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

主教練郭士強在談及球隊本賽季的變化時,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防守”,這也是遼寧男籃夏天封閉集訓期間重點磨練的一環。
17輪過后,遼寧男籃的場均失分只有97.8分,僅次于廣東的96.2分,排名聯賽第二位。此前,他們曾占據榜首很長一段時間。在郭士強一手打造的全新防守體系中,快速的輪換和外線的瘋狂逼搶成為限制對方進攻的關鍵所在,場均可以做到10.8次搶斷,排在聯賽第三。
郭士強尤其重視對籃板球的保護,在夏天訓練時幾乎每周都有搶籃板球這一專項訓練課,所有的付出在場均47.5個籃板中得以體現,排名聯賽第一。密不透風的籃板保護讓遼寧將對手的二次進攻機會壓制在最低。
在郭士強看來,完善了防守體系,球隊的進攻端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畢竟,遼寧隊一直是一支善打攻守轉換,精于快攻反擊的球隊。“我們的進攻主要靠防守來帶動,只要防守到位了,進攻的機會自然就來了”,郭士強說。
為了讓自己的攻守體系達到最好的效果,郭士強在比賽中采用了頻繁的輪換,全隊12人中,場均出戰時間超過15分鐘的達到8人,只有哈德森一人場均出戰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排在第二的李曉旭剛好是30分鐘。幾名年輕的替補球員也獲得了場均6到8分鐘的出場時間。
頻繁換人的底氣來自于郭士強手中當打球員的充足,在擺脫了前兩個賽季的傷病潮后,這個賽季的遼寧隊雖然國內球員幾乎沒有變化,但每個人都處于健康狀態,這也是郭士強敢于實踐“車輪戰”的最大底氣。韓德君說:“我們這次打球的人多了,所以不要求每個人都一直表現好,誰都難免陷入低谷,除了外援,每場比賽我們只要有兩名本土球員狀態好,比賽就差不多贏下了。”

全隊12人全部有過得分數據,其中5人場均得分上雙,本土球員中韓德君、郭艾倫和賀天舉三個強點總會輪流爆發,給球隊帶來幫助。這樣的遼寧男籃憑借場均115.24分,排名聯賽進攻榜第二位。在攻守兩端都很強的遼寧隊怎么可能不打出現象級的表現!
從賽季開始一路走來,遼寧隊的連勝之路算不上一帆風順,甚至幾次搖搖欲墜,險些敗北,但屢次憑借神奇的表現逆轉比分,笑到了最后。如今,在人們談論遼寧的連勝之余,也會將“逆轉之王”這樣的稱號送給他們。
在遼寧隊經歷的幾場驚心動魄的逆轉之戰中,客場先后擊敗新疆、廣東和北京這樣的強隊。仔細復盤這三場比賽,不難發現3支傳統強隊無一不是在第四節遭到了遼寧隊瘋狂反撲,最終功虧一簣。于是,人們再無懷疑,本賽季“CBA末節單外援”新規定的最大受益者非遼寧隊莫屬。
能夠沾上政策的便宜,對遼寧隊來說是一個意外之喜。在籃協討論這一規定時,遼寧俱樂部總經理嚴曉明敏銳地意識到這對遼寧隊有利。“當時我恨不得舉雙手贊成”,嚴曉明回憶說。
末節單外援政策凸顯了球隊本土陣容的實力和厚度,這一點上遼寧隊占有優勢,但其國內球員的實力并非頂級,新疆、廣東和北京隊的本土陣容同樣出色,甚至還有強于遼寧隊之處。遼寧隊之所以異軍突起,很大程度上源于擁有一個CBA最稀缺的資源──頂級本土中鋒韓德君!
籃球是一項講究內外線平衡的運動,在末節雙外援齊出的情況下,韓德君面對各隊大外援實力上并不占優,但在單外援限制下,內線能夠對他形成牽制的本土球員可謂少之又少。在不能放任韓德君在內線大殺特殺的情況下,各隊主帥都面臨著一個難題:到底該上大外援還是小外援。
最為典型的一例就是同北京隊的比賽。帶著14分優勢進入第四節的北京隊在使用馬布里上場時,內線遭到了韓德君猛烈的攻擊,最終不得不讓原本主宰第四節的馬布里坐在場下,帶來的后果則是整個球隊失去了進攻節奏,最終被遼寧隊反擊成功。
在末節單外援的規定下,關鍵的外援人選對遼寧隊同樣重要,幸運的是遼寧隊幾乎砸鍋賣鐵簽來了哈德森,這個總是在第四節里展現出大心臟的超級外援讓各支球隊在關鍵時刻顧此失彼。當韓德君遇上哈德森,幾乎沒有比這更完美的搭配了!
說到遼寧隊的外援,必須提及萊斯特·哈德森。如果說場均30.1分占據得分榜第八的表現并不算太搶眼,那么排名第一的場均5.2個三分球,排名第二的場均2.9個搶斷,和排名第三的場均6.9次助攻,則說明他是一個穩定且全面的球員。
相比于過去兩個賽季的小外援約什和瓊斯,哈德森的表現更像是兩者的結合體。約什外線三分神準,瓊斯突破和組織的能力一流,但兩個人共同的問題是關鍵時刻缺少“大心臟”級的表現,也遠不如哈德森那樣持久穩定。
在加盟遼寧隊后,哈德森給這支球隊帶來的變化遠非上面的數據可以體現。從最初隊友們對他實力和名氣上的認同,到朝夕相處后被他的努力和敬業所感動,哈德森完美融合到這支球隊當中,并用他獨特的氣質為這支球隊帶來質變。
郭士強稱贊他說:“哈德森是CBA最好的外援,而且最適合遼寧隊。”為了得到這個“最合適”的,遼寧俱樂部可謂下足了功夫。早在前兩年,哈德森就曾與遼寧有過聯系,但當時高達200萬美元的報價嚇退了遼寧隊,俱樂部對兩名外援的總預算也不過100萬美元。2014年夏天,球隊更換了管理層之后,總經理嚴曉明說服老板劉景遠加大對球隊的投入,提高外援的預算,換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換人如換刀,俱樂部新任管理層接手引援工作后,在外援選擇上有了更多的參考依據,比賽錄像和數據報告必不可少,通過各種人脈掌握球員的性格、生活習慣以及對待比賽態度等多方面的綜合情況,更是教練組最終敲定人選的關鍵參考。
管理層扭轉了以往“不職業”的做法后,遼寧隊以往頻頻遇到的外援問題迎刃而解,就連這兩年中途必換的大外援,也找到了一個如湯普森這樣有著穩定表現的角色球員。這樣的變化,遼寧隊早就該有了!
在保持連勝的道路上,球員們第一次體驗到獎金拿到手軟的感覺。老板劉景遠兩次慷慨拍出的100萬元單場贏球獎金,更是讓整個CBA驚呼遼寧一朝變“土豪”!
多年來,遼寧隊球員的收入一直不算高,和同位置上能力相近的球員比,遼寧隊球員的薪資低得可憐,有人歸結為體制原因,有人則認為是俱樂部的實力有限。
但最近兩個賽季,衡業俱樂部的經營非常成功,每年從本溪市政府獲得的冠名贊助費高達2000萬元以上,再加上籃協1000萬元以上的分成和省體育局的扶持,遼寧隊甚至在上個賽季出現了盈利千萬元以上的“逆市奇跡”。
既然有了錢,自然應該給球員提高待遇,可是最先傳出的卻是楊鳴被降薪的傳聞,讓外界一片嘩然。不過,總經理嚴曉明細致解釋了這個問題,一切源于全新的薪酬改革,球隊降低了球員的底薪,同時許以高額的獎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刺激球員的積極性。

新的薪酬體系將球員們的獎金和場上表現掛鉤,得分、籃板、助攻、搶斷等所有數據都能夠得到體現,讓球員們對自己該拿多少獎金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教練可以根據球員貢獻絕殺、關鍵防守等實際情況,浮動調整20%獎金,讓球員們的付出都有了回報。
同時,球隊主客場的贏球獎在上賽季基礎上有所提高,十連勝后獎金翻倍,十五連勝后又有相應提高,再加上戰勝廣東和北京隊后老板單獨獎勵各100萬元獎金,目前球隊累計贏得的獎金已經超過了500萬元。
是老板突然變慷慨了嗎?嚴曉明笑著說:“其實,老板一直都不怕花錢,只是不想花冤枉錢。如今讓獎金和成績掛鉤,老板掏起錢來自然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