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在一次創作筆會上,許多人正高談闊論,侃侃而談。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邊坐著一年輕女子,始終頷首微笑,聆聽著別人的交流。于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種輕漫的語氣問道:“小姐,你也是寫小說的?”
女子側過頭,微笑道:“是的,我也是來參加筆會的。”
男作者說道:“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小姐共出版了幾部小說?”
女子笑了笑,淡淡地說道:“我只出版了一部小說。”
那男作者聽了,更顯輕狂道:“噢,能告訴我你寫了一部什么小說嗎?”
“我寫的小說叫《飄》。”年輕女子輕輕地說了句。
聽了這句話,男作者立刻驚訝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停頓了好長一會兒,這位男作者站起身,走到那女子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失敬,失敬,您才是真正的大作家啊!”
這位女子就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瑪格麗特·米切爾用了10多年的時間,創作了小說《飄》。這部小說一面世,立即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被譯成27種文字,在全世界銷售量達2000多萬冊。由《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被譽為“好萊塢笫一巨片”。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一個小島——自由島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紐約港入口處。1884年,法國政府將這一枚標志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送給美國。自由女神像連基座高約93米,由30萬只柳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據悉,它每年大約要受到600次雷擊。
美國攝影師杰·費恩,為了拍攝到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從18歲開始,就一直關注著天氣預報,當聽到有暴風雨時,他就早早地蹲守在曼哈頓的巴特利公園里架好照相機守候著。
一年又一年,在雷電交加的時刻,他對著自由女神像,拍攝了一張又一張。可是,這些拍攝出來的照片都不令他滿意。就這樣,他一直拍攝到了58歲。
2010年9月22日晚上8點45分,他終于拍攝到了一道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這張自由女神像被雷電擊中的照片,被美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寶級收藏,稱為攝影作品中的經典。
費恩40年的等待,終于拍攝到了一張被雷電擊中的精彩照片。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那天天上一共閃了81道閃電,最后才有一道閃電擊中了自由女神像。他說:“能拍攝到這張照片只能說我走運,這種機會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開始,袁隆平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在水稻田里專心致志地研究他的雜交水稻。
在幾十個春夏秋冬里,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終于將雜交水稻孕育成功。他向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為了表彰袁隆平的杰出貢獻,國際組織頒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對這些獎項,他始終看得很淡。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于干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估算,他的雜交水稻共創造效益5600億,假如其中分個零頭給他,那么,他的財富也遠遠超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可現實情況是,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資才1600元。
獲得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的袁隆平,至今還不是中科院院士。但袁隆平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開朗的心態,以旺盛的熱情,積極投入到自己所喜愛的雜交水稻的研究中去。
袁隆平說:“我搞的是應用科學,中國科學院搞的是基礎研究,兩者是不相同的。”一生中,不能被榮譽和金錢所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
(摘自《長白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