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熊誕生
“二戰”后飛行器已開始進入噴氣時代。蘇聯當時還裝備著仿制美國B-29的圖-4戰略轟炸機,這種依靠活塞式螺旋槳飛行的轟炸機明顯落伍了。面對嚴峻的情勢,蘇聯提出了新型轟炸機的設計要求:一是能夠持續飛行8000千米,二是載彈量達到11噸。
◎圖-95戰略轟炸機體型巨大,其機翼和水平尾冀都采用了后掠設計
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很快研制出了M4戰略轟炸機,它安裝了噴氣發動機,盡管設計前衛,但其航程只有5600千米。工程師設計時注意到當時的噴氣發動機技術并不成熟,耗油量巨大。
1951年7月經蘇聯部長會議正式立項后,圖波列夫設計局以“項目95”為代號開始研制新型轟炸機。11月,設計局完成了全比例實體模型。1952年11月12日,第一架原型機首飛成功,6個月后此機因遭遇變速箱故障而墜毀,試飛員也喪生。隨后,又制造了第二架原型機,其在一系列成功的試飛后于1956年年初定型正式命名為圖-95。
◎圖-95戰略轟炸機側視圖
不尋常的渦槳轟炸機
圖-95戰略轟炸機體型巨大(機長46.2米,翼展50.1米,高12.12米),空重90噸,最大起飛重量18.8噸。它配有7名機組成員,包括駕駛員、副駕駛員、飛行工程師、通信操作員、尾炮手和兩名領航員。其機身長而圓,采用半硬殼式全金屬結構,從前向后分為駕駛艙、彈艙及尾部炮塔艙三部分。它采用懸臂式中單翼結構,機翼后掠,翼根處與機身的夾角為37度,如刀片般細長的機翼穿過機身中段。
別看圖-95戰略轟炸機仍安裝著老式的螺旋槳,其安裝了4臺動力強勁的HK-12MB渦槳發動機(單機最高功率能達到11029千瓦),每臺發動機上都裝有兩個直徑達5.6米的四槳葉反轉可逆槳距螺旋槳。憑借4臺發動機暴發的強勁動力,其最高時速達到了920千米,是飛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槳飛機。它不但飛得快,而且飛得遠、飛得高,其航程達到了15000千米,最高升限為13716米。
◎圖-95戰略轟炸機的HK-12MB渦槳發動機
圖-95戰略轟炸機安裝了較先進的電子設備,如火控雷達、導航儀器、飛行控制儀器和電子偵察設備等。武器方面其機尾和機腹炮塔中安裝有1~2門23毫米的航炮,掛載了炸彈、魚雷、水雷、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等,可安裝核彈頭的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威力巨大。
飛行便是威懾
當蘇聯的戰略航空兵部隊開始裝備圖-95戰略轟炸機時,蘇美兩國已開始冷戰。美國了解蘇聯裝備的圖-95戰略轟炸機后并不在意,他們錯誤地估計其最高時速只有644千米/小時,航程只有12500千米。
圖-95戰略轟炸機是蘇聯遠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核心,它的身影因常出現在蘇美對峙的前線,監視北約艦船成了例行公事,它也成為蘇聯國家力量的象征。冷戰期間,一架經過特別改造的圖-95V還秘密于1961年10月30日向新地島投擲了外號為“沙皇炸彈”的氫彈。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獲得了170架圖-95戰略轟炸機(至今仍有55架在服役)。2007年普京宣布,結束其長達15年的禁止飛出國境的命令,它又出現在北半球的海天之間。
◎圖-95MS戰略轟炸機在空中加油
盡管已服役超過了半個世紀,圖-95戰略轟炸機仍是俄羅斯空中核打擊力量的一部分,擔負著保家衛國的重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