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結婚時,我剛好從醫院離崗。回想過去的幾十年,我忙于工作疏于家務,孩子小的時候他奶奶在我家幫忙照看,孩子大了,我們三口人吃飯都是湊合一頓算一頓。如今終于清閑了,我可以在家做做飯,彌補一下對家人的虧欠。兒媳婚前致力于減肥,婚后身體多項指標不宜懷孕,我便想辦法給她食補,既要照顧她愛美的天性,又要讓她營養均衡,很費了一番心思。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兒媳成功懷孕。兒子嬉皮笑臉地說:“媽,我看以后您就做你兒媳的專職保健醫生得了。”我回他:“你媳婦這么金貴啊,你打算多少錢雇我這個專家啊?”兒子說:“那不都是沖您孫子的面子嘛!”
說實話,我還真是看在孫子的面子上才侍候這位少奶奶的,她有時候根據自己的喜好吃,絲毫不顧及胎兒的需要,我批評她,她還不高興,說:“我又不是你的病人!”而且她對飯菜特挑剔,我體諒她懷孕了,經常給她重做。開始的時候她還難為情地說聲“謝謝”,后來便覺得理所當然,連句“謝謝”都不說了。
我對老伴抱怨:“我怎么覺得自己都成女仆了啊!”老伴說:“你得適應角色轉換啊,以前你是大醫生,人人尊敬,現在你是煮飯婆。”
兒媳懷孕6個月時,有醫院聘我坐診,兒子、兒媳齊聲反對。兒子說:“媽,您去上班媳婦怎么辦?”媳婦也甜言蜜語:“媽,您在家我心里不慌。我都快生了,您在家帶孫子多好啊!”我征詢老伴的意見,老伴說:“你的決定我都支持。”
我決定接受聘請,重新上崗。考慮到兒媳需要照顧,我請了個鐘點工做飯,又預訂了一位金牌月嫂照顧兒媳坐月子。金牌月嫂的價格是每月8000元,比我的薪水還高,我請了三個月。表面看我有點算不清賬,自己辛苦上班賺的錢轉手進了月嫂腰包,還要貼上以前的積蓄。可我覺得心里舒坦,我不用忍氣吞聲服侍他們,在家能夠享受同等地位了。
幾個月后,兒媳順利生下一個男孩,我們都挺高興,月嫂忙前忙后,做事周密細致,連我這個醫生都插不上手。我問兒媳:“需要我請假在家陪你嗎?”兒媳說:“您忙吧,醫院那么多病人等著您呢!有月嫂在就行了。”休班時我協助月嫂做些事,也跟著學習了一些育嬰新知識。每天我會問一下兒媳的身體狀況,交代她一些注意事項,兒媳似乎比以前懂事了,對我說:“媽,您工作那么忙,家里的事就少操點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老伴和兒子下班后搶著做家務,在家里我反倒成了閑人。我對老伴說:“我在家的日子天天當牛做馬,你們也沒一句暖心的話,現在我不干家務了,反而更受尊重。”老伴說:“這是由你的身份決定的。”
兒媳產假結束,月嫂也離開了,我再次面臨抉擇:是辭職在家看孫子還是繼續出錢請保姆?這次,全家一致支持我請保姆照顧孫子。兒媳說:“媽,在這個月嫂身上,我看到了專業人士的素養,我覺得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保姆。”老伴嘿嘿笑,狡黠地說:“其實人各有所長,你的特長是做醫生,不是煮飯帶孩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在家的價值不如一個保姆。”兒子假惺惺地謙讓:“不能一直讓媽出錢,保姆費我們自己出!”我對他和兒媳說:“照顧孫子我本應盡份力,鐘點工、月嫂、保姆,其實都是來替我的,當然應該我來出錢。我不能親自照顧孫子,只好出錢來補償,再說,我和你爸留錢干什么?你們小兩口趁著年輕多享受一下美好生活,提高一下生活質量,也順帶提升一下國民幸福指數。你爸說得對,我的價值在醫院。還請你們理解我,不要抱怨我。”兒媳忙說:“我們怎么會抱怨您呢?反正我是挺自豪有您這樣一位婆婆的。您有知識,有氣質,別人都很羨慕我呢!”兒子倒是一語中的:“關鍵是您薪水比我們都高。”

我和兒媳經過嚴格篩選,最后確定了一位30歲左右的育嬰阿姨,幼師畢業,成功帶過三名幼兒,雇主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她的評價都很高。阿姨做事盡心,我下班后只是逗逗孫子,享受一下天倫之樂。每個月,我按時支付阿姨工資。沒有家事纏身、經濟困擾,兒媳越來越孝順,給我買化妝品,買衣服。
我對老伴說:“我現在有一種家里女王的感覺。”老伴調侃:“你是董事長,咱這個家正常運轉都靠你開工資呢!沒有鐘點工我們會吃不上飯,沒有阿姨我們會忙得沒時間吃飯。”
我真佩服自己的英明決定。看來,照看孫子,出錢比出力劃算。出力換來女仆身價,出錢換來女王待遇。
照顧孫輩是出力還是出錢,不妨像英媽一樣算算賬,這個賬包括經濟賬,也包括精神賬。賬算清了,選擇的目標會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