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軍


中共“八大”是我們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召開,除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歷史貢獻外,作為“少壯派”的陳云和鄧小平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共同為“八大”做準備
1955年3月,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宣布1956年下半年召開“八大”的決定。4月,鄧小平將“八大”政治報告、修改黨章和修改黨章報告起草委員會名單報送毛澤東。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有劉少奇、陳云、鄧小平等7人。
作為“八大”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成員,陳云除參加一般審議和指導外,還受毛澤東之托,就報告中“社會主義建設”部分進行了具體指導和修改。其間,他突出了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作為重心,強調注意防止和反對經濟建設中的冒進等內容。
從8月3日至16日,他與周恩來先后主持召開9次會議,適當調整了“二五”計劃建議第三方案部分指標,先后形成《“二五”計劃的建議(第二次草稿)》《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第一次草稿)》和《“二五”計劃建議(修改稿)》即第三稿。可見,“八大”主要文件中凝結著陳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8月22日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鄧小平在就“八大”6個文件有關問題作說明時,也強調“八大”議題和安排發言應該突出討論國家經濟建設這個主題:“像工業方面,除了一些比較帶系統性的發言外,還要組織那么二十幾篇稿子,這樣才表現出會議是在討論建設這個重點,只那么兩三個人發言,談搞計劃、搞建設、大會里面的空氣不多,那也不好。”
很顯然,陳云和鄧小平強調“八大”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符合當時毛澤東等人的思路。他們強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是由“七大”以來11年的形勢發展決定的。其中,前4年的疾風暴雨革命戰爭以后建立了新中國;此后7年,進行并完成了民主改革、抗美援朝、恢復國民經濟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等極為繁重、巨大的工作。這為召開“八大”做了充分的政治和組織準備。
為“八大”制定正確路線
中共“八大”最重要的歷史功績,就是在中共執政以后,關于怎樣建設繁榮富強、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了一條正確的路線。陳云、鄧小平正是從把握這個重點方面為“八大”路線的制定作出了獨特貢獻。
中共“八大”確立了既反對保守又反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指導方針。陳云和鄧小平參與起草并經大會通過的關于政治報告決議指出:“黨的任務,就是要隨時注意防止和糾正右傾保守的或‘左’傾冒險的傾向,積極地而又穩妥可靠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中央最初提出的方針是反對右傾保守思想。劉少奇就曾傳達毛澤東指示:“八大”中心思想是要反對右傾思想,反對保守主義。陳云在實際工作中提出了不同主張。當時,在反右傾保守思想的口號下,各生產部門紛紛修改原定比較切實可行的指標,提出新的冒進計劃。因此,陳云多次提醒有關部門和負責同志:“經濟建設要穩步前進,要注意綜合平衡。”這是陳云的一貫思想,他在關于“一五”計劃的匯報提綱中就指出“按比例發展的法則是必須遵守的”的指導方針,克服了片面性,從既反右又反左兩個方面,提出正確的經濟建設指導方針。
正是由于陳云和鄧小平等領導人的堅持不懈,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指導方針才被寫進了“八大”政治報告,并明確載入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之中。
陳云和鄧小平對“八大”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在深入研究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如何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從而正確提出了體制改革的初步設想。陳云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負責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他比較早地發現了社會主義改造所帶來的一些新問題,由此引發了他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突破原蘇聯傳統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重要構想:一是要突破單一公有制模式,長期保留個體經營。二是要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發揮市場的作用。他強調,社會主義“既要實行計劃經濟,管好市場,反對投機倒把,又不要把市場搞死”。新經濟體制的特征應該是“大計劃小自由”,總的原則是“要適應中國的實際情況”。
一起成為新的中央領導
如果說,中共“八大”第一個巨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的話,另一個巨大的歷史功績就是選舉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大會前夕,陳云和鄧小平通過毛澤東推薦成為正式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員、副主席候選人。在1956年9月13日黨的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毛澤東就中央設置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并著重地推薦陳云和鄧小平。他說:“我在這里還要談一下關于設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上一次也談過,中央準備設4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來同志、朱德同志、陳云同志。”“另外還設一個書記處。書記處的名單還沒有定,但總書記準備推舉鄧小平。”
毛澤東評價陳云:“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干,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我過去還有些不了解他,進北京以后這幾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住要點。所以,我看陳云同志行。”與此同時,毛澤東推舉鄧小平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他說:“我可以宣傳宣傳。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不滿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你說鄧小平沒有得罪過人?我不相信,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經過斗爭的。”
這樣,鄧小平與陳云一道,通過“八大”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此后的幾十年中,陳云和鄧小平為堅持和貫徹“八大”路線仍然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