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強
10月20日,上海市統計局發布今年前三季度本市經濟運行數據。數據表明,本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速維持在合理區間,經濟指標喜憂參半,穩中求進尚需加倍努力。
穩中趨緩:增速回落尚在合理區間
前三季度全市GDP17866.24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低于全國0.1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1%,高于全國2.7個百分點,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7.6%,全市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鞏固。投資、消費、物價平穩運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6%,增速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1—8月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0%,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4%,漲幅同上半年持平。
表面上,GDP增速“破7”降至6.8%,但是按照上海市統計局局長王建平的看法,不管從經濟轉型角度分析還是與其他國際性大都市比較,本市GDP增速既沒有大幅下滑,也不能算作速度偏低,可以看做是經濟轉型中的正常表現。
尤其是,相比GDP增速的回落,前幾年上海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效正在逐漸顯現,具體表現為“三個快于”。
1、服務業增長快于工業。1—8月,規模以上社會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8.3%,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1.5%。在規模以上社會服務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4.3%和13.6%。金融業增加值首次超過批發零售業成為三產第一大行業,1—8月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089萬億元,增長1.4倍,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增長48.6%;信息服務、商務服務、旅游會展、生產性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四新經濟”蓬勃發展。1—8月互聯網及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35%和70%左右,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18.1%,旅游、文化、教育等領域線上線下服務加快融合發展,在網絡購物中服務類交易額增長44.7%。
2、財政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自去年以來,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持續高于經濟增速。1—8月,地方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4.9%,比上半年提高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增長16.8%,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總量的比重達80.5%。其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財政收入增幅分別達到52.4%和18.1%。

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快于工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從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看,服務業領域投資增長較快。1—8月,第三產業投資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1.7%,明顯快于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額和工業投資額。其中,金融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額分別增長82.2%、66.4%和52.3%。
穩中有憂:結構調整尚在路上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弱于預期,全國經濟緩中趨穩的基礎仍不鞏固,加之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劇烈,本市經濟指標喜憂參半,部分二季度呈現好轉態勢的經濟指標再度回落。
1、工業成為經濟穩增長中的“短板”
工業曾經是上海的驕傲。然而在美國提出“回歸制造業”、德國實施“工業4.0”、國家號召“中國制造2025”的時候,上海工業近年來在調整轉型中不僅比重不斷下降,而且增長乏力。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長1.3%轉為下降0.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1.7%。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下降2.2%。
應該看到,工業下行一方面是受市場需求疲弱、投資不足等因素的交織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主動調整結構而新興產業尚在發育、難以支撐的結果,凸顯新舊增長動力轉換中的困境。
一是受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部分重化工行業去產能和深度結構調整等影響,重點行業超預期回落。前三季度,六個重點發展工業行業中,只有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增長6.8%,而其他五個行業均為下降,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下降0.2%,生物醫藥制造業下降0.4%,成套設備制造業下降2.4%,汽車制造業下降5.4%,精品鋼材制造業下降8.9%。而上海工業結構有不均衡,對汽車、煙草等傳統行業依賴過重。2012—2014年,汽車制造業、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0%左右和15%左右。近年來主要支撐上海工業增長的汽車行業出現見頂回落的跡象,煙草行業的增幅又受國家計劃控制明顯放緩。二是投資不足直接影響到工業的后續增長能力。受企業效益下滑以及土地減量化、成本剛性上升等影響,制造業投資意愿和信心明顯不足,2013年以來上海工業投資已連續3年下降,今年1-8月降幅達13.2%,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僅為15.2%,其中購置設備工具投資更是下降12.4%,僅占工業投資的39.1%。投資的長期低迷嚴重削弱了工業長期增長動力,尤其不利于新興行業和新興領域的發展。三是本市在結構調整中主動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行業、剝離生產性服務業等因素也導致每年減少工業產值約1000億元。四是新興行業難以起到對整個工業的支撐作用。今年1—8月,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7%,降速快于工業2.2個百分點,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僅為23.9%左右。
2、國內外需求疲弱,制約經濟穩增長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需市場持續低迷,外貿進出口持續下降。1—8月上海進出口總額下降3.1%,其中進口下降0.4%,出口下降6.3%,已連續6個月負增長。受全球貿易整體形勢低迷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對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出口普遍下降,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同步回落。二是內需市場增長也呈現疲態。商品銷售總額指標主要反映國內市場需求狀況,本市過去歷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前三季度,全市商品銷售總額67844.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65.44億元,增長8.0%,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
3、房市股市波動大,影響經濟穩增長
從房市看,從4月份起上海房地產市場,受“3.30”樓市新政、降準降息等政策刺激,量價齊升。1—8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4.8%,其中市場化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增長64%,二手存量住房成交面積增長1.1倍。在“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房價上漲態勢明顯,8月份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5%,1—8月市場化新建商品住房、二手存量住房成交均價同比上漲20%以上。
從股市看,上半年受益于股市成交活躍,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增長30.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但從6月中旬以來股市行情劇烈震蕩下行,滬市股票日均成交額從6月份的9600億元大幅萎縮到9月份的2800億元。考慮到去年四季度高基數因素,預計全年股市成交額增幅還將進一步回落,下半年金融業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明顯降低。
穩中求進:“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尚需努力
從全年看,上海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要實現人代會通過的全年7%左右預期目標尚需付出艱苦努力。就趨勢看,隨著國家各項穩增長政策效應顯現,預計四季度上海經濟運行將延續總體平穩態勢,增速可能略有回升。就產業看,盡管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要依靠三產支撐全年GDP“保7”尚有缺口;工業持續下滑將拖累全年經濟。就需求看,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消費穩中有升,但外貿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由負增長轉正難度很大。
從“十三五”時期來看,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應的持續積累,加之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的先行先試,和科創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化,上海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將不斷涌現并集聚壯大,從而順利實現新舊動力轉換,為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創造有利條件。
當前,一手要抓今年和“十二五”目標任務的圓滿收官,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有針對性地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促進工業生產企穩回升,著力擴大消費,穩定外貿進出口,全力穩增長;一手要抓編制好“十三五”規劃爭取明年良好開局,針對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問題和影響創新發展的體制問題,發揮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的疊加優勢,提前謀劃政策和項目儲備,積聚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