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躦
【摘要】近年來,隨著媒介的融合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的革新也變得越來越深入。筆者試從2009年的《廣西日報》“要聞版”的改版著手,通過改版前的情況分析和改版的意義,試為廣西區(qū)報紙改版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廣西日報》一句話新聞改版
2009年3月26日,《廣西日報》三版要聞版刊登了五條“一句話新聞”,這個欄目的出現(xiàn),標志著自2008年10月以來該報的要聞版改版達到新階段,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總體來看,《廣西日報》“一句話新聞”欄目的出現(xiàn)令人嗅到清新之風、看到黨報在報道內容和版面編排形式上的改進。
本文所說的“要聞”即“重要新聞”。狹義上講,“要聞”是指全社會都比較關切的、符合發(fā)布時機的新聞。廣義上說,“要聞”是指反映全社會比較關切的、符合發(fā)布時機的所有新聞題材和體裁。這里的“所有”是指空間范圍較為廣泛,和人們生活的寬度相關。“要聞版”顧名思義,就是在報紙上刊登“要聞”的版面。
在媒介融合越來越成熟、報業(yè)競爭越來越白日化的當下,報業(yè)作為傳統(tǒng)媒體,面對各級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的沖擊,面對各類讀者的多元化的閱讀要求,如何改進黨報要聞版的報道內容和版面編排形式,已經(jīng)成為包括《廣西日報》在內黨報探索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事實上,作為黨報的《廣西日報》在較長一段時間,一直還是硬邦邦的老面孔。內容上,報道領導活動的文章長,內容呆板難變,難以突出受眾關注的新聞;形式上,排版樣式呆板,不活潑,缺乏生氣。在一定程度上要聞版的質量,決定了報紙的興衰。《廣西日報》作為廣西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該報“一句話新聞”欄目的出現(xiàn),也標志著該報在要聞版改版上的進步。
一、改版前后要聞版狀況
改版前,《廣西日報》對領導活動報道呈現(xiàn)無序化狀態(tài),要聞版對領導的報道活動出現(xiàn)政治攀比,搶占版面上的“政治位置”成風,甚至要聞版領導活動被報道的多少、出現(xiàn)頻率的高低都成為坊間議論和飯后談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報紙的形象。
改版前《廣西日報》要聞版沉悶、呆板、枯燥。“強調指導性時,未注意文章的可讀性;強調思想性時,未注意內容、題材的服務性;強調理論性時,文章的針對性不夠;注意文章的輿論導向,卻忽視引導藝術;注意重大主題,卻很少關注擴大信息量;關注正面宣傳,卻少有關注輿論監(jiān)督;注意弘揚主旋律,卻甚少關注文章的多樣化。”①這些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報紙上關于會議報道、領導活動、上情下達反映領導意志的、長而空的長篇報道多,而關于生產(chǎn)一線和基層的報道少;新穎活潑、生動事例、典型人物、反映群眾呼聲和基層意見的、起到輿論監(jiān)督作用、短小精干的務實性的報道少。
針對上述狀況,《廣西日報》對此現(xiàn)象進行改革,改進領導活動的報道,將長篇累牘的政論文章?lián)Q成了篇幅短、簡潔的“一句話新聞”,騰出了大量版面給真正需要報道的新聞,并在廣西區(qū)宣傳部的指示下,全力改進機關作風,對自治區(qū)領導出訪活動的報道文字盡力縮減(對自治區(qū)正職報道不超過1000字,其他自治區(qū)領導不超過600字),其中副職領導不出現(xiàn)在新聞主題中,只在副題、引題中出現(xiàn)。
《廣西日報》全面落實該精神,將“一句話新聞”欄目報道的范圍確定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主席之外的自治區(qū)領導出席的、確需報道的一般性會議和活動,對于這些會議和領導活動,各新聞單位根據(jù)其新聞價值,可以在其他版面和欄目作進一步的報道和解讀;
(2)負面報道、批評性報道和輿論監(jiān)督報道不列入其范圍;
(3)對除了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主席之外的自治區(qū)領導出席的會議和活動報道,要注意把握平衡,不要忽重忽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4)一句話新聞要醒目,與其他欄目、報道要有明顯區(qū)分。
從這四個方面,《廣西日報》將“一句話新聞”欄目落實在報紙上,用110個字的內容代替了以前長篇累牘的會議報道、領導活動報道。可以說,《廣西日報》“一句話新聞”欄目的出現(xiàn),節(jié)約了大量空間,刊登了更多需要報道的新聞,要聞版的改版使得版面更加活潑。
二、要聞版改版的意義與建議
《廣西日報》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黨報的重要職責。以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以正確的輿論引導為指導思想,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將“三貼近”貫徹于日常報道中。該報“一句話新聞”欄目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要聞版改版的意義,對其以前內容、形式不恰當?shù)牡胤竭M行了改革,是改版上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黨報作為紙質媒體,它具有以最少版面刊載最多新聞信息的任務。一般認為“信息量大”、“深入報道”是報紙的特征。而據(jù)了解,《廣西日報》改版前的情況是重視“宣傳功能”,忽視了“傳播功能”。強調指導性時,未注意文章的可讀性;強調思想性時,未注意內容、題材的服務性;強調理論性時,文章的針對性不夠;注意文章的輿論導向,卻忽視引導藝術;注意重大主題,卻未注意擴大信息量;關注正面宣傳,卻少有關注輿論監(jiān)督;注意弘揚主旋律,卻甚少關注文章的多樣化。而“一句話新聞”欄目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些狀況,將以前很多占一個版的新聞報道,用一句話就解決了,這種簡潔的新聞體裁,使得報紙有更多的空間來報道其他新聞,也使報紙更加生動活潑,更為受眾熟悉百姓喜歡,更符合“三貼近”的思想。
作為全區(qū)黨報,除了利用“一句話新聞”欄目外,還要在其他方面進行進一步改革。《廣西日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反映黨和政府的意圖,積極配合黨委和政府正在抓的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開展輿論監(jiān)督、搞活會議新聞等尤為重要。為此,可以進一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聞版定好位
要迎合讀者需求,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一般來說,輿論監(jiān)督有利于有關部門人員改進工作。輿論監(jiān)督是為了高效地解決問題,改進相關工作。如果群眾看到我們在輿論監(jiān)督后,相關工作能有改進或者落實,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我們黨的威信和公信力,增強人民群眾對黨領導下改革的信心和決心。②
2、改進會議新聞
改進會議新聞報道,除了要轉化報道角度、報道內容和重點,還要轉化語言表述。新聞寫作中,往往有充實的新聞素材,采訪得全面、深入,卻因為內容寫得假大空,而淪為新聞垃圾,讓人不禁扼腕。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報道會議新聞時,要特別注意報道語言的使用及技巧。報道語言要將“硬”的套話大話官話轉變成“軟”的大眾能懂的語言。
從新聞的選擇和傳播的重點來說,會議新聞報道主要是關注出席會議的領導人和召開會議的意義本身。我們在一般會議新聞中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詞語:會議強調”、“會議指出”、“會議聽取”、“總結發(fā)言”等。甚至還有些會議新聞會用“此次大會是“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等套話來表述。但是事實上,這些套話、官話是枯燥乏味的,也沒有多少新聞價值。
黨報以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為對象,用如此乏味的語言,會使得新聞更加枯燥,廣大市民也難以接近和理解。在傳播學理論中,“接近性”是影響受眾心理接受的重要因素。它要求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接近于廣大市民,要充分顧及市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差異,如果在新聞報道中,頻頻使用不接地氣、不落實際,甚至受眾看不懂的語言,會讓受眾有不可接近的疏遠感,更談不上輿論導向了。因此,話語親切,貼近群眾的新聞,會很容易拉近與讀者的距離。③
3、有典型意義的頭條
一般來說,報紙的要聞版頭條是整張報紙的重點,是舉足輕重的,有較強的引導和輿論導向作用。黨報的指導性、權威性在頭條里有所體現(xiàn)。
4、圍繞要聞版搞好策劃
圍繞“三貼近”進行新聞策劃,新聞的篇幅要盡量短小;要適當減少會議報道、領導人活動等新聞。如此這樣,黨報才會更加貼近群眾生活,深入人心,取得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①翁小綿,《三問三答:黨報要聞版改革的一點思考》[J].《新聞采編》,1998(6):10
②馬鎮(zhèn)坤,《既讓群眾滿意,又讓領導滿意——報紙輿論監(jiān)督必須遵循的一些原則》[J].《新聞戰(zhàn)線》,1994(7)
③李昌,《走出會議新聞禮儀化模式》[J].《記者搖籃》,200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