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剛
北京的8月末,整整9天的世界田徑錦標賽,“鳥巢”像過狂歡節。207個國家和地區近2000名運動員薈萃于此。其間,誕生了一項世界紀錄,刷新了6項世錦賽紀錄,東道主的非凡突破無疑成為狂歡主旋律。五星紅旗9次升起,中國隊1金7銀1銅的獎牌數和94分的積分,超越了史上最佳的獎牌8枚與75分,給世界一點震驚,給國人以巨大驚喜。
中國隊的獎牌數位列第四,總分和英國隊并列第五,在12個項目上進入前八名。按國際慣例的獎牌榜計,中國隊位列第十一,主要欠在金牌數上。假如運氣更好一點,銀牌中有1枚升格,那么,中國在獎牌榜的位次將分別提升到第七名。總之,人們擔憂的“后劉翔時代”空白與震蕩已隨風而去。
溫故而知新。同樣在“鳥巢”,中國田徑7年前北京奧運會的尷尬讓人至今難忘,那次旗手劉翔的意外折戟,使中國田徑幾乎手足無措。奧運會上,中國軍團51次奏響國歌,而田徑隊只有兩次升旗。盡管作為基礎大項的田徑具有諸多項目不可比擬的難度,但自身內功未練好,也是不爭的事實。
2009年秋,柏林世錦賽剛落幕,新上任的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就集思廣益,調整發展戰略。由此,公眾更喜歡而多年一直處于“發展中”地位的項目紛紛并入主攻方向,進入后來簡稱的“1516”工程。15,即今年的田徑世錦賽,16,即明年的里約奧運會。在倫敦奧運會后,田管中心專設一個部門來抓短跳。從那時起,男子百米、男子4×100米接力等明確為“潛在突破點”。中心還部署加強全國130多個后備人才基地的建設,確保相應人才的輸送與銜接。
功到自然成。今年世錦賽最大的突破來自男子短跑,蘇炳添成為第一個站上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亞洲選手,接力隊在4×100米接力決賽中奪下銀牌,爆出了本屆大賽的最大“冷門”。中國田徑首次在世界頂級大賽中走跑跳投全面收獲獎牌。

男子跳遠、男子跳高全面開花。男子跳遠3人分列第三至第五。之前,只有美國在劉易斯時代出現過3人躋身前八名的壯舉。專項練習剛3年的小將王嘉男站上銅牌領獎臺,也創造了亞洲之最。90后山東小伙張國偉奪下了男子跳高的銀牌。
基礎厚實的傳統項目也紛紛恢復了生機。今年5月創下女子20公里競走1小時24分38秒世界紀錄之后,劉虹終于在第五次參加世錦賽時圓了金牌夢。呂秀芝緊隨其后摘得銀牌。女子鉛球鞏立姣第五次參加世錦賽,女鏈球手張文秀第八次參加世錦賽,分別將自己的最好名次從銅牌換成了銀色。一汽豐田重磅力推的陳定發揮欠佳,但隊友王鎮在男子20公里競走中首次奪得世界亞軍。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呂會會以66米1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摘得女子標槍銀牌。
考慮到參賽者眾多和難度較大,國際田聯向世錦賽、奧運會上獲得第四到八名的運動員一一頒發證書與獎金。在前八名之外,男子200米預賽跑出20秒37全國紀錄的謝震業因不慎踩線,被取消成績,但其表現的實力與后勁不容小覷。他本人表示,近幾年內的目標是20秒20。若能拿下,世錦賽、奧運會有望進入決賽。另外,獲女子撐桿跳高第九名的李玲躍過4米60米,進入女子100米半決賽的韋永麗跑出11秒27,女子200米的梁小靜、男子400米欄的程文和男子撐桿跳高的姚捷等年輕選手紛紛創造個人最佳成績,讓人們看到未來的曙光。
更可喜的是“人才生產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比獎牌更加重要,更有意義。
最突出的是男子短跑與跳遠。多年來,中國男女短跑已被邊緣化,有資格報名參加世界大賽的人本來就少,其水平也難以通過預賽,即使在亞洲也沒有優勢。2009年冬,田管中心明確以接力帶單項的短跑發展戰略,大膽改革訓練模式,走出去,請進來。短短幾年,塵封多年的男女接力全國紀錄變得“步步高”,2014年亞運會跑出37秒99的亞洲紀錄。十多年“巋然不動”的百米全國紀錄不到4年就被蘇炳添、張培萌從10秒17提升到9秒99。本次世錦賽,男子接力隊創下37秒92的世界級戰績,奇跡般拿下銀牌。蘇炳添頂風跑出9秒99,結束了世界頂級“飛人”大戰歷年由黑人運動員一統天下的局面。
男子跳遠三人闖進決賽,令世人驚訝。已穩獲第四的高興龍最后一跳與亞軍有一拼,卻不慎被身后的號碼布拽下了領獎臺。跳遠運動員出身的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正在現場,走近一看,那被平沙機推得平如水面的沙面,還真有淺淺的一道印痕。被號碼布蹭掉的距離少說有十幾厘米。19歲的王嘉男以8米18獲得銅牌,之前,亞洲選手無人能在世界頂級大賽登上領獎臺。因傷纏身的老大哥李金哲在關鍵的第三跳,用8米09擠掉了虎視眈眈的美國名將亨德森。亨德森預賽8米36排名第一,本賽季兩次跳出8米56的驚人成績,如果不是李金哲沖上來,亨德森就可以第八名的身份拼后三跳。連王嘉男都說,要不是李金哲這一跳,自己的銅牌很可能不保。跳遠三兄弟都還很年輕,手握8米47亞洲紀錄的李金哲也不過26歲。目前,中國隊具備8米以上實力的隊員有十來個,在美國著名教頭蘭迪的精心培育下,有望再創奇跡。
競走是中國田徑的傳家寶。2009年以來,凡世錦賽和奧運會,在男女20公里、男子50公里三個小項中,從金、銀、銅牌到前八的各種名次都有斬獲,成為中國田徑的“夢之隊”。田管中心將兩個奧運小項的中長跑從全運會中砍掉,增加男女競走團體設項,以進一步調動各省參與的積極性。

集團軍的打造還在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王嘉男能脫穎而出,并非常規路子所致。他曾是江蘇的十項全能運動員。2011年冬,馮樹勇到南京督訓,經人推薦,他用心觀察,覺得小伙子練全能前景可能一般,但跳遠潛力可觀。接到調令時,連王嘉男本人都大吃一驚,論跳遠單項,自己至多也就排在全國前十幾位。清華學子高興龍2014年秋才調京,世錦賽前一次測驗沒踩上板,竟跳了個8米25。大賽增強了信心,他公開對媒體表示:“雖然還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里,但我一定能跳到8米50。”
田徑項目是自己跟自己比,表現自己的最高水平是制勝的關鍵。
很長一段時間,大賽能力不強糾結著中國隊員,多次頂級賽事,多數人的表現與訓練判若兩人。北京世錦賽改變了這一歷史。中國選手多數都能正常發揮,部分選手有超常表現,這也是勝利超出預期的一大要素。
最令人欣喜的是蘇炳添與他的隊友。接力賽預賽歷來是中國隊的攔路虎,實力所限加之臨場緊張,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中國隊僅有兩次涉險過關。而這次,全隊跑出37秒92,只比美國隊差0.01秒,列小組第三,總成績第四,決賽中破天荒地掛上了銀牌。蘇添炳的百米單項也極為出彩,預賽10秒03,這是他的第二個好成績。半決賽壓力巨大,爭奪激烈,參加半決賽的24人中,沒有人能在這種場合下跑出自己的賽季最佳成績,惟有蘇炳添做到了,頂風跑出9秒99!業內人都清楚,同樣是9秒99,國際田聯鉆石聯賽尤金站為一般國際賽,一槍就完,可養精蓄銳,還恰巧趕上順風每秒1.5米。而世錦賽上“鳥巢”是頂風每秒0.5米,心理壓力大不一樣。

男子跳高比賽開始前,大雨突然降臨,帶來的低溫與場地濕滑對運動員的發揮有所影響。但張國偉不怕,“這對大家是一樣的”。他的對手中有3人是“2米40俱樂部”成員,多次在這個高度以上“漫游”過,而張國偉最高戰績是2米38。他承認“他們的實力和穩定性遠在我之上,但我不會過多地關注別人,也沒有特別在意外界對自己的關注,那樣會忽略自己”。2米33之前,所有高度他都一次躍過,最終擊敗卡塔爾的亞洲紀錄保持者、上屆世錦賽亞軍巴西姆,以一厘米優勢贏取并列銀牌。這一名次為亞洲史上之最。張國偉頂住重壓,一飛沖天,有厚實的訓練基礎,更與臨場心態有關。跳高決賽安排在臨近大賽閉幕的時候,他出場前,中國隊遍地開花,讓人興奮,但張國偉“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看直播,不問詳情,埋頭做好自己的事。他說:“我還是比較專注于自己的技術,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沒有必要去擔心,還是做好自己吧。”對于這枚寶貴的銀牌,他也并未陶醉,“我有個夢想,要成為第一個跳過2米40的黃種人”。
要講臨場發揮,不能不提男子跳遠。這個項目尋求的是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最佳結合,蹬離地面的瞬間,一條腿要承受七八百公斤的力量。跳遠難練,比賽助跑一般要跑20步,一步少1厘米,就踏不上板,發不了力,多1毫米,就會踩線犯規。每個運動員在助跑道上都貼上兩條彩色標志,但在高速跑進中根本看不清。這種標志業內稱“教練員標志”,用作教練員提醒運動員,但也只是下次才可能生效。中國隊的三員戰將表現得相當穩定,預賽排在第四至第六名,決賽獲得第三至第五名。王嘉男賽前患重感冒13天,這次為何成功,用他自己的話說,“比賽我還真一點都不緊張,運動員就是要渴望比賽的”。
頭號戰將李金哲受傷病困擾,訓練不夠系統,狀態也不理想。決賽第一跳,助跑很有速度與節奏,但在起跳的一瞬間突然腿軟,前功盡棄。關鍵的第三跳前,馮樹勇告訴他:“你完全有這個能力,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要注意步點準確,最后一步不要往前鉤”。李金哲穩住神,8米09,把自己從懸崖邊拉回來,進前八名決賽,還將美國名將亨德森擠下來,保住了中國隊的勝利成果。
在投擲方面,女子標槍運動員呂會會投出66米13的亞洲紀錄。鞏立姣的鉛球成績為20米30,距本人最佳成績只差5厘米。張文秀女子鏈球擲出個人第二個好成績。這次大賽打得犬牙交錯,難分難解,要不是最后關頭幾個對手以實力優勢絕殺,冠軍歸屬很難推定。
里約奧運會距今不到一年,屆時,沒有“鳥巢”的天時地利人和,外界群星璀璨,人人都在努力,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田徑還需加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