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柏強

(中國田徑隊前總教練)
總共15屆田徑世錦賽,我帶隊參加過12次,總體印象,北京這屆最宏偉,最壯麗。不僅來的國家最多,有207個,運動員人數也是歷屆最多之一。要不是國際田聯為提高比賽水平,提高了參賽門檻,參賽人數與參賽國(地區)同步登頂應該不成問題。
作為田徑界的一員老兵,“鳥巢”令我極為振奮,深感驕傲。中國隊實現了大突破。尤其男子項目,百米、4×100米接力、跳高、跳遠取得的成績是以前我們無法想像的。這是歷代田徑運動員、教練員胸懷大志,鍥而不舍努力的結晶。這次,我們已不再僅僅依靠個別優秀選手扛大旗來支撐局面,而呈現全面開花,整體進步的良好態勢。
田徑被稱為“世界大田徑”,本次“鳥巢”之戰,世界格局大有變化,肯尼亞一鳴驚人。在人們印象里,地處高原,擅長長跑是天然優勢,誰能想到800米這樣要有相當速度的項目他們也能奪金,更不會想到該國葉果還投出了一個冠軍,并創男子標槍大會紀錄。他們顛覆了近30年美國的老大地位,給諸多國家以震撼與啟示:先進與后進都是相對的,都是動態的,肯尼亞能如此,中國只要像短跑隊那樣努力與追求,當然有希望在不太遠的將來使更多的項目由弱變強。
我要為三員女將拿下3枚高質量的銀牌喝彩。標槍呂會會的66米13是她運動生涯最佳;鉛球鞏立姣20米30是她生平第二個遠度,距本人歷史最好戰績僅差5厘米;鏈球張文秀更值得點贊,除受興奮劑誤判干擾外,今年夏天還因腰傷無法堅持訓練,好在八一隊蘇大夫細心治療,葉奎剛教練賽前安排有方,這次投出了76米33的好成績,是她8次世錦賽經歷中首屈一指的。她們三人在里約都有希望再奪好成績。鞏立嬌年輕,技術好,完全有機會彌補實力稍欠一點的不足。標槍技術性非常強,相對起伏也大,呂會會這次就在最后一槍被對手超越。這次最可惜的是男子標槍趙慶剛,他去年在仁川亞運會上投出過89米15,這個成績若拿到本次“鳥巢”大賽可得銀牌,可惜由于肩傷較重而未有機會表現,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他趕考里約還大有機會。

(著名教練,曾率隊獲中國田徑第一個世界
冠軍,獲2枚奧運會金牌)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傳承歷史,特邀我們老教練來北京觀摩世界田徑錦標賽,讓我們高興得不得了。每天半夜一兩點才能回到住地,但我們人人精神飽滿。
我帶隊出國參加比賽大小近百次了。本次比賽無論規模還是組織,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真是無與倫比。那個場面,那個結果,作為一個中國田徑教練,從來沒有這次這樣揚眉吐氣,熱血沸騰。在我的專業競走項目,這次拿下一金二銀,令人振奮。劉虹參加5屆世錦賽,獨缺一枚金牌,這次她以無可爭辯的實力奏響了國歌。小將呂秀芝表現了實力非凡,展現了可觀的潛力,到終點時成績與劉虹一模一樣,令人高興。男子競走有點可惜,本來我們完全可以拼下金牌。
印象最深的是男子接力,4個帥氣的小伙出場令人叫絕,那個儀式設計得高明,中國紅的背景下,朱門一開,中國隊第一個登場,在兩面交叉的五星紅旗映襯下,造型感人,氣場動人。他們最終奪下銀牌,創造了奇跡,也創造了中國田徑的歷史。

(原著名短跑運動員,現清華大學教師)
這次世錦賽上,我在“鳥巢”現場和廣播電臺做了多場解說。我覺得北京田徑世錦賽有三種突破讓人印象深刻。
一是項目發展上。我們原來的一些弱勢項目在興起,在突破。比如,我的老本行男子短跑和接力,2008年奧運會時,我們歷史性地進入4×100米接力決賽,當時勁頭十足,太想跑好了,可三四棒交接時,竟跑出接力區,沒了成績,留下遺憾。這次世錦賽,中國接力隊隊員以精湛的表現,奪銀的成績,實現了我們那一代運動員的愿望,并取得重大突破,那情景想來就感到振奮。從深層來說,中國田徑目前的發展思路是這種突破的基礎,原來我們只是重視和扶植一些在世界大賽上有望奪牌的項目,現在對于一些拿不到牌子,但人們又喜歡的項目也給予重視和扶植,這種轉變十分可喜。
二是在“鳥巢”備賽和服務上。比如接力隊的進場,以往是運動員到場才脫衣服,現在則一出場就是一身戎裝,有一種馬上投入戰斗的感覺,加上鼓聲陣陣、別開生面的亮相,儀式感很強。此外,志愿者的水平又有提高,從制證到場地服務,需要時可以得到他們清楚到位的幫助,不需要時,他們好像不存在,絲毫不影響比賽的進行。2008年奧運會時志愿者由于表現一流被稱為“鳥巢一代”,而今的志愿者又成為“鳥巢”的新一代。讓我高興的是這里邊也有我們清華大學的35名學生。不光如此,清華大學還有裁判、教練等全方位為此次大賽默默地工作著。
三是在電視播出制作上。田徑比賽的播出制作復雜而難度極大。北京奧運會的田徑比賽電視信號是由外國人來制作的,這次世錦賽由央視來完成。據說場內有一百多個機位,呈現給觀眾的畫面不僅完整,而且很有故事性,每一個項目的關鍵節點和細小的動作都被捕捉到,這也是一種精彩。

(中國短跑隊領隊,前三級跳遠優秀運動員)
“鳥巢”大賽,史無前例。這是檢驗一個國家國力和一個民族能力的大舞臺,也是檢驗世界田徑發展最新成果的一座平臺。事實已證明我們又一次成功了,“鳥巢”再一次對世界產生影響力。
我頭次出國參賽在1976年,至今已近40年。這40年,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過去,無論是我當隊員時還是后來當管理人員,真沒發現有哪一次像這次有著如此大的規模、如此熱烈的場面,說它是狂歡節,毫不為過。以我當運動員時的切身感受,在激烈競爭的場合,更需要鼓舞,需要觀眾的熱情與鼓勵。這次“鳥巢”天天爆滿,加油聲翻江倒海,令人一輩子難忘。8月29日,中國男隊虎口拔牙,居然拿下4×100米接力銀牌。那天蘇炳添恰逢26歲生日,全場8萬觀眾起立,為他同唱《生日歌》,我都流出了眼淚。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祝福,更是對全國田徑界的巨大鼓勵。

(奧運會競走冠軍)
在北京田徑世錦賽上,中國隊表現得很出色。一方面傳統強項保持住優勢,如競走獲得一金兩銀,另一方面其他許多項目也在崛起,實力在提高,取得不少突破,如短跑、跳遠等,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反映了中國田徑積極向上的一種趨勢,也說明中國田徑發展理念的轉變初見成效。
我的本行是競走。這次世錦賽上,我參加了三場競走比賽的解說。中國女子競走奪金是我預料之中的,而男子選手王鎮獲銀倒是有些遺憾。他本來有實力奪冠,但在戰術使用上有失誤。比賽中,他臨時改變了原本的戰術安排,在后7公里時就加速了。我當時就覺得他加速太早太快,以后很容易拖垮自己。果真,到后1公里時,他走不動了,被人趕超。這說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
看競走比賽時,我的心情是平穩的,畢竟中國競走已經位于世界先列,我們那一代人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后面的運動員又扛起了大旗。使我興奮是中國男子4×100接力奪銀的過程,4個伙子把完美和精彩演繹到極致,堪稱精典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