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輝燦
春節假期將至,出境游成為不少市民度假選擇。據最新數據,出境游年達1億人次。不過,若市民在外遭遇意外或者突發事件等困難時該怎么辦?市民若在海外遇到緊急突發情況,應馬上在當地報警求助,同時應積極向我國駐當地使領館尋求協助和保護。
市外事僑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每年面臨著3萬起的涉領事保護案件,絕大多數是事后處理。據案例分析,每年近3萬起的案子中,相當一部分是可以不發生的,很多是由于公民沒有安全防范意識,也不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導致自己生命財產遭到損失,需引起廣大市民注意。
案例一
突發事件 切記保持通訊暢通
2011年2月利比亞發生騷亂,佛山市南海區一公司駐利兩名技術人員與國內通訊中斷,面臨語言不通、斷水、斷電、斷糧的危險境地。該公司聯系到兩名技術人員,他們訴稱被困工地,其他人員已經撤離,隨后通訊再次中斷。
接到該公司的求助信后,佛山市外僑局立即啟動涉外突發事件處置應急預案,與利方公司展開交涉,同時通過外事渠道開展搜救,當晚9時找到兩名被困人員。在我國駐利比亞大使館的幫助下,兩名技術人員搭乘飛機輾轉安全歸來。
啟示:發生海外安全事件時,個人要有自救意識,選擇正確求助渠道,同時保證通訊暢通。
案例二
獨自旅游 忌“盲目”出行
2011年2月,一佛山籍驢友在未完全了解當地氣候情況的條件下,獨行印尼龍目島林查尼火山,失蹤。其家屬、我國駐印尼大使館、廣東省僑辦聯合印尼警方、當地居民搜尋數月,音信皆無。5月,其遺體被發現。
啟示:對個人來說,要盡量避免出國的盲目性,少去不安全的國家和地區;了解領事保護的有關知識,熟悉當地生活環境、風土人情、行為方式、治安狀況、法律法規等。
求助
第一時間報警 正確尋求領事保護
國家在保障公民海外安全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出國的公民也需提高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當遇到意外時,市民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尋求保護,又該通過什么方式來正確求助呢?
對此,市外事僑務局表示,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公民,都可以獲得國家的領事保護。而領事保護的方式主要是依法依規,向駐在國反映有關要求,敦促公平、公正、妥善地處理。作為中國公民,如果合法權益在所在國受到侵害,或遭遇不測需要救助,應第一時間報警求助,可就近聯系中國駐外使、領館,反映情況和有關要求,使領館將在工作職責范圍內提供領事保護和協助。
(摘自《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