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飲食觀發生了很大變化,講自然、講情調、講時尚、講精細、講味道、講鮮嫩是現代人的飲食生活基調。然而,人們也因此受到了各種飲食綜合征的威脅。
一、美味綜合征
近年來,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在醫院門診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怪病:眩暈無力、眼球突出、下肢抖動、肢體麻木。經問診,這些病多發生在吃了美味佳肴之后。原來這種病狀就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美味綜合征。
最先發現并命名美味綜合征的是美國內科醫生赫曼·考察克。上世紀90年代初,他提出了此綜合征的病因起源于美味佳肴。他認為,在雞、鴨、魚肉等鮮味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鈉。谷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因而可大大刺激味覺。然而,過量的谷氨酸鈉在體內分解為谷氨酸和酪氨酸。酪氨酸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隨血液到達腦組織,就可干擾大腦細胞的正常活動,使腦神經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現一系列癥狀。若一次攝入谷氨酸鈉達5克,即可出現輕度反應,攝入10克以上時,可出現重度癥狀。美味綜合征的預防很簡單,味精和谷氨酸鈉含量較多的雞、鴨、魚、肉等美味食物,一次不宜吃得過多;烹調時味精不要放得太多;多吃點綠葉蔬菜,飯后吃些水果或喝些茶水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將有害物質盡快排出。
二、醉茶綜合征
新茶上市,有些人會圖鮮嘗新,殊不知,許多人飲用新茶后會出現體溫升高、頭暈失眠、腦漲眼花、四肢無力、胃痛腹脹、便秘等一系列癥狀,專家們稱此為醉茶綜合征。
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含量較高,易使人的神經系統興奮,對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人十分不利。預防該病的方法是:購回新茶后不可馬上飲用,最好是先將其貯放1個月,待茶中的多酚類、醛類、醇類物質揮發或氧化掉一部分,咖啡因、生物堿和芳香物質的活性降低后,飲用才比較安全,更有益健康。
三、夜餐綜合征
夜餐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是,夜餐量不斷增加,進餐時間拉長以致出現失眠、早晨無食欲、身體逐漸發胖等狀況,久而久之會導致許多疾病。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進餐數量、進餐時間都是相對穩定的,而夜餐綜合征患者的飲食打破了生物鐘節律,一次進餐量增多,不僅容易引起患者發胖,而且會帶來各種病癥的隱患。因此,晚間飲食以“粗茶淡飯”為好,暴飲暴食、美酒佳肴和濃茶,對人的養生保健并非有利。
四、特色小吃綜合征
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如“生拌蝦肉”、“生拌豬肉”、“生片火鍋”、“過橋米線”、“沙茶面”等,都是將生的肉片在熱湯中稍燙后,蘸以作料或拌著米粉面條食用。食入未熟的涮牛肉、涮豬肉容易感染囊尾蚴而患絳蟲病。絳蟲寄生在小腸里,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這也被稱為特色小吃綜合征。因此,吃肉一定要吃安全肉,一定要徹底烹熟后再吃。
五、快餐綜合征
由于快餐食品有方便、快捷、省時、經濟等優點,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理想的飲食。然而,久吃快餐,諸如方便面、盒飯、火腿腸、罐頭等食品會引起營養不良、頭暈目眩、缺鐵性貧血、口腔潰瘍、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一系列癥狀,專家們稱之為快餐綜合征。
究其原因,主要是營養不全面。方便食品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并不完全具備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有關營養學家調查證實,長期食用方便食品,有60%的人營養不良,54%的人患缺鐵性貧血癥,23%的人患核黃素缺乏癥,16%的人缺鋅。
六、火鍋綜合征
火鍋以其鮮美的味道及獨特的情趣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有的人在吃火鍋兩三天后,常常會出現諸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或出血、口唇皰疹、腹脹痛、腹瀉、嘔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癥狀,醫學專家們稱之為火鍋綜合征。
火鍋最好不要用辛辣的鍋底,少涮肉多吃青菜,吃完火鍋后間隔半小時再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有效預防火鍋綜合征。
七、醉油綜合征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別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卻啥也吃不下,甚至還感到眼睛干澀、咽喉脹痛、體軟乏力。尤其是廚師,平時吃得很少,而體重卻不斷在增加,個個體胖腰粗,大腹便便,這些就是醉油綜合征的主要表現。
導致醉油綜合征的原因是由于高溫下油煙中的丙烯醛引起的。食用油主要由甘油三酯組成,在高溫條件下,甘油三酯可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脫水氧化為丙烯醛,這是一種使人醉油的主要物質。很多人在做菜時,習慣把油燒熱甚至冒煙,以去除生油味。但是,當油加熱到150℃左右時,就會揮發出大量的丙烯醛等有害物質,它們不僅引起醉油癥狀,甚至可能誘發某些癌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強調平時不要用熟油炒菜以及過多地或經常地攝食油炸食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