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星塵
當張稀哲走入首都機場國際出發口的時候,他身后響起了國安球迷“稀哲,加油”的呼喊聲。在每個轉會期都會有大批球員高價“涌入”的中超,張稀哲的“輸出”顯得那么形單影只,而區區150萬歐的轉會費,更是寒酸到不如某些中國球員在國內轉會市場上身價的三分之一。
但是,張稀哲的這一步,代表的是整個中國足球,他讓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絕跡了4年的現象從此作古。
現在的中超球迷,以90后甚至00后居多,他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會了解16年前,中國球迷每周末都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楊晨在德甲登場的那種心情。更不會了解,當聽到、看到楊晨打入德甲首例進球時驚喜的心情。在楊晨之后,2003年,同樣來自北京且同樣英俊的邵佳一登陸德甲,與大名鼎鼎的哈斯勒做了隊友。雖然總的來說,邵佳一的德甲生涯表現還不如楊晨,但他確實曾經帶給中國球迷一陣陣的欣喜和希望。
自從2011年蒿俊閔從沙爾克04回到國內以后,中國球員在歐洲五大聯賽的腳步已經停滯了將近4年。
在這4年間,中國足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足壇黑惡勢力鋃鐺入獄,一個個土豪在足球場上揮金如土,而中國足球的成績,從楊晨時代2002年的世界杯參賽隊,到邵佳一時代2004年的亞洲杯亞軍,最終墮落到打不過泰國隊的地步。

與中國足球的節節敗退相對應的,是中國球員身價的暴漲。蒿俊閔從德甲回國的2011年,中超轉會標王姜寧的轉會費是 1400萬。2012年,于大寶以4000萬人民幣成了當年標王。2013年,于漢超再次刷新了這個紀錄,高達4500萬人民幣的轉會費令人咂舌。但是,這幾位標王在刷新了轉會費數字之后,無一不陷入職業生涯低谷,要么是離國家隊漸行漸遠,要么是帶著球隊一步步走向降級的邊緣。
近幾年的中超聯賽,球場上真正風光的并不是這些標王,而是兩個1991年出生的小將──北京的張稀哲和上海的武磊。
張稀哲在2013年拿下中超本土助攻王之后,2014年更進一步,拿下整個中超聯賽的助攻王,力壓前德甲助攻王米西莫維奇和前土超助攻王巴塔拉。這樣的成績單,如果比起幾位標王來說,張稀哲在國內的身價至少不會低于5000萬。
但是最終,張稀哲轉會到沃爾夫斯堡,德甲球隊只給了國安150萬歐元,約合1150萬人民幣。這個轉會費,最多是他國內身價的五分之一。
從轉會費上來說,國安虧大了,就張稀哲自己來說,他也虧了,沒有國內高昂的簽字費,張稀哲在經濟上并沒撈到什么實惠。
在中超,國安并非無欲無求,急于奪冠的他們舍得用如此低廉的價格放走一個能力超過多數外援的本土球員,國安不是傻么?
有消息稱,國安另一絕對主力張呈棟,正在積極聯系西甲球隊,國安隊主教練曼薩諾也在幫助他去西班牙發展。也許最快到明年夏天,西甲將第一次有中國球員的身影出現。
記得曾經有一位投入巨大的俱樂部高層曾經說過,要用金錢買來世界上最好的球員給中國球員當陪練。對于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或是把他當做球盲體現出的“無知者無畏”,或是把他當做對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信心爆棚。但最終,國安通過另一種方式,讓世界上最好的球員給張稀哲當了陪練。
這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根本看不起中國球員,而后者灌輸給中國球員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并且告訴他們:作世界足球的主人!
張稀哲走了,當他消瘦的身影消失在登機口的盡頭時,那回眸時的笑臉盈盈,是不是撥痛了武磊的心?
這個從小和張稀哲并肩作戰、連續兩年在中超進球上雙的本土天才,眼睜睜地看著國青隊隊友張稀哲出現在德甲的賽場上。而他自己,只能苦苦等待合同的到期,也許還有一場有關合同和身價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