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最高規格接待習近平到訪,中英兩國關系迎來“黃金時代”
10月19—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并取得圓滿成功,雙方在核能、金融、高鐵等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協議,宣布開啟兩國交往持久、開放共贏的“黃金時代”,并確立“面向21世紀的全球戰略伙伴關系”。金色馬車出行、鳴放103響禮炮、下榻白金漢宮、王室重要成員全程陪同、首相私人莊園會晤,昔日的不列顛帝國傾盡其最奢華的禮節來歡迎十年來首次到訪的中國國家領導人。而與十年前不同的是,2005年英國的經濟規模仍然略大于中國,而如今中國的GDP已是英國的三倍多。作為曾經世界第一個超級大國,英國憑借其廣闊的全球視野和深厚的歷史經驗,在中美力量對比日益發生變化的當下,毅然選擇了擁抱東方的未來。
今年年初,英國不顧美國強烈反對,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參與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做出了“1944年以來最重大的獨立行動”。此番高調迎接習近平主席來訪更是打翻了美國盟友的五味瓶。深諳“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的英國人直言不諱地指出,“英國對華關系的基礎是經濟”。面對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和在歐盟內部備受孤立的內憂外患,英國選擇下注中國為陳舊的帝國航母更換引擎。而中國也希望借力英國協調對歐關系以及打開人民幣國際化市場。作為最資深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最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英以求同存異、放眼未來的氣魄和決斷,攜手開啟了兩國關系的“黃金時代”。
二、劉云山率團訪問朝鮮,中朝失和謠言不攻自破
10月9日,應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出席朝鮮勞動黨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并對朝鮮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同時,劉云山還向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金正恩轉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署函。劉云山參觀了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駐足中國人民志愿軍展廳,并專程趕赴安州祭掃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深切緬懷為中朝和平與友誼獻身的先烈。
這是中共十八大之后,首次有政治局常委級別的領導人訪問朝鮮。外界普遍認為,自2011年年底金正恩執政以來,中朝關系逐漸轉冷,尤其是因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兩國關系更是跌入低谷。然而,中方此次高調出席朝鮮慶祝活動,賓主雙方共敘革命傳統友誼,打破了外界的諸多猜疑。值得注意的是,朝鮮在勞動黨成立70周年紀念日當天并未發射任何導彈,金正恩在閱兵式前的演講中也未提及核武器開發這一敏感話題,體現出朝鮮對中方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積極回應。通過此訪,中國讓世界感受到自身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仍握有重要的話語權,而周邊環境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將提高中國外交布局的靈活性,更有利于助推中國國內經濟社會的全面深化改革與發展。
三、《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申遺,痛擊日本右翼勢力
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資料是日軍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于1937年2月占領南京后,連續六周對南京市民和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進行屠殺的事實和1945年以后戰犯審判的相關記錄。在1997年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讓這段殘酷的歷史在英語世界重獲關注之際,以中國國家檔案局為代表的有關單位便著手準備《南京大屠殺檔案》的申遺工作。此次申遺成功,不僅體現了中國在維護歷史真相上的堅定立場,更凝聚起了對南京大屠殺這一鐵定歷史的世界共識。
針對中國將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相關文獻資料申請“世界記憶遺產”的正常舉動,日本官方一直激烈反對,屢次暗中作梗,更叫囂讓中國撤回申遺。在申遺結果公布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第一時間表示強烈反對,甚至揚言要報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威脅停止向其繳納經費。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種種丑陋的言行,不僅中國方面予以堅決的批判,更是引起了日本國內的普遍反感,認為其態度非常幼稚,對志在“入常”的日本來說無異于自毀長城。與此同時,日本卻妄圖將意在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神風”特攻隊申遺,其實質是挑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捍衛歷史、維護和平,任何企圖為軍國主義翻案的行為,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四、中國拿下印尼高鐵大單,“量身定做”成為制勝關鍵
10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度尼西亞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了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的協議,該合資公司將負責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此舉標志著中國力壓日本,正式贏得雅加達—萬隆(雅萬)高鐵項目,這也是中國高鐵實現技術、標準和裝備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并有望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的首個示范項目。
中日圍繞雅萬高鐵項目的爭奪可謂一波三折。在經歷了競標結果延期、廢除高鐵方案、重新招標等一系列事件后,中國最終擊敗“拼上國家顏面”的日本贏得最后的大單。作為中國在亞洲高鐵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憑借在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先發優勢和優厚的貸款條件,在此前的泰國和印度高鐵項目中均領先中國。此次中國公司后發制人,一舉拿下印尼雅萬高鐵項目,關鍵在于為印尼“量身定做”的競標方案滿足了印尼方不動用政府預算和融資不提供政府擔保的苛刻要求。同時,此次中國高鐵走出去吸取了墨西哥高鐵項目的教訓,采取“政府搭臺,企業主導”的合作模式,在承建高鐵項目的同時,將極大地促進當地的就業和其他商業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印尼國內政治因素對中國基建投資項目的不利影響。隨著中國企業技術硬實力和投資軟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高鐵將在海外基建市場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五、TPP基本協議達成,亞太地區貿易競爭加劇
10月5日,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并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范,這意味著占據世界GDP總量40%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將應運而生。相比世界貿易組織(WTO)而言,TPP在關稅規則和產業準入等方面的要求更為苛刻,同時在環境保護、勞動者保護等WTO未觸及的領域也提出了新的規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被排斥在TPP創始國之外,則表明TPP已成為以美日為核心的經濟同盟進行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
在奧巴馬“不能讓中國書寫全球經濟規則”的決心下,以美國為首的TPP和以中國為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CP)難免會在亞太地區展開新一輪競爭。事實上,TPP帶給中國的威脅并未像外界渲染得那樣可怕。首先,由于中國經濟正在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國內市場的需求有望進一步彌補出口的下滑。其次,盡管中國目前還難以滿足TPP的高標準門檻,但中國已經與超過半數的TPP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而這將大大降低TPP經濟圈對中國外貿市場的封鎖。最重要的是,TPP中對規范國企優惠待遇、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勞動力保護等方面的要求與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具有一致性。伴隨著TPP的推進和發展,中國有望在此機制的倒逼下,加快推進自身經濟改革的進程。
六、空襲敘境內“伊斯蘭國”,俄羅斯欲掌控中東反恐話語權
9月30日,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請求,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IS)極端組織實施空中打擊。在一個月內,俄軍摧毀了“伊斯蘭國”數百個武裝目標,給其造成沉重打擊。與俄軍戰果累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則對俄羅斯的“突襲”深感不安。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俄軍空襲的對象不是“伊斯蘭國”,而是敘利亞反對派,其目的在于保住搖搖欲墜的巴沙爾政權。
不管是消滅“伊斯蘭國”,還是借此打擊敘反對派,俄羅斯通過扛起中東反恐大旗的舉措可謂“一箭多雕”。首先,俄軍“師出有名”,在巴沙爾的請求下打擊恐怖主義勢力,自然搶占了道德高地和行動合法性。其次,空襲行動在聯大的“普奧會”之后進行,有利于形成美俄已在中東反恐問題上達成妥協的輿論氛圍,為俄出兵制造主動。再次,俄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亮劍”,將有效緩解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被動,同時有利于鞏固其在國內的政治威信。俄方24日又宣稱將援助敘反對派,以對抗“伊斯蘭國”,更讓美西方感到普式謀略的難以捉摸。毫無疑問,俄羅斯已開始打破美國在中東反恐一家獨大的地位。爭奪反恐話語權將成為美俄新一輪戰略博弈的焦點。
七、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中醫科學化道路值得反思
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宣布,來自中國的屠呦呦憑借發現并提取能夠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因此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公民。1969年,身為實習研究員的屠呦呦應召加入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523任務”。雖然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醫學先驅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屠呦呦率先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與屠呦呦一同獲獎的還有兩位來自愛爾蘭和日本的科學家,他們則發明了一種有助于降低河盲癥和象皮病發病率的藥物。
現年84歲的屠呦呦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然而,這位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而被戲稱為“三無教授”的中醫藥專家卻一直受困于體制之殤。目前中國中醫藥領域院士的最大特色就是將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嫁接,突出強調中醫理論的特殊性。而屠呦呦則主要致力于中藥的科學化研究,即將中藥“去特色化”,把其中所蘊含的藥理轉換成西醫科學的語言。正是這種“非正統性”的特質導致其屢次落選兩院院士。隨著中醫藥科學化的不斷發展,打破對中醫理論的偏執,探尋中西醫貫通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應該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發展路徑之一。正如“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中醫藥研究有望給全人類帶來更大的財富。
(執筆:蘇童)
(責任編輯: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