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從波斯人到羅馬人,從古代到今天,優秀的政治家擅于利用一切手段來彰顯他們的財富、權力和觀念,著作如是,言語如是,服飾更是強烈的表達著濃濃的個人色彩和政治考量。古代埃及法老的眼鏡王蛇王冠,路易十四的紅色高跟鞋,毛澤東的簡樸工作服。領導人的服飾選擇從來不是僅僅出于美學原則的考慮,更是一種政治策略。
簡單、謙遜、符合民意
美國每位政治候選人都會佩戴小小的國旗胸針;到內陸地區進行競選游說時,他們都會穿著襯衣與牛仔褲而不是筆挺的西服。不論是誰贏得了美國大選,他都會選擇穿單排扣深色西裝,白襯衣,紅色或者藍色領帶,這幾乎是奧巴馬、羅姆尼,還有卡梅倫首相的慣穿的行頭。為何他們都穿著同樣的衣服?
這要追溯到美國的第一任喬治·華盛頓,他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穿了一件公民服,美國制造,深棕色,總統選擇這么簡樸的服飾自有深意,表現出在新的共和國里,注重美德而不是出身的自覺意識,美國制造具有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美國是一個獨立國家,完全可以不依靠英國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炫富一直是政治服飾的大忌,因為這會讓選民覺得你跟他們不一樣,不是人民的一員。1905年,有權有勢的紐約城五金業大亨 喬治·華盛頓·普倫凱特是紐約市民主黨政治機器“坦慕尼協會”的重要人物之一,掌握該協會長達25 年之久。在紐約城的一個擦鞋攤,他向一個記者闡述了“西裝在政治上的危險性”, 普倫凱特說,炫富的風格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人們受不了這個,他建議公職人員,像你的鄰居一樣生活即使你能過得更好,讓你社區里最窮的人覺得跟你是同類,甚至還優于你。首先,他警告說千萬不穿得西裝革履,這會讓你顯得驕傲自大,甚至會顯得游手好閑。1904年競選中,他的對手散布消息說他訂購了價值1萬美元的豪車,和125美元的西裝。普倫凱特對此強烈否認,以維護自己的聲譽。他贏得了選舉,當時簡單、謙遜和民粹主義的風格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權力與風格:政治和服飾的全求史》一書所說:衣服和織物的復雜發展不是為了御寒取暖,而是為了在社會組織內作出交流,傳達政治權力意圖,其深意甚至比白紙黑字還清晰。美國總統的西裝襯衣和領帶代表的正是21世紀美國的政治權力面貌。因此他們必然會以這樣的形象示人。
個人色彩濃烈
2008年,英國曾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展覽——“名人套裝樣式展”,其中包括毛澤東、丘吉爾和查理-卓別林等人的特色著裝。毛澤東所喜愛的中山裝被列為“國際十大名人套裝”之一。
實際上毛澤東在許多正式場合所穿的中山裝,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山裝,而是按照他的體型、神態進行了改進。比如將上面兩個衣袋的兜蓋改為彎而尖,墊肩稍微上翹,兩肩更加平整服帖。領子變化最大,領口加寬,翻領變得大而尖,完全改變緊扣喉部的格式。據說毛澤東主席對改進后的中山裝非常滿意,西方將這款大尖領中山裝稱為“毛裝”。
1956年中共“八大”來臨,毛澤東穿上這套毛裝拍了標準像,隨后這張標準像被放大懸掛在天安門城樓正中。毛澤東的著裝風格崇尚自由和不拘小節,透露著很濃的個人色彩。比如喜歡穿布鞋,喜歡長筒襪,襪筒要長及膝蓋,而且他的“毛裝”只有一個顏色——灰色,春秋以中灰色為主,冬天則以深灰色為主。
1954年8月,英國工黨領袖前首相艾德禮率英國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8月24日,毛澤東準備接見艾德禮,工作人員見他穿著一條屁股上打滿了螺紋補丁的褲子,勸他換一條,可毛澤東就是不同意換。他說:“不要緊,誰看我后邊呀?!?/p>
與他有類似風格的還有列寧,他穿衣非常隨性,經常是簡單的西裝上衣、一成不變的坎肩和招牌式的便帽。這種便帽后來成為布爾什維克勝利的象征,并且引領了當時的社會時尚。在列寧之后,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戴上了這種便帽。
同樣堅持個人口味的還有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他無論任何禮服都要搭配波點領結。
古巴前總統卡斯特羅一身弗倫奇式軍裝上衣幾十年不變,成功塑造了他敢于和美國對抗的“強人”形象;已故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阿拉法特頭上總是纏著黑紅或黑白相間的方格頭巾,向世界表達他為建立巴勒斯坦國永遠戰斗的理念。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堅持他漂亮的羔羊皮帽和傳統的服裝而受到稱贊,還贏得了許多同情和人們對他們國家的了解。而他自己也承認他不是為了著裝而著裝。通過其服裝式樣——把各個不同的部族標志織到松垂的披風上,卡爾扎伊正在改變國際對阿富汗人的看法并加強民族團結感。前古奇集團設計師湯姆福特曾稱其為“世界上穿著最得當的男子”。
一些非洲和亞洲領導人,經常用民族服飾來表現他們在全球中的差異和他們的文化遺產,比如貝寧總統尼塞福爾·索格洛,經常穿顏色鮮艷的織物。
正如《時髦的身體:時尚、衣著和現代社會理論》一書所言“衣著的真正力量來自他們對固定意義的暗示、喚醒和堅持的能力?!碑斦稳宋锍种院氵x擇某個特殊服飾符號來表意的時候,服裝就成了特定群體或特定政治的標志。
女性政客的穿衣困境
作為美國國務卿首次出訪歐洲時,昂首闊步進入德國的賴斯的著裝引起了人們廣泛的品論。她全身上下都是黑色:高筒靴、軍大衣式的長外衣和短裙。一些人批評她宣示非常強硬的政治態度。
而與此截然相反的是在一場與教育有關的競選辯論中,平日里穿著十分保守的希拉里一襲低領裝亮相。這在一開始并沒有引起注意,直到《華盛頓郵報》的時尚專欄作家羅賓·吉芙漢發現并譴責其為“性別特征與女性特征的一個小小炫耀”。普利策獎獲得者吉芙漢在文中寫道:“周三下午出現了乳溝。那是參議員希拉里的!”
有人說希拉里應該從歷史上那些鐵腕女人那里學藝,這些人包括埃及艷后、伊麗莎白一世,和俄國的凱瑟琳大帝,她們把自身性別作為一種工具來獲得和保持權力。在男性主導的世界里,她們知道從兵器架上拿起任何一種武器保護自己,不但對付他們的頭腦,還對付他們的性欲。不過這個建議都忽視了時間和地點的差異,如今的政治權力來源與古代截然不同。
對于一些女性政要來說,服飾的選擇似乎變得更為復雜,女性政客該穿什么,她們該通過穿裙子來增強自己的女性氣質嗎,以此來顯示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的獨特地位,還是她們應該穿西裝來掩蓋自己的性別差異?這種兩難的問題看來微不足道甚至有些過時,但是今天這個難題還是時隱時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