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金秋時節,是水果最豐富的時候。不過,很多現代人已經不屑于像祖先那樣用大門牙來啃蘋果,而是要把水果先放在幾百到幾千塊錢一臺的進口打漿機或榨汁機里,把它們變成液體,然后再喝下去。各種果汁產品也在媒體上大做廣告,鼓勵把吃水果變成“喝水果”,好像直接嚼水果顯得特別落伍、特別土。
那么,喝水果真的比吃水果更好嗎?
水果的主要健康成分包括果膠、纖維素、抗氧化的多酚類物質、鉀元素、鈣元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花青素、有機酸等。糖并不是它的關鍵健康成分,甜味只帶來好味道,同時也會帶來發胖和升高血糖的風險。
易溶于水的成分,如糖、鉀元素、花青素是會跑到果汁里的,而纖維和鈣、鐵等不溶性元素是不會進去的。由此可見,如果用“原汁機”把水果中的汁液榨出來,而把渣子去掉,那么水果中的所有纖維素和大部分果膠都被丟棄了,糖分卻全部進入汁液當中。
而且,水果中的細胞是完整的,氧氣進不去;而壓榨和打漿都會破壞細胞結構,直接接觸氧氣會令很多營養素和抗氧化物質受損。即使慢速壓榨果汁沒有直接打碎細胞,氧氣接觸效率較低,減緩了維生素C和多酚的氧化速度,但這不代表維生素完全沒有損失,也不能彌補它完全損失膳食纖維和部分損失礦物質的缺點。
研究還發現,雖然水果是甜味的,但健康人正常吃水果并不會引起肥胖,也不會讓人增加糖尿病的危險。
但有大量研究顯示,攝入果汁不僅不能降低糖尿病的風險,甚至有促進發胖和增加糖尿病風險的趨勢。把水果做成果汁,即便是100%的果汁,也不能起到和完整水果一樣的作用。甜味果汁和甜飲料一樣,會促進肥胖發生。常喝果汁的人,糖耐量受損的風險是不愛喝果汁者的兩倍,哪怕平均每天只喝半杯果汁,就有這樣的效果。
為什么果汁和水果不一樣?因為和新鮮水果相比,一方面,果汁制作過程中去掉了其中的膳食纖維和部分保健成分,其中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另一方面,果汁往往都很甜,如蘋果汁、橙汁的糖含量都在8%以上,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達15%-20%,是普通甜飲料含糖量的兩倍!
另外還不能忘記的重要事實是,水果是固體狀態,需要咀嚼,胃排空的速度較慢;而果汁是液體狀態,不用咀嚼,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血糖上升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很多購買了果汁機的人告訴我,原來用嘴啃,平均每天只吃不超過一斤的水果,現在有了果汁機,每天都要吃兩三斤水果,因為喝進去真的太輕松太容易了。如果用水果替代一部分主食,或許還能避免發胖;如果三餐之外,再喝掉兩三斤水果里的糖分,這實在太令人擔心了—難怪很多女人抱怨,為什么自從愛上“喝水果”之后,體重不降反升了。
說到這里也就明白了,“喝水果”和“吃水果”完全不是一回事。無論多么高級的榨汁機,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營養素遇到氧氣發生損失的問題,不能解決果汁消化吸收速度太快的問題,更不能解決果汁味道很甜,很容易多喝的問題。對于健康人來說,要想真正得到水果的好處,還是親自去咬新鮮水果,勞動自己的牙齒來榨汁吧。
當然,超細打漿機之類的食品加工機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那些牙齒脫落、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對于那些胃腸消化機能極差的重病人、做放化療的癌癥患者、胃腸疾病患者等,用強力打漿機把水果、蔬菜、堅果、糧食等混合打成漿,使其膳食纖維呈超微細狀態,可以減少對他們胃腸道的刺激,有利于消化吸收,增加食材的多樣性。
此外,如果用打漿機把大量蔬菜和少量水果一起打碎成漿,連渣子一起喝下去,有利于增加鉀元素和膳食纖維,對高血壓患者比較有幫助。和炒菜煮菜相比,這種方法雖然損失維生素C,但是因為不放鹽,也不會增加鈉,對控制血壓,改善鉀鈉比值,還是很有好處的。
那么,榨汁機是否適合制作嬰兒食品呢?嬰兒沒有長全牙齒,但他們更不應當喝甜味的果汁!因為嬰兒的味覺極為敏銳,成人覺得索然無味的母乳他們都會覺得甘之如飴,如果早早給他們喝很甜的果汁,嬰兒就會早早迷上甜味,埋下嗜好甜食和挑食偏食的隱患。所以,很多育兒專家提示,給嬰幼兒喝純果汁時,要加1-2倍的水稀釋。相比而言,用打漿機把多種谷物雜糧打成糊糊,給牙齒沒長全的嬰幼兒當粥食倒是利大于弊。孩子需要這些食物中的營養,唯一的障礙是牙齒很難嚼爛。這時候可以通過打漿,讓孩子補充更多的營養成分。
最后友情忠告一句,再好的食物,也要控制適當的攝入量。水果的營養不能替代糧食、豆類、堅果、魚肉、蛋奶特別要提醒那些貧血、缺鋅、消化不良的女生,經常用果汁替代正餐,不僅會引起腹瀉,還會因為營養不良導致臉色變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