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大多都挺逗。比如某閨密都33歲高齡了,理想是嫁給我6歲的兒子。只有一個朋友,叫溫暖,名如其人,真善美風雅頌溫良恭儉讓,簡直像是我買來充門面的。
溫暖從小就是三好學生,乖寶寶,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畢業后,當上了財經記者,業余時間還在攻讀社會學碩士。朋友圈聚會,她是最好的傾聽者,任由我天馬行空胡說八道,她時不時來點貼心的肯定。
低調、內斂,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在婚姻中卻未必。
溫暖的老公是她的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后在廈門一家保險公司當銷售,業績還不錯。二人長期兩地分居,她希望老公調到深圳來,對方不同意,理由是留在廈門對他的事業發展更好,因為上司頗為器重他。他老公要求她辭職去廈門,溫暖忍不住說:“可是,我也有我的事業啊?!?/p>
他老公說:“你那也叫事業?!”聽到溫暖轉述這句話,我頓時很氣憤。溫暖是一流媒體的財經記者,她老公就一賣保險的。用喬布斯的話說,可口可樂的總裁也不過就是一賣糖水的。
問題出在哪兒呢?溫暖這姑娘,壞就壞在太謙卑了。她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對她的教育就是,要戒驕戒躁,要含蓄低調,所以,對她老公,她從來都不會講自己在單位里多受歡迎、多受重視,自己的報道產生了多大影響,專訪了多少業界大佬。她講的都是自己做得不足的一面,哪篇稿子沒寫好被上司說了兩句,哪天因采訪說錯了話而失眠了,她以為自己這樣是敞開心扉分享焦慮。久而久之,她老公覺得自己越來越牛,老婆越來越傻。
怪誰呢?怪你不會營銷自己??!除非這個男人愛你愛到超越自己,他才會每天去關注你的小成就,跟進你的小進步,尋找你的小亮點,否則,一般情況下,你的社會價值,需要你自己傳遞給他,而不是等著他去發現。
你天天講自己的缺點,渲染自己的無能,長此以往,就像洗腦一樣,在對方心中形成固定印象。你可以做一個實驗,你每天宣傳一個自己的缺點,反復宣講,比如你說自己頭大,你說自己脖子粗,你說自己腿短,哪怕你只有一點點傾向,甚至你壓根就不是,說到100次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確認,你說得對,他們會幫你找證據去論證這一點。
我說的營銷,不是昧著良心自我吹捧,那不是營銷,那是欺詐。
別以為結婚了,雙方購買行為已經結束,做好售后服務就可以了。其實結婚才是新一輪營銷的開始,你確認自己的優點,放大你的優點,用有趣的方式,宣傳你的優點;同時用有趣的方式,拿自己的小缺點自嘲,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個人品牌,優勢清晰,又不咄咄逼人。同時開發自己更多的優點,久而久之,讓對方有種優越感:我眼光真是太好了,找到這樣的另一半真是撿了大便宜。
(靜聽花開摘自咪蒙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