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經過修改,已實施半年多。新《商標法》有諸多亮點,如不得使用“馳名商標”字樣宣傳,惡意搶注商標最高罰300萬等。關于商標侵權,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商家企業在經營中如何分辨注冊商標專用權?
案例一:仿造名牌衣鞋,罰!
2014年7月,某工商局執法人員發現轄區內某體育用品店銷售的標有“JEEP”商標的各式上衣和褲子做工粗糙,業主無法提供正規進貨票據。執法人員依法提取樣品后送往相關單位鑒定。
經“JEEP”品牌服裝的授權企業鑒定,當事人所售均為侵犯“JEEP”品牌商標專用權的服裝。
經查,當事人高某于2013年12月底,從烏魯木齊小西門以50元至135元的價格購進各式“JEEP”褲子、上衣等系列服裝77件,并以一倍以上的價格在自己店內進行銷售。對高某的上述侵權行為,工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對其作出罰款20000元及沒收侵權服裝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
這起案件是典型的侵犯國際知名品牌商標注冊專用權案。被侵權產品市場占有率大,知名度高,個別經營者為賺取利潤,鋌而走險,知法犯法,擾亂了公平的市場環境。
這些品牌是經國家商標局核準的注冊商標,具有排他性權利,任何人未經許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均為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理應受到處罰。
案例二:傍名牌黃金首飾,懲!
2014年9月,某工商局執法人員依法在某超市檢查時發現,王某從事珠寶首飾銷售的經營場所內擺放的柜臺及店面裝飾上使用“香港中國黃金”字樣及圖形,其使用的商品標價牌和質量保證單(銷售憑證)上商品名稱均標記為“香港中國黃金”,但王某無法提供該品牌的注冊商標證書及相關授權手續。
經鑒定,王某所銷售的“香港中國黃金”黃金首飾侵犯了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的商標專用權,構成商標侵權行為。
工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的規定,對王某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處30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
王某所銷售的“香港中國黃金”珠寶首飾標志與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注冊的“中國黃金”注冊商標標志近似,并在同一類商品上使用,其行為誤導了公眾,易使消費者誤認為該品牌的黃金首飾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所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對此侵權行為有明確規定: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
案例三:銷售假“惠普”,責!
2014年10月,某工商局執法人員檢查時發現,某公司對外銷售的“惠普”牌5種型號共計230只打印機硒鼓外包裝標識不清。為排除質疑,執法人員在抽取各種型號的樣品后進行鑒定。
經鑒定,上述惠普硒鼓為假冒商品。經調查獲知,該公司從一名推銷員手中以每只40元至150元的低廉價格購進5種類型“惠普”硒鼓230只,并以數倍高價對外進行銷售,獲非法經營額高達131990元。
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工商局作出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所有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惠普”牌打印機硒鼓,罰款人民幣158388元。
【案件評析】
“惠普”牌打印機硒鼓是知名商品,其注冊商標屬惠普發展公司所有,“惠普”商標在國際、國內均有一定的知名度。本案中的違法行為人受利益驅使,從非正規渠道購進遠低于正品價格的打印機硒鼓,在加價數倍后以正品價格銷售,謀取暴利,其行為惡劣,違背了商業道德,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工商局對該公司銷售侵權假冒商品作出相應行政處罰。
蘋果
蘋果“app store”商標申請失敗 誰都能用
“app store”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蘋果iOS應用商店的專屬名稱,但是在澳大利亞卻不是這樣的。
澳大利亞國商標注冊機構于今年3月拒絕了蘋果的“app store”商標申請,對此蘋果在澳提起上訴,現在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又駁回了蘋果的上訴。
澳大利亞國商標注冊機構拒絕蘋果的“app store”商標申請的原因很簡單,它的描述太短。的確,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叫app,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所有app的商店。
當然,商標申請失敗不意味著蘋果不再能使用app store”這個名稱,但是其他的公司和產品也可以使用這個名稱了。(來源:中關村在線)
陌陌疑卷入商標侵權糾紛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了一起普通的注冊商標侵權案件,被告方為剛剛提交上市申請的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被告理由是由于其侵犯了原告注冊的45類第“11312563”號陌陌商標。
公開資料顯示,該商標由杭州尖銳軟件有限公司申請,申請日期為2012年8月6日,專用權期限為2014年1月7日至2024年1月6日,其適用的商品/服務列表包括4502社交陪伴、4505交友服務/婚姻介紹/計劃和安排婚禮服務,4503服裝出租等。
而根據商標局網站的資料顯示,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注冊商標超過60個,涵蓋科技應用、地理等多個范圍,涉及第9類可下載軟件、第35類廣告、第38類信息傳送等,但并沒有涉及45類的商標。其中,最早注冊的一個商標時間為2011年9月8日,而陌陌上線iOS版本的時間在當年8月。
目前,陌陌方面對此還未作出回應。(來源:雷鋒網)
為抵制假貨 歐洲電商聯合推信賴商標
隨著全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國家的電商涉及海外購物業務,但由于網購市場發展參差不齊,貨源供給商不一,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小困惑。
為了建立電商跨境業務的信任感,歐洲電商組織Ecommerce Europe發布了電商信賴認證標識。這個泛歐非營利性信賴認證標識的標準與認證流程,是由歐洲電商組織所推動,目前已經接近完成階段,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就能開放網上申請。
本次提議是歐洲電商組織董事會成員與歐盟議會高層商議歐洲電子商務策略與方向時確定的,旨在解決跨境電商經營的各種困難,為歐洲電商及成員國組織提出更好的合作方式。
目前的歐洲電商在進行電商跨境銷售時,常常會因為各成員國的不同規范而采取不同的銷售模式,這使得整體的電商業務發展滯緩。
新歐盟議會主席Jean-Claude Juncker也認同歐洲電商提出的觀點,認為有必要提出歐洲電商統一的合作標準及認證。這不僅僅是讓消費者更加信賴跨境電商業務,還為了更高效企業間的合作。(來源:聯商網)
被訴惡意模仿國際大牌商標 揚州“三星”贏了韓國“三星”
消費者熟知的“三星”品牌最近引發了一場中韓企業的商標大戰。12月18日,北京高院傳來消息,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訴揚州三星電梯公司商標侵權案塵埃落定,法院裁定韓國三星電子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不予支持,三星電梯不構成商標侵權。
揚州三星電梯是一家以生產電梯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2006年與德國AEC電梯公司合作,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注冊“AEC三星”“AEC THREE STARS”商標,其中圖形商標采用橢圓形圖案。就在該商標公示期間,韓國三星電子分別于2009年和2012年兩次向國家商評委提出異議,認為揚州三星電梯商標屬惡意模仿,抄襲其橢圓圖形要素,所以要求撤銷揚州三星的注冊商標。
商評委調查后認為,揚州三星電梯公司早在1998年就注冊了“三星”“THREE STARTS”及圖商標,并沿用至“AEC三星”“AEC THREE STARS”商標。而韓國“三星”雖然很知名,卻是1999年才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注冊,且兩個商標存在明顯差異,不會造成混淆誤認,所以最終裁定三星電梯商標予以核準注冊。
三星電子不服,于今年初又上訴至北京高院。北京高院審理認為,“三星”“SAMSUNG”在中國的知名度不及于第7類電梯等商品,而且橢圓圖形并非三星電子依法單獨享有專用權的商標,且兩者包含的橢圓圖形并非完全一致。最終,北京高院給出上述判決。這場跨國商標糾紛最終以韓國三星電子敗訴劃上句號。(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