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東


“我們有了iPhone5、iPhone6、iPhone6+等等,而且我們在打印技術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革新。在整個媒體行業有很大的改變,對于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看一下電視,在過去50年電視有很大的改變,之前是個很大的箱子,現在是很薄的一個屏幕。電腦也有很大的變化,還有電話也是越來越小,我們看電腦的軟件,軟件對于企業與客戶的交流也非常重要。”這是吉米·梅曼對于今后新媒體的態度,也更是對傳統媒體人的某種自省。他直言,自己并不知道現在中國的消費怎么樣,但是在美國,電視行業也受到了顛覆性的影響,像Netflix這個公司,過去的十年間,幾乎是形成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這個公司現在是在網上提供視頻,已經完全革新了現在的電視行業。還有其他的例子,像亞馬遜,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已經使整個行業的大環境獲得了改變。
媒體的生命力在哪
吉米·梅曼直言,以前大家都是閱讀報紙,現在獲得新聞的媒介越來越多。當我們看向媒體行業的時候,現在有什么樣的競爭者?出版業有很多新模式,赫芬頓的模式也是新的模式,像社交媒介、社交網絡,他們已經改變了網民和媒體之間互動的方式。而且整個媒體更新的方式越來越快。
比如推特,他真的是給整個媒體行業加快信息的傳播速度。我們不想知道24小時之前發生的事情,我們希望每小時每一秒都得到更新。我們要滿足這樣的新聞需求,必須要每時每刻提供最及時的信息。我們會把很多的信息放在網上,有些可以被閱讀有些被忽略,現在這個問題是我們如何將信息個性化,提供更好的產品而不止是將一大堆信息放在網上,否則消費者便不能更好地消費這些信息。
九年之前,也是赫芬頓郵報剛開始的時候,《紐約時報》、《美國今日》、《華盛頓郵報》等等這些傳統的報紙,他們仍舊是報紙行業的大牌。當時赫芬頓郵報不可能跟這些傳統的大牌相比,但是在這9年間我們做出了一些革新,已經將整個大環境改變了。在此期間,也有很多其他新的競爭者進入了媒體行業,與傳統大牌同場競技。為什么有這些事情發生?
吉米·梅曼表示,過去十年間技術的革新。博客、搜索、社交網站、視頻和移動互聯網這些技術的革新,使得整個媒體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博客是首先處于變革狀態的,博客開始是15年前的事情,赫芬頓郵報最初就是一個博客的平臺,2005年建立。那個時候博客不是很大,但是博客使得整個信息民主化,使得很多的網民能夠在網絡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這之后,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參與到當前的事件中,這就改變了人們做事的方式。
目前,赫芬頓郵報仍有八萬的博客活躍用戶。來到赫芬頓郵報網站,大家有些人讀的是新聞,認為是新聞的網站,有的人將其作為一個博客媒介,使得他們可以和博主進行交流。他們可以在博客上談談社會上、政治上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從博主的言論中知道博主對當前的事件的想法。
第二個變革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這幾年成為了媒介中非常重要的力量。谷歌是世界上非常強大的公司之一,在十幾年前,谷歌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過去的十年間他們建成了一個成功的企業模式,如果你現在不知道這個公司的模式為何如此重要,你就不太明白現在的媒體行業。你在網上搜索的信息都是從谷歌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當你了解到搜索的重要性之后,你才知道在你的文章中放進關健詞有多么重要。只有放入了這樣的關鍵字,你的文章才能在谷歌搜索中被找到。
下一個是社交媒介,也就是第三個變革。社交媒介也是引發整個媒體行業發生了巨變的重要驅動力。十年前Facebook剛剛開始,那么現在,他們已經有13億的活躍用戶了。更重要的是,你看看大家現在如何在社交媒介上花時間,現在很多美國的民眾上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社交媒介,所以社交媒介是非常變革性的,變革了整個媒體行業。
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這些社交媒體的平臺,成為了媒體非常重要的機構,如果您不了解,不知道它分布的渠道就有問題了。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我們在Facebook寫的文章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跟娛樂有關系的文章。而跟新聞相關的在推特上,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決定著在兩個不同的社交平臺上,你怎么樣做文章,才能保證人們進行閱讀和分享獲得流量。
任何事情都是被數據驅動的,沒有數據就做不出好的決定。一個人在下午五點公布一篇文章,但數據告訴我們這并不是我們理想的內容,第二天早上這個記者或者編輯發現了問題,就會及時作出修改,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可以帶來很大的變化。他是在數據的驅使下做優化,這在新媒介的格局下非常重要。
視頻也非常重要的第四大變革,是下一個前沿,不光對我們所有人來講,對所有的數字、數碼結構都是這樣。Facebook在過去6個月離,視頻的閱讀量翻了一倍,一分鐘就有一百多個小時的視頻上傳。在美國消費者大概有30%的時間在網上看視頻,在線視頻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電視不可能明天就消失,如果我們認為電視明天消失,那太愚蠢了,電視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是年輕一代的媒體消費方式是不一樣的,之前聽到前面的嘉賓講到,也許他們在看電視,只不過在看電視同時做別的事情,這也反映出一個變化的趨勢,我們要想到一個辦法來抓住這樣一個機會。
舉個例子,在美國發生了波斯頓爆炸事件,而全球第一個分享這次事件的是用iPhone手機拍下來的。這些東西將來會更多,我們要找到辦法來利用這個趨勢,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被動的個性化,我非常相信這一點。各種各樣的內容不可能都獲得爆發式發展,因為現在的信息和內容太多了,從郵報的角度來講,我們以前1200個故事,后來變成了1600個,不可能長到五萬,如果長到五萬這個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現在內容已經很多了,一天1600個故事已經滿足大家對各種類型的興趣了,我們需要做好的是服務用戶的需求,我們要保證用戶上我們郵報的時候看到他們想看的內容。
一個優雅的數據狂人
吉米·梅曼最終贏得執掌《赫芬頓郵報》這家全球知名新媒體公司的機會,需要感謝其成功的創業經歷。2011年,梅曼創辦的GoViral被AOL以9670萬美元收購,他隨即加入AOL管理層,接著又在AOL收購《赫芬頓郵報》后升任《赫芬頓郵報》CEO。
在美國廣告領域打拼多年的吉米·梅曼,目標是把《赫芬頓郵報》打造成一家能賺錢的世界級媒體公司。
“除了廣告,我們需要找到更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當然,目前而言,吉米·梅曼采用的最有效方式依然是獲取更多的新聞分享和用戶,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廣告收入和盈利可能。任后,吉米·梅曼領導了《赫芬頓郵報》的國際化擴張,在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韓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等地,《赫芬頓郵報》都推出了當地的國際版本網站。目前,《赫芬頓郵報》有一半用戶來自美國本土以外,其流量和用戶的不斷增長則有賴于該媒體平臺所打造的有生命力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機制。
相關數據顯示,《赫芬頓郵報》是Facebook上內容被分享最多的媒體,它們是如何激發讀者分享欲望的?“當我們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就清楚文章需要盡量被更多人閱讀,明確如何在Facebook這些平臺上發布,比如娛樂生活方式之類的輕話題更適合在社交平臺傳播,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梅曼向騰訊科技介紹說,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根據用戶數據反饋實時測試來選擇最適合的頭條內容及配圖。
吉米·梅曼透露,目前大約20%流量是來自社交網絡,更多還是依賴于自己平臺的影響力。除了社交網絡,吉米·梅曼認為,《赫芬頓郵報》的成功還得益于博客平臺的搭建和對內容搜索的優化。目前《赫芬頓郵報》仍有八萬活躍的博客用戶能參與到事件報道中,使媒介的變化更快,此外,《赫芬頓郵報》團隊還開發了工具專以優化文章的搜索。“我們非常重視數據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以數據為驅動,比如通過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來優化文章的發布時間。”吉米·梅曼表示。
視頻和移動是下一個發展前沿
“如果你的網站沒有大量的視頻,你肯定會失去很多用戶。”吉米·梅曼說,盡管《赫芬頓郵報》每天有1億多的視頻點擊量,但是目前依然只有12%的人在看視頻,未來需要向外發布更多高質量的視頻。
此外,用戶從PC向移動轉移的速度也很快,就像當初報紙的讀者變成電視觀眾一樣。吉米·梅曼表示,過去18個月里,這種轉換尤為迅速,但人們不希望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去接收新聞,電腦上看起來不錯的新聞不一定在移動端也受寵,人們通過手機關注的話題也和電腦上不一樣。
因此,《赫芬頓郵報》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移動端對內容進行呈現,新聞頭條、圖片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變化,以移動設備的思維來編輯新聞,了解什么時段是發布新聞的最佳時間,并根據用戶數據對發布時間進行優化。
“如果你不愿意做出改變,那最終就會被淘汰。”吉米·梅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