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霞
推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終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嘉定區第五屆人大代表、嘉定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范意萍常說的一句話。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全轄區小區低壓電網改造、街道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遷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得以實施,地區發展的成果得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街道居民,這些都離不開范意萍代表的積極履職——她以最實際的行動向廣大選民提交了一張最真實的履職清單。
充分累積基層經驗,激發對群眾的深厚感情
1996年3月,范意萍開始在政府機關任職,至今已有近20年。期間,她曾先后擔任嘉定區封浜鎮副鎮長、黨委副書記,江橋鎮黨委副書記,嘉定區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嘉定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嘉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等多個職務。在每個崗位上,范意萍都取得了行業中的好成績。如在封浜鎮任職期間,她首創農村合作醫療一體化管理模式,成為現在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統一模式。在江橋鎮任職期間,她主導江橋鎮太平村民主管理模式試點,使太平村成為全國民主政治管理示范村。多次轉崗也讓范意萍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逐步對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不會使用華麗的語言,卻始終以最樸實的話語描述著對百姓深厚的情感,她說:“只有堅持把群眾當親人,始終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真心傾聽百姓的呼聲,才能真正肩負起代表的職責,竭盡全力為群眾服務。”
強力推進地區發展,奠定惠及民生的堅實基礎
2011年8月,范意萍從嘉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轉任嘉定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一職,順利地完成了從“條”上到“塊”上,從“副職”到“一把手”的角色轉型。也正是在這一年,她高票當選為嘉定區第五屆人大代表,并于2012年12月當選為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嘉定鎮街道是嘉定區中心城區,轄區單位多、老舊小區多,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難度很大。對此,范意萍本著激流勇進的信念迎難而上。在她的主導堅持下,嘉定鎮街道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推進,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工程逐步實施。四年后的今天,街道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全國社區志愿服務示范街道”、“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社區”以及“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十連冠”、“上海市文明社區七連冠”等榮譽。特別是街道工作品牌“睦鄰點”建設,獲得了上海市十大社會建設創新項目稱號,位列第二。
積極履行代表職責,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

嘉定鎮街道是嘉定區唯一無農村建制的純城鎮化地區,受區域面積限制,財力等各類資源有限。即便如此,范意萍始終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為人民盡職責”的宗旨,在工作上始終聚焦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盡最大努力為老城區百姓謀福利。
心系百姓,實施民心工程。有一次,范意萍以市人大代表身份聯系走訪了街道花園弄社區。選民反映小區中有電桿擋在路中間,影響日常出行,并存在供電安全隱患。范意萍特地對嘉定區塔城路470弄等小區進行了實地查看,了解到在小區綜合改造中未對電力設施同步改造,導致電線桿擋在路中間的情況。范意萍認為,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工程的實施將有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她作為人大代表,一直將此事放在心上,多次深入實地查看及研究,將意見反映給區政府,并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后經各方聯動,最終將影響通行的電線桿搬遷,方便居民出行。同時,范意萍向區政府爭取了資金用于老舊小區,僅2014年就實施了共計42.4萬平方米的綜合改造工程,改造面積達街道歷年之最,使百姓的居住環境得以改善。
科學謀劃,推進民安工程。幾年來,范意萍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一次代表活動中,范意萍得知市供電公司有低壓電網改造的專項資金,于是她就聯想到了轄區老舊小區供配電設施老化、負荷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想到很多居民如今生活在存有安全隱患的住房中,范意萍又開始了人大代表的“攻堅行動”。為全面解決老舊小區供電設施陳舊、低壓故障率高等突出問題,范意萍聯系了當時的區人大代表、區供電公司總經理完善,希望能盡量爭取市級資金用于老城的低壓電網改造工程。經范意萍的積極爭取和多方溝通,最終為老城爭取到了約1.2億的改造資金。2013年起,嘉定老城正式全面啟動了低壓電網三年改造計劃。截止目前,已累計實施27228戶居民低壓電網改造,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提升了居民生活安全感,得到了百姓的廣泛好評。
傾力爭取,打造民康工程。在人大代表聯系社區時,有選民向范意萍反映:“嘉定鎮街道社區衛生中心地方太小,人太多,一個小毛病,就要浪費大半天時間,老年人的身體實在吃不消。”對此,范意萍多方了解情況,發現中心原址總體規模偏小,僅800平方米建筑面積卻擔負著街道17個社區及流動人口總計超過10萬人的基本醫療和公共服務,且因“一院多址”,導致其發展面臨困難和瓶頸,現已不能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實際需求。2011年,范意萍緊緊抓住新老城聯動發展的契機,向區政府提出申請,希望有效整合老城區騰出的區級資源,優先將原區婦保院所在地改建成街道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更好地方便和滿足社區居民的診療需求,切實保障民生。為此,范意萍堅持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最終在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下,將原區婦保院用于街道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完成了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2012年5月,嘉定鎮街道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啟動項目設計。但如何將這個項目做好,資金從哪里來,又成了范意萍面臨的難題。在當年的市人代會期間,范意萍從其他市人大代表處了解到,上海市有大型居住社區外圍配套項目建設可申請一定補貼的相關規定。隨后,范意萍在市人大代表活動時積極呼吁,希望能夠爭取到市級資金用于衛生中心的遷建。經多方協調,在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嘉定鎮街道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4年5月12日最終完成遷建,項目總投資達5200萬元,占地面積9388平方米,建筑面積11383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轄區居民的衛生服務條件。“地方大,窗口多,像大醫院一樣。”“現在弄得介漂亮,阿拉看病也開心!”面對嶄新的環境,老百姓贊不絕口,都夸范意萍代表為大家辦了一樁貼心事。
她不會使用華麗的語言,卻始終以最樸實的話語描述著對百姓深厚的情感,她說:“只有堅持把群眾當親人,始終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真心傾聽百姓的呼聲,才能真正肩負起代表的職責,竭盡全力為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