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冰峰
留在北京,還是前往貴陽,67歲的黃頻捷一直在考慮此問題。一段時間里,他已經下定決心前往貴陽,但關系最親密的妹妹堅決不同意,甚至以斷絕來往相“威脅”,于是只能作罷。然而,2013年,妹妹被查出肝癌,身體每況愈下,導致黃頻捷再次下定決心,如果妹妹真的撒手人寰,他將義無反顧地前往貴陽。
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故鄉北京,前往遙遠的貴陽呢?對此,黃頻捷解釋說:“我老伴兒是貴陽的,那里山清水秀,是個天然氧吧,而且她在那兒有很多親戚,平時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打麻將,生活比較悠閑。另外,我現在對籃球沒什么興趣了,一點也不關心,甚至還有點反感。所以,北京已經沒有什么讓我留戀的了。”反感籃球是黃頻捷要決絕地離開北京的原因之一,這是為什么?

對于很多喜歡籃球的球迷來說,黃頻捷這個名字遙遠甚至有點陌生。但在回顧中國籃球歷史的時候,這又是個絕對不能忽略而且需要濃墨重彩的名字。黃頻捷1947年出生,身高1米88,打組織后衛,17歲進入北京男籃小四隊(相當于北京青年隊),18歲進入北京男籃一隊(相當于成年隊),23歲進入中國男籃國家隊。職業生涯中,共獲得三次亞錦賽冠軍、一次亞運會冠軍和兩次全國冠軍,1999年入選“新中國籃球運動50杰”。球員時期的黃頻捷足夠輝煌,然而,自1980年退役后,黃頻捷的籃球之路卻開始往“下”走,人生之路也步履蹣跚。
退役后的黃頻捷被任命為北京女籃助理教練,主教練是中國籃壇的名帥白金申。和白指導合作一年多以后,黃頻捷對籃球的理解更加理性,初步完成了從運動員到教練員的轉變。1981年,他來到北京青年女籃,第一次擔任一支球隊的主教練。該如何訓練這支球隊呢?黃頻捷思來想去,決定沿用北京男女籃嚴格訓練的方法,同時,他還打算做一些改變。“我國的籃球隊需要封閉式管理,但這不等于要他(她)們什么都不知道”,黃頻捷說。在他的訓練計劃里,會議并不多,球員們放松、調整、休息的機會反而很多。對此,有些領導一度表示反對。隨著黃頻捷率領北京青年女籃接連在全國比賽中打出好成績,對他的質疑也就煙消云散了。
按理說,此時的黃頻捷應該坐穩北京青年女籃主教練的位置了,但意想不到的是,1984年,上級一紙調令,他不得不離開球隊,去北京市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學習。對此,黃頻捷有過不解、疑惑、郁悶、痛苦,但他抱著“領導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態度,一學就是4年。直到1987年,上級又下了一個命令,讓他擔任處于低谷中的北京女籃主教練,征戰第六屆全運會。和以往一樣,黃頻捷欣然領命,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率隊獲得了這屆全運會的第六名,贏得贊聲一片。
“一下兩上”之后,黃頻捷的執教能力終獲認可。1988年,國家體委任命他為中國青年女籃主教練,目標是奪取亞青賽冠軍。黃頻捷躊躇滿志,相信憑著李昕、李冬梅、何軍、劉軍、初慧等骨干球員的實力,憑著他多年的執教經驗,亞青賽奪冠易如反掌。他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然而,僅過了幾個月,領導告訴他,他不適合繼續擔任中國青年女籃主教練了。黃頻捷有點懵,但沒有過多地詢問和解釋,就離開了中國青年女籃。殊不知,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擔任國內專業隊的教練!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對此,黃頻捷給出了解釋。第一,在用人上,和主管籃球的領導有不同意見,他堅持己見;第二,黃頻捷的思想和作風與當時的環境有點不符。比如,他對嚴格管理有不同的理解,認為球員有血有肉有感情,不是犯人,不是奴隸,管理手段應相對溫和。他允許球員談戀愛,這在當時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三,剛帶中青女籃的時候,隊伍曾到印度參加過一次比賽,回來時黃頻捷買了很多寶石戒指,并送給了一些人。對此,有人告發他“做生意”。事實上,這些寶石戒指都是當地的特產,不值什么錢,而且他都是送給別人的,何來“做生意”呢?第四,黃頻捷當時有輛摩托車,他每天都騎車去訓練,相當扎眼,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黃頻捷已經無法在中青女籃呆下去了。
1988年,失去中青女籃主教練位置的黃頻捷賦閑在家,人生的岔路口出現在他面前。為了響應和貫徹國家體委體育社會化的發展思路,這一年,北京市體委和北京首鋼簽署共建協議,北京男女籃球隊劃歸首鋼,從事業管理變成企業管理。凡自愿去首鋼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將變成名符其實的首鋼人,不愿去的則留在體委系統。黃頻捷選擇的是后者。但由于沒有球隊,他更加無事可做。所幸的是北京搞了個講師團,希望他加入。于是,黃頻捷成為其中的一員,一晃就是6年。
時間到了1994年,黃頻捷的恩師錢澄海找到他,說有個援教印尼的機會,月薪1500美金,問他是否愿去。考慮到自己當時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的確也想換換環境,黃頻捷欣然答應。在向北京市體委遞交辭職信的時候,有領導勸他說:“小黃啊,如果你去了印尼,這邊可什么都沒有了呀!”對此,黃頻捷根本不在乎,態度堅決地說:“您放心,我以后絕不給國家找任何麻煩!”他背井離鄉,孤身去了印尼。
在印尼的4年間,黃頻捷執教的多是業余球隊,雖掙得不少,但沒有任何成就感。加之父親病重,1998年,他回到北京,“剛回來時我有50000美金,覺得自己很有錢。沒過幾年,我就覺得錢不夠用了”。
誠如黃頻捷所言,隨著物價的上漲,在購買了一套別墅和一輛汽車之后,他手中的錢越發顯得不夠用。雖然到一些籃球訓練營當教練,到電視臺做解說,還給一些雜志寫專欄,仍是杯水車薪。直至2007年,他擔任CUBA華僑大學的主教練,算是又一個轉機。遺憾的是在執教一年并奪得冠軍之后,因為頸椎病,他不得不離職回京。

時至今日,黃頻捷依然在北京生活,縱然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令他欣慰的是有一個好老伴兒。彭錫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此前,黃頻捷先后與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印尼人結過婚,均無子女。2000年,黃頻捷和彭錫英走到一起。婚后十多年來,相親相伴,相濡以沫,不光在生活習慣上非常相似,在精神世界里也非常合拍。兩人都喜歡打扮,喜歡時髦的東西,喜歡旅游。前不久,兩人一起到迪拜感受了異域風情,簡直是神仙眷侶。“我早就想開了!到了這個年齡,籃球已經不重要了,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打算賣了北京的房子,到貴陽養老去”。
這就是現在的黃頻捷,過著離籃球越來越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