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瑪麗亞來美國的時候剛剛七歲。我觀察她對什么感興趣,教她怎樣玩。我們一起溜冰,一起去博物館等地方;我問她問題,比如,你對這個問題、那件事情的看法如何?你為何喜歡這個東西,不喜歡那個東西?這樣我就可以發現她的愛好,從而幫助她挖掘和發展天賦。
瑪麗亞的父親有一副好歌喉,但是瑪麗亞自己并不非常喜歡唱歌,盡管她喜歡聽音樂。她是透過她的畫,把她對世界的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有一年,瑪麗亞送我一張畫,是只小貓咪,她的眼光與我的眼光完全不同,這是她的天賦。瑪麗亞的畫就是她自己的東西,跟我、跟她的父母沒有關系。如果我要瑪麗亞跟我一樣學習經商,那我很自私。
我給她請了一個很好的美術老師,來家里教授瑪麗亞畫畫。每年夏天,我給她報名參加一所藝術博物館辦的夏令營。平時,我帶她去國會圖書館,她看我怎樣讀書,她也學習博覽群書,學習如何查找資料,完成她感興趣的課題。我帶她到各個博物館參觀,學習歷史。
瑪麗亞小的時候,記得我有一次告訴她: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說“不”。當你說“不”的時候,不管別人用什么樣的方式都不能強迫你,不就是不。但同時,你也要學習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從此她就記住了,她不受任何人左右和控制。我帶她去參觀一個個博物館的時候,我問她,你想知道美國人的想法跟中國人有什么不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生活中的經歷對于人意味著什么?人應當從生活的經歷中學到什么?我們不斷地討論所到過的地方,一起去看、去研究。瑪麗亞的好奇心很強,求知欲很強,反應很快。她給了我一個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機會,是成年人不曾想到的。
瑪麗亞小時候,有一次我們一起溜旱冰,她從我身后推我一下,結果我摔了一跤,把一只手臂撞斷了。我給她做了一個榜樣,讓她學習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我沒有發脾氣,而是打電話聯絡求醫。這讓她看到,事故發生了,該怎樣處理?我可以選擇爆發憤怒,把她訓一頓,讓我感覺好一點,但卻破壞了我們的關系;也可以選擇修復這只斷臂,從而加深我們的關系。小孩子會看樣學樣。
斷掉的手臂可以再接上,然而破壞了的關系幾乎永遠也不會被修復了。
我們在后來的治療中學到了很多醫療知識。而那次事件成了我們家的一個玩笑。瑪麗亞說,下次我再撞壞你另一只手,我們又會到醫院來。當然她不會再撞斷我的手臂,她從中學到了不掩飾自己的情感,敢于表達自己,懂得選擇關系,懂得處理問題。
我常教瑪麗亞:看待世界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我從電影、圖書和周圍的人群中,教給瑪麗亞人性中除了誠實、責任外,有對權力的欲望,還有恐懼和貪婪。
有人以為有錢就會有幸福,還有一些人總是想要控制別人。重要的是你在跟這些人交往的時候,你必須有自己的衡量標準。這樣她就會知道,人性中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負面的;看到人或者事,她知道是怎么回事;遇到在迷茫困惑的時候,懂得怎樣才能解開疙瘩。
我和瑪麗亞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常討論學校里的一些問題,比如吸毒、懷孕、酗酒、吸煙等,我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問瑪麗亞怎樣應對這些問題、這些人。
如果你不告訴孩子學校里那些吸毒、酗酒、懷孕等事情,你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你能期待他將來走向社會不會遇見這樣的事情嗎?那個時候他該如何應對?你不能永遠在他們身邊。我們要教給孩子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們不是要教孩子:不要那樣!而是要教孩子如何應對周圍的人和事。
生活中許多事情會令我們感到害怕。瑪麗亞去藝術博物館學習的時候,她知道那里的競爭力很強,完全跟在家里學習的環境不一樣。承認害怕并不是件丟人或者困難的事情。我沒有做媽媽的經驗。但我讓她看到我就是有勇氣做她的媽媽。讓她看到我怎樣努力做好她的媽媽。
孩子的勇氣源于信任。瑪麗亞明白我很愛她,但我把她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她。所以她信任我。我告訴瑪麗亞我的看法、我的判斷,但我不會強迫她照我的話做,也不會告訴她怎樣做。
她必須通過自己學習去了解生活。瑪麗亞從中學會了今天是艷陽天,明天可能就會有意外的災難。但她懂得接受生活,而不是控制生活。她知道:當我害怕的時候,我該怎樣解決,我需要什么幫助?我的資源在哪里?我可以找誰幫助?而決不讓恐懼感戰勝自己。
有一次,坐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看著周圍的紀念碑,我們的談話變成了我們如何像建造了美國的人們那樣,在生活中富有創造性。我跟瑪麗亞說,學業上的成功并不一定說你要讀名校,但你一定要讀很多書,這是終身的事情。你的人脈要看你是否有創造力,酒香不怕巷子深,你有本事,人家會找到你的。有的人學業上很有成就,但對人和社區沒有熱情,這是沒有用的人。
人要盡量選擇創造好的事物。比如我失去了工作,我去參加社區活動,讓我的精神世界豐富,我不低沉,這就是創造。
如果我的工作有壓力,我不會把負擔都扛在自己肩上。我和朋友一起散步、一起玩,我們去探望生病的朋友、跟大家一起去野外露營,這也是創造。我們一起爬山,一起逛街,一起讀書,在千年老樹下拍照、暢談,沿著清清的小溪漫步,我們可能意識不到,但這是多么美好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