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莉
隆冬時節,寒意襲人。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運動場上灑滿陽光,歡聲笑語,足球在小球員的腳下踢來傳去,寒風凍不住孩子們的腳步,也沒有封存他們對于足球的熱愛,操場邊上的大幅宣傳畫展示著一位位校園小球星的風采,冬日練歌在這里延續著中國人的足球夢。
2001年起,北師大附小的足球教學比賽活動已在校園內蔚然成風。
在校長吳建民看來,足球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是緩解城市學生缺乏運動的良好方式。1994年,學校樹立了“樂學、會學、健康發展”的辦學理念。2001年,建立在“樂學”基礎上的足球進校園活動逐步開展起來。
吳建民說,十幾年來,北師大附小逐漸形成了學校足球文化傳統。這些年,對以校園為基地的足球項目研發付出了很多人力、精力和財力,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足球文化帶動了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足球伴我健康行”校本課程的實施,全面實現了“樂學會學、健康發展”的培養目標。
體育運動項目很多,為什么選擇足球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媒介?吳建民說,當初考慮到足球是集體項目,大部分學生為獨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相對薄弱。足球這樣的集體項目和體育比賽能夠彌補這些空缺,幫助孩子們重塑人格,提升能力。
在吳健民辦公室的電腦里,珍藏著一段視頻,真實記錄了幾年前一場足球比賽后召開的班會。比賽失利了,主力小球員在班會上表示對不住大家的信任和期待,說著說著忍不住哭了。其他同學紛紛表示理解。班主任老師及時給予點撥,總結教訓,勉勵大家再接再厲。
一場場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足球比賽,無不牽動著孩子們和老師的心。勝利后的狂歡興奮,失利后的復雜難言,隊員的自責與落淚,同學們的理解和寬容,老師的及時開導和鼓勵,在班級內形成了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足球比賽幫助孩子們懂得了集體榮譽感。
吳建民說,為讓更多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學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校園足球聯賽賽制逐步完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形成了校園足球文化。
從2001年開始,學校組織開展童友杯校園足球聯賽,至今已有13年。根據孩子好動愛玩的天性,圍繞足球聯賽,學校策劃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不同形式的比賽。
少先隊大隊組織足球比賽獎杯名稱及杯形征集活動,在眾多作品中最終選中兩位同學的作品,深受學生們喜愛的童友杯誕生了。接下來,又開展了足球聯賽獎杯、獎牌設計和足球聯賽有獎征文活動。在童友杯足球比賽中,每班都有兩名文字小記者和兩名攝影小記者把報道比賽的稿件發送到學校網站。中場休息,參賽班級表演自編、自導的啦啦操。
足球的趣味性在訓練比賽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生活,足球成為每個人小學階段的美好記憶。童友杯賽更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節日。
吳建民介紹說:“校園足球講究專業性,每學期都會請師大足球隊參與學校的各種足球活動。學校保證項目研發所需要的經費、活動時間、場地,協調解決足球比賽與學校其它工作之間的關系。具備足球專項技能的師資力量確保了校園足球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同時,學校還注重對足球教材的研發。在足球比賽和興趣小組的基礎上,聘請專業足球運動員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發。2011年編寫了校本課程實驗用書,分年級向學生傳授足球相關知識?!?/p>
北師大實驗小學擁有一塊標準的七人制足球場,采用國內一流的專業足球人工草皮,場內比賽區域適合兒童的運動特點。
學校注重開發孩子們的興趣愛好,開發智力,培養意志品質,不盲目追求成績。一、二年級組織足球興趣班,三年級通過童友杯比賽選拔隊員,四年級組建校隊梯隊,五、六年級代表學校參加校園足球比賽。學生按不同年級分組,學校為愛好足球的學生開設了興趣小組。每周二課后為二年級學生的活動時間,周四為三年級學生活動的時間,周日上午為一年級學生提供足球入門教學,下午為四、五、六年級同學提供足球基本知識教學。興趣小組分層教學的模式有效地滿足了學生的需求。
在校內足球比賽基礎上,學校組建了兩支校級足球隊,每支隊伍有20名隊員。校足一隊每訓練兩次,打兩場北京市校園足球聯賽。校足二隊每周訓練三次,參加北京市校園足球聯賽乙組比賽。
校足球隊曾獲得過北京市校園足球聯賽乙組第四名,北京市“小西甲”校園足球聯賽第六名等。在三、四、五年級中開展童友杯足球賽,安排在中午營養餐后進行,既不影響日常教學,也不耽誤孩子的正?;顒?。每到賽季,學校像過節一樣,操場上成了歡樂的海洋。
學校足球比賽規定每班限報12名運動員,從2009年起要求每班有一名女生參加比賽,為愛好足球的女生創造條件,提供比賽機會。每年新年,學校舉行頒獎活動,校長親自為童友杯足球賽優勝隊頒發獎牌,為獲得冠軍的班級頒發獎杯。
足球活動得到很多家長的關注和支持。賽場邊經?;钴S著一些家長志愿者,為比賽進行指導,中場休息時,也能看到有家長為學生布置比賽戰術,還有的家長帶領啦啦隊為場上同學加油助威。2007級1班唐子俊、3班唐子超的家長在寄語中寫道:“我家子俊、子超是雙胞胎兄弟,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童友杯足球賽,抱著玩樂的目的參與其中,比賽中主動拼搶,默契配合,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認可。哥倆對足球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參加了學校足球隊的各種比賽?!?/p>
學校足球隊還走出校門,參加全國校園足球城市開幕儀式、北京市校園足球節活動等多項足球公益活動。
針對學生獨立能力差、缺乏集體意識的弱點,學校組織隊員到中國足球學校秦皇島訓練基地體驗生活,到北京華亞飛鷹足球俱樂部學習參觀。
學校還組織校足球隊的孩子們到甘肅蘭州拉練,和當地的孩子們比賽,交流分享足球的快樂和精彩。帶隊老師和孩子們同吃同住,情同家人。拉練結束,隊員代表學校向當地學生捐獻了足球和書籍。通過外出訓練,體驗生活,開闊視野,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越來越高。
吳建民計算了一下:以每班40名學生計算,參加足球比賽的學生占全校學生總數的30%。每班還有10名女生進行啦啦操表演,占全校學生的25%,還沒算場邊加油助威的學生。12年來,共有2952人次參加了校內足球比賽。

2011年5月底,北師大實驗小學組織了主題為“快樂的童年,足球的盛會——慶六一、童友杯十周年慶典”,回顧舉辦童友杯足球賽的10年,校足球隊和啦啦操先后表演了傳遞足球、全校人浪等。
足球帶給學生的改變顯而易見,不僅拓寬了孩子們的視角,活躍了學校班級的氛圍,孩子們的思索更豐富了足球活動的內涵,足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校園足球活躍了校園文化,參與足球系列活動不僅不影響學習,更讓孩子們的智力得到積極的開發,玩球的孩子更聰明更健康,這是家長和學校的共識,也是足球得以持續開展下去的動力。
談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吳建民說,將分年級制定足球教學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童友杯比賽規程,優化校足球隊的選撥和培養機制,提高校足球隊的整體水平,增加外出交流機會。吳建民也談到了一點擔憂,從這里畢業的很多孩子經?;匦?,因為上了中學后,他們基本上不能踢球。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培養起來的足球夢,面臨著中學階段的脫節,著實令人惋惜。相信今后隨著國家對校園足球的重視,這些狀況會逐步得到改善。
開展足球活動十幾年來,許多教師作為領隊或教練參加了足球賽。記者在童友杯教師寄語中看到這樣的評價:“小小的足球賽,你讓不懂足球的人神奇般地愛上了它;小小的足球賽,你讓調皮的孩子成了同學和老師心中的明星,在集體中凝聚成一種力量……”。
離開前,記者又來到操場,已到放學時間,也是校球隊的訓練時間。幾位教師悉心點撥著足球隊的娃娃們。張紅軍來學校之前是前上海女足的守門員,退役后,在北師大攻讀完中文專業,選擇留在這里做體育教師。她對記者說,能在學校里繼續足球夢是幸運的,更幸運的是能夠將夢想傳遞給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