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權峰
一片茶葉,從辛勤采摘到繁復的制作過程,從專業品評到裝箱運輸、流通銷售,所費頗多才能夠最終蕩漾著獨特的氣息與芬芳來到我們的唇邊。一千多年前,茶圣陸羽著有《茶經》,有藝術家皇帝之稱的宋徽宗著有《大觀茶論》,明代文人許次紓關于茶的著作有《茶疏》,古人對于茶的味道的研究不僅深入而且全面,除針對茶本身外,還涉及有器具、水質、環境等方方面面。

不論是茶學講座,還是與好茶者交流,作者常常會被問及:“為什么在茶店里買回來的茶葉,回到家里喝時像是變了味道,不如試飲時好味?”我總結了以下五點。
其一,如果我們能夠排除店家以次換好,就首先要考慮家里的水是不是與茶店的一樣。一般茶店使用的大多是純凈水或礦泉水,如果使用自來水,茶味就肯定會大打折扣,與試飲時相比口感可能會相差十分懸殊。
其二,茶店中泡茶器具的專業性,是一般家庭難以達到的。
其三,就是環境。古代文人在研究茶的同時,無一例外地都詳細說明了環境對飲茶的重要性。古人飲茶一般喜歡選擇竹林溪邊、清幽雅舍等。當然,古人所偏好的優雅環境對于現代社會雖然很難實現,但如果您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茶店的裝修一般都會比較考究且古意盎然,追求以清雅之風襯托茶客的優雅心境。咱們一般家中的環境必然是不能比擬的。
其四,是心。舉個例子,主人請一班好友到家里參觀剛裝修好的新居,并且以上等的名貴好茶待客。朋友們邊喝邊聊,邊喝邊參觀,熱鬧也風雅,但此時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新房而非茶葉。也就是說我們如果細細品味一道茶的話,需要把心靜下來,關注到品茶這一件事情,認真地用味蕾、用身體與茶接觸,才會對這一道茶有真切的認識。
其五,關于存儲。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茶主要是六大類別: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其中需要在冰箱里冷藏的主要是綠茶、黃茶和發酵程度較輕的青茶。白茶、紅茶、黑茶和發酵程度較重的青茶都可以常溫下保存。常溫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包裝口要密封嚴實,放在避光之處,不要靠近有刺激性氣味的物體,比如香水等。保存方法在此僅為略談,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上面談到的這幾個問題都可以影響到茶葉品飲的味道,在目前社會生活中解決這幾個環節并非易事。從古至今嗜茶者都在研究最能體現茶優劣的品飲方式?,F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忙碌而且快速,卻依然沒有阻擋嗜茶人研究品茶的濃厚興趣。我們可以就以上幾個問題多留心改善,體會茶之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