球場內外,球迷們屏息凝神地為自己支持的選手加油鼓勁。每一局勝負都能迎來一陣瘋狂的歡呼,或一聲聲遺憾的嘆息,但球場上的勝負并不會影響對陣球迷之間的感情,在比賽間隙,他們會聚在球場外的草坪上談笑風生,一派祥和。
還沒從澳網公開賽的激烈中緩過勁來,一級方程式澳洲大獎賽便接踵而至。這時,墨爾本人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喜好選擇不同的套票,或在固定座位上手舉望遠鏡眺望賽道,或趴在護欄旁感受一輛輛賽車風馳電掣。
而從每年9月開始,為期一個月之久的澳大利亞橄欖球聯賽便拉開帷幕,再次點燃墨爾本人的熱情。這項賽事的電視轉播,會吸引數百萬人蹲守在電視屏幕前觀賞,收視率也常年登上澳大利亞收視冠軍的寶座。當然,運氣夠好的球迷可以親臨球賽現場,感受那火一般的熾熱,即便賽事已經落下帷幕也久久不愿離去,而是三、五成群,在大街上一邊暢飲啤酒,一邊引吭高歌。
墨爾本人觀賞體育賽事從來不用擔心是否會影響工作,因為維多利亞州政府絕不會浪擲市民們對運動的狂熱,每當重大賽事來臨,政府會提供時間充足的假期,讓人們盡情釋放熱情。
藝術為肌
優雅與叛逆融為一體
墨爾本人不僅癡迷于運動,對藝術也同樣如此。作為澳大利亞的文化中心,墨爾本堪稱“南半球的巴黎”,多年來,東西方文化與藝術在這里沖撞、交融,孕育出獨特的墨爾本文化。

墨爾本地標性建筑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是當地藝術愛好者們時常前往的地方。該建筑修建于1861年,是澳大利亞歷史最為悠久的公立美術館,也是各種藝術爭奇斗艷的主競技場,展品包羅萬象:古埃及的石刻、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晶瑩剔透的玉玨、古代武士的全套鎧甲……幾乎每隔一周,美術館還會舉辦臨時展覽,從乾隆時期的皇家收藏品,到讓-保羅·高緹耶的高級時裝,讓人目不暇接。在這里,古典與高雅,傳統與現代,都可同處一室,都能受到墨爾本人的追捧。
在墨爾本,溫文爾雅和波譎云詭從來都不是一對反義詞。對于墨爾本人,他們可以一邊打扮成大衛·鮑伊經典的“雌雄同體”造型,一邊去欣賞莫奈的畫作,還可以在欣賞完話劇《哈姆雷特》后,立馬奔向麥當娜的演唱會。優雅與叛逆,早已在墨爾本融為一體。
每年冬季,墨爾本都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大藝術家前來開展,屆時,墨爾本會成為無數文藝青年的天堂,而整座城市也會以不輸于體育賽事的熱情來迎接這些藝術盛宴。
墨爾本的藝術,不僅體現在浩如煙海的辦展數量上,更體現于城市中的點點滴滴,墨爾本人隨時都能在大街小巷里感受到濃烈的藝術氛圍。尤其當夜幕降臨,夜市緩緩拉開帷幕,喜歡晝伏夜出的墨爾本人紛紛出巢,開始豐富的夜生活。他們可以聚集在販賣黑膠唱片的攤販旁,一邊聽著或輕柔或激烈的曼妙樂章,一邊隨意又奔放地扭動著腰肢,也可以站在一棵掛滿了平民藝術家攝影作品的大樹下,一邊細細欣賞,一邊陷入沉思。而喜歡博物館的人,也不用擔心開館時間的限制,因為墨爾本的博物館24小時全天開放,就算是在深夜,博物館里依然充斥著人們的身影。

墨爾本人的藝術熱情經久不衰,而一年一度的白夜節,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場藝術饕餮盛宴。這一天,整座城市都為藝術而“獻身”:亞拉河上排列著形狀各異的裝飾船、主干道上遍布絢爛的彩車、千奇百怪的繪畫作品被投映在所有地標性建筑上……這個盛大的藝術節日會持續整晚,人們通宵達旦地歡慶藝術,而他們,也成為了藝術的一部分。
飲食為膚
永遠翻不完的菜單
美食對于墨爾本人,就像是皮膚一樣必不可少。他們愿意為精于分子料理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而一擲千金,也愿意為一頓平常的早午餐而在知名小攤面前等上半個多小時。在墨爾本的各大餐廳,最為經典的菜色其實異常簡單,不過是一顆置于充滿谷物芬芳的吐司上的溏心蛋,一刀切下,蛋黃緩緩流淌,墨爾本人也會因此得到全身心的滿足。
墨爾本人酷愛咖啡,但他們從來就對美國人偏愛的速溶咖啡提不起興趣,證據就是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速溶咖啡廳在墨爾本門可羅雀,而高級的意式咖啡廳卻極受歡迎。由遠渡重洋的意大利后裔們帶來的正宗意式咖啡,可謂當地人的最愛,幾乎每一個街角都有一家精致的意式咖啡廳,店主會精心拼配來自全球各地的咖啡豆,只為尋得最完美的搭配,而且還時常更換菜單,讓喜新厭舊的墨爾本人每次都能產生新鮮感。除了意式咖啡,墨爾本人同樣鐘情于意式冰淇淋。為了滿足墨爾本人挑剔的味蕾,冰淇淋店主們甚至會選擇在生意相對冷清的冬季暫時拉下店鋪閘門,重返意大利潛心研究,以發掘刺激味蕾的可能性。
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當店鋪重新開張,全新的口味總是會讓墨爾本人為之瘋狂,他們細細品味著軟滑的冰淇淋,滿足地度過一個下午的悠閑時光。
只有冰淇淋當然不夠,墨爾本人擁有專為甜品準備的第二個胃,并對諸如巧克力醬或發泡奶油帶來的高熱量毫無忌憚。例如冷熱交替的法式可麗餅,便是墨爾本人必點的甜品之一,冰冷的冰淇淋與滾燙的巧克力醬相互交融,讓墨爾本人愛不釋手。
而到了正餐時間,墨爾本人則可以安靜地坐在餐廳內,享受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在墨爾本的大小餐廳里,廚師都身懷絕技,他們精通全球各地的菜系,并能通過創新,改良成全新的菜品。也正因如此,墨爾本的餐廳里,菜單總是厚厚一疊,似乎永遠也翻不完,而墨爾本人則早已對選擇菜肴失去耐心,往往隨意一點,然后靜待驚喜降臨。
作為港口城市,墨爾本的海鮮自然必不可少。每天,豐富的海鮮都會運往南半球最大的露天市場——維多利亞女皇市場。那些琳瑯滿目的貨品,對墨爾本人來說,都是閃閃發亮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