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建萍 吳拓 朱鐵軍

2014年,上海三級法院依法履行司法職責,服務大局、公正司法,加大力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加強隊伍建設毫不松懈,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廣度:服務大局 勇闖新域
2014,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上海,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2013年9月正式掛牌運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承擔著我國在新時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作用。打造符合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規范的法治環境,是中央對自貿區建設提出的重要目標。上海法院深刻認識到為自貿區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與保障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一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司法經驗。
2013年11月,經上海高院批準,浦東法院設立自貿區法庭,依法審理涉自貿試驗區相關民商事案件。他們配強專業化審判力量,加大糾紛化解力度。在自貿區成立一周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浦東法院出臺《進一步推進司法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30條意見》,打造雙語訴訟服務體系、雙語網站等,以創新舉措回應自貿區建設新需求。
與此同時,上海高院黨組多次就上海法院服務保障自貿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思路進行研究論證,并出臺《上海法院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指導三級法院做好相關工作。一中院制定《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案件審判指引》,并率先在相關案件中試行電子送達服務、發放司法公開告知書等;二中院制定《關于適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仲裁規則>仲裁案件司法審查和執行的若干意見》,力促相關糾紛化解。
一年來,上海法院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自貿區司法保障體系,通過推行相對集中管轄、案件信息專業分析、定期報告等舉措,支持和完善多元化調解機制,通過與工商共建信用促進機制、與行政監管機關信息交流互動機制、運用司法建議、白皮書等方式建言獻策,等等,積極提升服務保障自貿區建設的能力與水平。
溫度:司法為民 訴訟便民
針對當事人、社會百姓反映較為集中的“案件查詢”、“訴訟查詢”、“電話找法官”等難題,上海法院積極探尋破解之道,年初,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后,“上海法院12368訴訟服務平臺”正式啟用。
這是全國首家省級規格的集訴訟熱線服務、網絡在線服務、短信與微信服務、窗口現場服務等多元服務于一體的法院綜合性訴訟便民服務平臺。12368在上海高院設總平臺,下設22個分平臺,并與各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執行事務中心實時對接聯動。該平臺具備聯系法官、案件查詢、訴訟咨詢、信訪投訴、意見建議、心理疏導、社會評價、督查考核等八大功能。
為使這一平臺發揮更大功能,上海法院在督查考核上狠下功夫,對每一個來電、來信、留言都規定了處理回復期限。該平臺還建立了三個層次的保障機制:一是建立了法律問題知識庫,收集整理了常見的數百個程序性法律問題,平臺座席員據此當場答復;二是配備了3名后臺法官,給座席員回答咨詢以智力支持,隨時回復較為疑難的法律咨詢;三是建立了疑難咨詢解答機制,高院各業務庭的資深法官作為平臺的聯系人,平臺對不能當場解答的疑難咨詢,通過派發工單由資深法官予以解答。對當事人要求聯系法官,能當場接通的當場接通,因法官開庭等原因不能當場接通的,派發通知給法官,要求1個工作日內聯系當事人。
截至12月8日17:30,12368熱線座席人工接聽來電總量累計達90302件。其中,查詢35810件,咨詢31819件,聯系法官18889件,三項合計占比95.81%。此外還包括信訪、意見建議、投訴、心理疏導等。據統計,該平臺單日接電量最高達780件,日均接電量保持大幅增漲態勢。
“12368”使信息從單向公開變為雙向交流,加強了法院與社會的溝通,增進了社會各界對法院的理解和信任。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此項工作舉措,并于2014年9月在全國開通了12368訴訟服務熱線。
力度:陽光司法 公開公正
一年來,上海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天平工程”建設為基本載體,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集審判流程公開平臺、裁判文書公開平臺、執行信息公開平臺、12368訴訟服務平臺、新聞信息公開平臺、律師服務平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平臺、當事人服務平臺、公眾服務平臺、代表委員溝通平臺等為一體,努力實現各類司法公開平臺的一體建設和整體推進。
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是上海法院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標,而庭審的公開是最為直觀的工作舉措。上海法院系統的網絡庭審直播工作起步較早,2008年4月就開始探索通過網絡直播案件庭審過程。今年,高院又提出直播“倍增”計劃,使網絡直播數量在去年基礎上翻了一番。此項工作開展以來,上海三級法院網絡庭審直播共計3400余件,點擊量逾1億5千萬。網絡直播已成為上海法院司法公開的“品牌欄目”,深受廣大網友的歡迎。2014年,高院又與新浪網聯合開展“法院周周看”系列微直播活動,使廣大網友能更多地了解、感受法院和法官工作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上海法院先后完善、建立了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公開平臺。其中官方微博“浦江天平”多次入選全國“十大法院機構微博”,影響力不斷增大。今年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4年《法治藍皮書》,根據其中的《2013年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顯示,上海高院得分76.5,在全國法院中再次名列第一。
深度:司法改革 任重道遠
201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上海法院被中央確定為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單位。6個試點省市的試點方案中,“上海方案”率先獲得通過,二中院、徐匯、寶山、閔行四家法院開展先行試點。
圍繞“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工作目標,上海二中院確立合議庭成員共同負責下的主審法官責任制,強化合議庭成員在主審法官主持下共同參與、分工配合審理案件,明確主審法官在主持庭審、控制流程、組織合議等方面的職責,同時,探索建立了主審法官聯席會議和專業法官會議兩項制度。二中院還對院長、庭長的審判管理監督職責采取“清單管理”模式,厘清院長、庭長對案件審判權和院、庭事務管理、監督權之間的界限。與此同時,二中院還對法官責任承擔、加強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2014年9月,全市法院首次任命了231名法官助理,并率先配置給一線主審法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產生的首批法官助理。徐匯法院對此進行專項研究,推動建立新型審判輔助事務工作機制,探索專業化法官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閔行法院則致力于審判委員會職能的調整與完善,強調審委會更多注重總結審判經驗,提煉推廣類案裁判方法,著力提高法官在事實查明、法律解釋、法律適用和裁判文書制作等重要裁判環節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形成同類案件處理規則,統一執法尺度。
寶山法院針對基層法院80%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特點,細化和落實法官獨任審判責任制,凸顯法官主體地位,改進審判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監督制約,形成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配套齊全的審判權運行機制。
司法改革,任重而道遠。上海法院將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總目標,沿著法治中國建設之路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