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抱歉,堵在路上了。”預約接受采訪的中國中鐵二院的王建見到記者,為他的遲到一再解釋。在亞的斯亞貝巴,“首堵”依舊困擾著這個發展中的城市。
不過,此局面會因王建全程參與的輕軌項目而徹底改變。貫穿城市東西17公里的擁擠道路,原本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乘坐輕軌時間將會縮短一半。
“輕軌的東西線經過非常擁堵的mascare大廣場和非洲最大露天市場,能在城市核心區有幸添上這么重要的一筆,我感到很驕傲。”作為東非第一條輕軌—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的項目副經理兼總工程師,王建6年多來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他對每一截鐵軌、每一根電纜、每一個設施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指著遠方的車站雨棚:“你看,這個造型是特別設計的,就像初生的幼苗。這也象征隨著輕軌的落地,中國的工程在這里生根、發芽并逐漸開花結果。”
在東非,中國的印記隨處可見,現代建筑、道路交通、能源項目,很多都是中國制造、中國建設。東非第一條高速、第一條輕軌、第一個工業園、第一個風力發電項目,全部被中國央企承包建設。而且,落地生根的,不僅僅是“中國制造”……
城市建設的中國標簽
類似“首堵”變通途的故事還很多。去年5月,中埃兩國總理共同剪彩的亞的斯亞貝巴—阿達瑪高速公路工程二期目前已完成進度65%。這條高速公路連通埃塞首都和第二大城市阿達瑪,全長78公里,是該國乃至東非地區首條高速公路。
80后胡彥偉自2006年畢業就來到埃塞,9年間他見證并參與了三個高速路的項目。他所在的中交集團1997年進入埃塞,隨后修建了亞的斯亞貝巴環路(城市主干道),質量達到一流水平。但由于高速與環線沒有連接,進入城區的16公里路程開車需要近兩個小時,胡彥偉現在負責的高速路連接線工程完成后,行車僅需20分鐘。目前該工程的一側車道已經順利通車。
在埃塞,工業化的渴求充盈在城市每個細胞之中。“中國速度”“中國質量”正迅速地滿足著基建的旺盛需求。
同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交通擁堵問題也在通過優化基建來解決。肯尼亞內羅畢外環路(C59)升級項目總工郭昆告訴記者,該項目把原來的雙向兩車道升級為雙向四車道,同時通過搭建高架橋等,從錫卡路到機場10公里車程將由原來的兩個半小時縮短為10分鐘。
在肯尼亞,由中國路橋承建的蒙內鐵路2015年1月開工。該鐵路按中國國鐵一級標準修建,投資38億美元,2017年底竣工,建成后貨運成本會下降40%,將推動肯尼亞GDP增長1.5%。
“標準輸出比勞動力、資本輸出更重要”
中國技術也在東非扎根。胡彥偉說,在修建高速路連接線工程中,當地還沒有“預應力箱梁”這種在中國普遍采用的技術。中國企業來到后,廣泛使用預應力技術,在預制廠進行工業化生產,然后將成形結構運到工地拼裝,提高了橋梁的施工速度和質量。
“走出去”的不僅有中國企業的技術,更有中國標準。“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就是由中國企業采用中國技術和標準承建。”胡彥偉介紹,“現在公路設計的中國規范比歐美的更實用、更合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規范帶動了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出口。標準輸出比勞動力和資本輸出更重要。”
中國中鐵承建的亞的斯亞貝巴輕軌也開創諸多第一。最令該項目經理楊忠波驕傲的是:“項目成為中國首個從融資、規劃、設計、施工、設備采購、安裝、調試、營運的全產業鏈出口項目。這與我國發展工業4.0以及埃塞的國家戰略都非常契合,在東非及整個非洲都是標志性示范性工程。”
“這條輕軌項目從技術到理念,在非洲領先40年。”王建如數家珍:本著經濟的原則修建,輕軌有5個站是共軌,這在中國都沒有先例,利用先進的信號控制系統能使局部共軌的兩條線獨立運行,互不干擾;軌道采用小半徑、大坡度,適應城市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地形,南北線16.69公里,從南至北爬升了320米,平均坡度達到近20‰,最大坡度是55‰,而中國國內鐵路極限最大坡度是30‰,坡度最大數值達到國內鐵路的近兩倍,采用了先進的大坡度制動停車技術;信號系統能使輕軌列車在平交道口優先通過,提高了行車效率;在國際上首次在小曲線半徑(正線曲線半徑50米)地段采用雙承雙導的接觸網系統,且直接修建專用供電線路保證輕軌供電需求。
“2009年我方與埃方簽合同時,就明確規定采用中國標準承建。中國標準是很多專業技術標準的綜合體系,例如,土建和軌道系統是中國中鐵承建的,車輛是長春客車,信號采用的是上海卡斯柯系統,通訊設備則是華為公司提供。”王建說,亞的斯亞貝巴加上流動人口有上千萬,中國標準有自己的特點,運能大,共軌段在遠期單方向的運量每小時不低于15000人。
王建指著鐵軌上的一個螺絲釘透露:“這是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檢閱該工程時擰上的。”9月20日后,這條輕軌已正式開通試營運。而在這之前,埃塞沒有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營運初期,城市的繁華地段偶爾還會有毛驢和牛羊穿越。“亞的斯亞貝巴輕軌將使這個國家的交通直接從毛驢時代跨入到電車時代。”有人如是評價。
科技支撐中國品牌
“如果沒有中國兄弟的幫助,我們絕不可能做成今天的事。”埃塞高速公路運營收費公司副總經理阿比見到中方工作人員,上前熱情擁抱,并用當地碰肩禮表示親熱友好。
阿比他們做成的“事”,就是順利運營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
這條埃塞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由中國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設計施工總承包建設,于去年9月通車,并移交業主埃塞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高速路,對他們是完全陌生的,且設計規范均為中國標準,因此中方安排專人幫助埃方運營整個管理收費系統。“我們幾百個員工都由中方培訓,不懂中國標準,管好高速是不可能的。”阿比說。
還要授人以漁
欣賞著連綿的群山和廣袤的非洲草原,記者隨中國新聞代表團在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寬闊的6車道路面疾馳。19個入口、29個出口、3個超重檢測站,以及服務區和收費站設置、出入口標識、護欄護坡等,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與中國高速路如出一轍。
記者來到信息監控中心,大廳內26個大顯示屏和6個小顯示屏將高速路各個路段的實時信息同步呈現,數據庫和控制系統都匯聚于此。“高速公路的管理制度、運營模式都要手把手地教,否則很容易誤操作。”該工程項目經理胡彥偉說。
當地人接受高速路這個新鮮概念,也有個過程。高速路雖然能把兩個半小時的車程縮短為45分鐘,但由于收費,老百姓開始使用時還有顧慮。“普通車跑下來,要少用5升油,每公里實際費用并沒有增加,而且開車更舒適、時間更短,所以還是很劃算的。”胡彥偉說,現在走高速的司機越來越多,每天達8000輛。據他介紹,埃塞還制定了未來5—20年高速公路遠景規劃。
同樣,東非第一條輕軌—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的項目副經理王建告訴記者:“該輕軌是一個涉及35個專業的大型綜合性項目,埃方目前不具備能力接管,我們還將繼續該項目,接管運營。”
“我們不僅輸出技術,還要培養能力和理念。”很多中企在接受采訪時都表達了這樣的意愿,這也與該國目前強調“能力建設”的目標十分契合。
工業園從無到有
位于亞的斯亞貝巴附近的杜卡姆市,有中國企業投資的“東方工業園”。它也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到非洲投資、抱團“走出去”的新平臺。
“園區首期開發4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33平方公里的四通一平基礎工程,已入園20多家企業,從事水泥生產、制鞋、汽車組裝、鋼材軋制、紡織服裝等行業。”工業園副總經理盧其新回憶開發過程時,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埃塞基本沒有工業,當初租用土地時,他們不知工業園為何物,提出在園區實施增值稅返回等優惠政策時,地方政府也不能接受。2013年,埃塞的部長參觀中國的工業園后,帶回了新理念,這兩年埃塞對工業園區的觀念才慢慢轉變。”
目前,該園成為埃塞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大示范項目,今年5月正式得到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確認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現在入駐園區的效益都不錯,中方管理500多人,工人6000多人。”盧其新說,據他了解,目前埃塞政府即將建立4個工業園區,工業園法有望年底出臺。這為中國企業在埃塞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
在園區的華堅國際鞋城廠區,記者看見當地工人在中國技術人員指導下,正熟練地進行皮鞋制作加工。華堅副總經理宋一平介紹,公司年產數百萬雙鞋,全部出口,解決當地就業3800人,有150名中國熟練技工和質檢員幫助他們提高技術能力。
“我們安排了45輛班車每天運送來上班的工人,以后還會修建員工宿舍,當地人都爭先恐后來這里工作,因為收入可觀。”盧其新說。
綠色的增長與轉型
行駛在風景如畫的公路上,延綿的山坡上突然有一排排風機映入眼簾。這就是位于東非大裂谷咽喉的阿達瑪風電場。
西印度洋的低氣壓在非洲之角轉向后形成的索馬里激流,在東非大裂谷的聯合作用下,造就了埃塞俄比亞優良的風資源。中國電建水電顧問集團承建的阿達瑪風電場工程,是中國第一個技術、標準、施工、設備、運行維護整體走出去的風電總承包項目,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支持的第一個新能源項目。
阿達瑪一期風電項目裝機容量51MW,含34臺機組,單機容量1.5MW,并于2012年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電場年均發電量達到1.63億度;二期工程包括102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53MW,目前約有100臺機組并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可達5億度,將緩解目前埃塞國內電力短缺的狀況。
“自二期首臺機組于2014年10月4日帶電以來,風機陸續安全接入埃塞電網并運行至今,截至目前該風場已累計為電網免費輸送電能一億多度。”中國電建水電顧問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二期項目還積極吸收當地員工加入團隊,并對他們進行知識與技能培訓。埃塞員工占項目總員工的30%,屬地化管理融洽了項目部與當地的關系。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等700余名師生前來參觀學習,項目部還為各大學提供了風電相關的書籍,舉辦了講座,促進了風電技術普及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提升。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十年,隨著水電站和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電站互補建設相繼展開,將能更好地滿足埃塞國內的電力需求,同時還可以與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外銷吉布提、蘇丹和肯尼亞等周邊國家甚至更遠的地區,為埃塞創造外匯收入,更好地為增長與轉型的國家戰略服務。
白色葉片隨風轉動,阿達瑪的風從此將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綠色無疑將成為埃塞未來能源發展的關鍵詞。“埃塞要將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第二期規劃付諸實施,這都需要中國的幫助。”埃塞一名政府官員向新聞代表團成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