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
【摘要】面對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淮北日報順應媒體發展的新趨勢、新挑戰,尊重規律、勇于開拓,加快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媒介融合地市黨報探索與實踐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吸引力明顯減弱、報紙受眾數量逐年下降、廣告經營舉步維艱的現象時有發生。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地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固有思想觀念和生存環境,傳統媒體已到了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傳統媒體如何走出一條新的生存發展之路?中央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部署,為傳統媒體轉型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加快媒體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傳統媒體在數字革命和新興媒體的強烈沖擊下,應對全球傳媒格局變化、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淮北日報社以“全媒體、集團化”為戰略發展方向,不斷拓展互聯網絡、移動傳播、戶外傳播等新興領域,旗下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視頻、客戶端、數字閱報屏等新媒體影響力大幅提升,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以市級黨報為龍頭,系列報刊多樣并舉,新媒體協同聯動的地市黨報發展之路。
精心布局新媒體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是創造性實踐的先導,媒體融合發展,亦是如此。推動報業的轉型融合發展,必須首先強化思想觀念的轉變,真正樹立不融合發展就會喪失話語權、被邊緣化的危機意識,增強大家對傳統媒體轉型融合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
是機緣巧合,也是勢所必然。早在2005年,淮北日報就依托品牌影響力和新聞內容生產優勢,率先在全省建立綜合性新聞門戶網站——淮北新聞網,當時建立網站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撐。淮北新聞網的上線運轉,成為淮北日報跨界進入新媒體領域的一次成功嘗試。
2009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國掀起了傳媒產業革命的浪潮。淮北日報社準確把握傳媒業態發展趨勢,在網絡部的基礎上成立“新媒體發展部”,專門負責新媒體產品的開發、規劃和運營管理。同年4月,皖北地區第一份手機版—《淮北手機報》正式開通。
2010年7月,淮北市委對淮北日報社領導班子進行調整。社主要領導敏銳地意識到,發展新媒體勢在必行。自此,發展新興媒體上升為報社頂層戰略,新媒體布局大幕由此拉開。
順勢而為,淮北日報闊步向新媒體領域進軍:2011年,淮北新聞網官方微博正式上線。2012年,淮北日報推出高清數字閱報機,并進駐公共場所。2013年,淮北日報社與南京聯著實業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攜手發展“全媒體”。2014年初,報社黨委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將“全媒體、集團化”確定為戰略目標,并出臺《關于加快新媒體發展的實施意見》,新媒體由此呈現飛躍式發展態勢。2月,淮北新聞網視頻工作小組成立,首次視頻制作完成。7月,淮北本地網上第一社區—“淮北網”強勢上線,其依托淮北日報社專業的編采力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傳播最新、最快、最好看的本地新聞、生活資訊。報社旗下的《淮北日報》、《淮北晨刊》、《皖北傳媒》也在當月全面開通微信公眾號,淮北網同步開通官方微博,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聯合“矩陣”初步形成。9月,淮北云報(掌上淮北)正式上線。廣大市民通過手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看到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
至此,從平面媒體擴展到報、網、微博、微信、二維碼、移動客戶端、數字閱報屏等多種載體……創刊43年的淮北日報,正意氣風發地迎接加快融合發展、向新型主流媒體的邁進。
搶占輿論新陣地
“影響力決定引導力”。淮北日報一方面抓緊建立完善各類宣傳載體,做到樣樣齊全;另一方面積極研究和把握新媒體發展規律,探索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相融合的傳播方式,創新報道模式和表達方式,不斷擴張新媒體輿論陣地勢力范圍,讓主流輿論在新興媒體上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導權。
平面媒體提質擴容。發展新媒體,必須以黨報的內容優勢作保障。2010年6月,《淮北日報》率先改版,將報型由傳統的四開大報改為國際流行的“黃金瘦報”,成為我省第一張“瘦身”黨報,視覺上簡潔明快,內容上親民務實,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淮北晨刊》緊隨其后,一連進行7次改版,版式大氣時尚,內容涵蓋本地新聞、時評網事、文化娛樂和生活資訊四大版塊,成為本土新聞容量最大、信息最豐富、最貼近市民的紙質媒體,日發行量達2萬余份,有效閱讀量達30萬人次。
報網互動全面加速。改進網頁設計,豐富網站內容,創辦精品欄目,先后策劃制作“精致淮北、好人之城”、“愛是你我的傳奇”等一大批高質量的網絡新聞專題。兩大網站每天上午及時發布最新的《淮北日報》、《淮北晨刊》和《淮北手機報》電子版。《淮北日報》堅持每天在報刊顯著位置刊發微博、微信二微碼和公眾號,讀者用手機一掃即可方便、快捷地登錄閱讀。《淮北晨刊》開辟“相城網事”專版,定期刊發報網互動的留言、網友投稿和報料,進一步提高網站訪問量和人氣指數。
策劃活動擴大影響。為增強新媒體產品的讀者關注度,新媒體中心面對潛在讀者群策劃了一系列富有貼近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在網站、論壇同時推出“萌寶我最大”評選和“觀影有獎”活動,征集寶寶珍貴的成長瞬間、萌語萌照,邀請網友觀看本地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通過網友投票排出名次,以“現金+禮品”的形式對網友進行獎勵,在網民中掀起了點擊熱潮。在報社每年舉辦的各類大型營銷活動上,淮北日報都同步開辟新媒體展示區,向社會展示、推介新媒體發展最新成果,讓讀者在體驗、互動的過程中,成為報社的忠實粉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前,淮北新聞網已成長為全市新聞容量最大的網站,日均點擊率超過一萬人次,2012年,該網站榮獲首屆“安徽省文明網站”稱號。在2014年9月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地市新聞網站聯盟年會上,淮北新聞網榮獲中國地市新聞網站聯盟“2014年度最具創新力品牌獎”。淮北新聞網官方微博已成為本地較有影響力的媒體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單篇點擊率突破10萬次,關注度明顯上升。
探索融合新機制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既需要進行技術升級、平臺拓展、內容創新,也需要對組織結構、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和完善。淮北日報社從2011年開始,不斷推動人才培養、管理體制、思維觀念等等各方面的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效果。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媒體融合發展,對主流媒體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新媒體業務發展需要,近三年來,淮北日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輯、記者、網絡管理員等專業技術人員20余名,從全報社選調精兵強將充實新媒體力量,在新媒體內部實行全員輪崗制度,以提升編采人員運用新媒體的專業化水平。報社同時提出,紙媒記者除了要向各自紙質媒體發稿,還應積極采用各種形式,向各自媒體的微博、微信、網站和手機報發稿;向新媒體發稿時,可同時發布圖片、音視頻內容;紙媒記者也可挖掘微博上的好線索進行深度采訪,在報紙上刊發。
為培育員工的“互聯網思維”,引導大家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提升報社影響力,淮北日報還制定了配套的全媒體業務考核辦法。全體員工均開辦了個人微博、微信,并積極發展粉絲和好友。報社鼓勵個人微信發展好友圈,宣傳推廣報社微信公眾號,轉發推送內容,每月轉發不低于22條。鼓勵員工尤其是一線記者發布原創的、有價值的內容,為報社官微、微信提供優質素材,新聞素材被報社官微采用一條,給予20元獎勵,原創微博超過500字,給予40元獎勵。對進入新浪微博安徽賬號地區月度排行監測前10名的個人微博,給予100元獎勵。每月初,新媒體發展部對全媒體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員工個人績效掛鉤。
與此同時,報社致力于推進編輯記者全媒體化,通過培訓和實踐,努力培養技能全面、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讓記者編輯同時具備駕馭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記錄符號的能力,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多級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臺互動的新型采編及發布流程,在媒體融合創新中擴大黨報影響力。在近兩年舉辦的淮北食品工業博覽會、淮北市讀者節、淮北市年度經濟人物評選等全市重大節會上,淮北日報社都做到全媒體出擊、多媒體聯動,在活動現場開辟“全媒體直播區”,通過報紙、網絡、微博、微信、手機報、移動客戶端等全媒體報道陣容,即時播報活動盛況,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合力,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
“政貴在行,事成于實”。當前,國內媒體在融合發展方面大多還處于探索、嘗試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經驗,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今后,我們將以與時俱進的積極姿態、更具開拓性與創新性的不懈探索,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滲透、相得益彰、一體發展,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努力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