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達
經歷過戰爭的血雨腥風,西方所謂節慶或是紀念日,或與宗教結緣,或與戰爭相關,無一例外都是精神坐標,英國足球的“雙11”竟有百年歷史,并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是虞美人花不是罌粟花
在英國,11月11日是Remembrance Day,又稱Poppy Day。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8年11月11日11時結束的,Remembrance Day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為了紀念在戰斗中獻身的戰士而設立的,今年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
Poppy這個單詞,很久以來都被中國媒體誤讀成了罌粟花。四年前的1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北大演講佩戴此花,有國人評論:“罌粟花代表了英國殖民主義侵略,嚴肅要求卡梅倫等人不要佩戴。”但卻被拒絕。殊不知,Poppy Day中的Poppy是罌粟花科的虞美人花。
一戰時期,在英國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有個重要軍事要塞佛蘭德斯,1914年底,這里多次發生流血戰爭,無名戰士被就地埋在黃土之下,第二年春天,盛開的虞美人花覆蓋了整個墓地。1918年11月11日是一戰結束的日子。一年后的11月7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欽定每年11月11日為“陣亡烈士紀念日”,也稱“休戰紀念日”或“榮軍日”。英國在1936年通過法定程序,確定每年離一戰停戰日最近的一個星期日為紀念日,今年的紀念日實際上是在11月8日。而歷年周末,又都會有體育比賽進行,那作為紀念活動的一部分,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會佩戴虞美人花標識以示紀念。
英國人對佩戴虞美人花標識有多看重?我可以舉例說明,英格蘭國家隊2011年曾向FIFA申請在與西班牙隊友誼賽上佩戴虞美人花標識,但國際足聯認為任何對球衣進行更動的做法,都是對國際足聯規則的破壞,國際足聯與布拉特因此招來英國人的唾罵;2012年,桑德蘭邊前衛麥克林在比賽中曾因拒絕佩戴虞美人花標識后,遭到了球迷的死亡威脅;上輪英超聯賽,各球隊都身穿著繡有虞美人花標識和“1914—2014足球不會忘記”字樣的球衣;阿森納在主場外懸掛了兩個巨大的虞美人花標志;在英國考文垂參加世界斯諾克“冠中冠”邀請賽的丁俊暉,和英國選手一起都在胸前佩戴了虞美人花標識。
一戰中的英國足球
前不久,看到一篇微博:“從足球場到戰場,樸茨茅斯、阿爾德索特,熱血青年們從這里加入皇家海軍和英國遠征軍,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3000人的龐貝軍團有1400人一去不返。在一戰爆發100周年,英國停戰紀念日,兩支來自第四、五級別球隊的英格蘭足總杯首輪交鋒還有很多的故事和歷史。”這正是英國足球的百年“雙11”。
今年既是一戰爆發100周年,其實也是“圣誕節停戰”100周年,而這個特別的日子,和足球關聯非常大。1914年一戰第一個圣誕節,英軍在戰壕里聽見對面的德軍在唱圣誕歌,還瞥見德軍戰壕里有一棵圣誕樹立了起來。雙方士兵竟然很快通過喊話達成一致,第二天在無人地帶踢一場足球賽。于是,1914年冬天這次“圣誕節停戰”,成為一戰中唯一的戰場佳話。
我曾看到一篇美術評論記載,1915年,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你死我活的較量中,一群英國士兵竟密謀要往德軍戰壕里踢進6個足球來彰顯勇氣。其中一個踢出去的足球卡在了鐵絲網上,被士兵撿起帶回了英國,并于幾年前在一家英國博物館展出。而這個故事,也被軍旅畫家Elizabeth Southerden Thompson用畫筆創作出來,這就是最早的足球“英德大戰”。
行文至此,我在想,歷次“英德大戰”中,1966年打進“門線球”的赫斯特,1970年臨陣脫逃的班克斯,1990年淚灑賽場的加斯科因,1996年罰丟點球的索斯蓋特,2001年血洗對手的歐文,還有2010年被冤枉的蘭帕德,看了這幅畫又做何感想呢?
(作者為天津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持人、時事與體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