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湘
一、添字
解縉有一個朋友,他喜歡和解縉開玩笑。一天,他得知解縉要到他家做客,故意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閑人免進,盜者休來。”解縉一看便知這個朋友又要為難他了。他略一思考,就在上下聯后面各添三個字,使對聯變成:“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朋友見了,不禁連聲嘆服。解縉巧用兩個諧音字,既改變了原意,又平添了情趣。
康有為過50歲生日時,各界人士送來很多壽聯,其中有這樣一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上下聯尾字各是“有”和“為”,恰是康有為的名字。這顯然是引用“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禮記·中庸》)和“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憲問》),攻擊康有為是“妖孽”,是“賊”。眾弟子見了憤恨不平,梁啟超急忙提筆,在上下聯后面各添兩個字,使其成為:“國之將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為人瑞。”眾人觀之,無不稱妙。
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喜逢60歲大壽。為表達尊師之意,他的學生們特地贈送了一副對聯:“詩書滿架,桃李盈門。”然而,就在學生們熱烈歡慶之際,這位教授卻因心肌梗塞突發而去世了。正當大家悲痛不已的時候,只見一位學生揮筆疾書,在原對聯的上下聯后面各添三個字,使其成為:“詩書滿架悲空座,桃李盈門哭吾師。”轉瞬之間,壽聯改成挽聯,聯意發生突變,十分巧妙地表達了莘莘學子的悲痛之情。
二、減字
有一個更夫,除打更之外,還負責開啟城里為了防盜而設立的閘門。除夕那天,衙役送來一副對聯,吩咐他貼到閘門上。這個一字不識的更夫,將上下聯位置貼反了:“盛世無須掩閘門,太平不用敲更鼓。”初一早上,一位雅士路過此門,向更夫指出這個錯誤,更夫央求他重寫一副貼上,免得衙役責怪。雅士覺得重寫比較麻煩,便叫更夫將上下聯末尾一個字刻去。這樣一來,上聯仄聲結尾,下聯平聲收束,倒成一副妙聯:“盛世無須掩閘,太平不用敲更。”人們看了,無不佩服雅士高明。
有一個地主,財大氣粗,仗勢欺人,實在為富不仁。這年春節,他覺得自家銀子還不夠多,運氣還不夠好,就在庭院大門上貼出一副醒目的對聯:“發財戶金銀盡是,積善家福壽無窮。”鄉鄰們平日就痛恨這個地主,看到這副對聯后更是感到憤懣。為了發泄大家心中的不平,同村一個秀才拿來一把小刀,將上下聯末尾一個字刻去,使之變成:“發財戶金銀盡,積善家福壽無。”這樣一改,不改變上下聯的平仄聲,還使聯意變得恰恰相反。地主氣憤不已,鄉鄰們拍手稱快。
鄂西山區有一戶姓卓的人家,大兒子娶媳婦,請一位鄉間老學究寫婚聯。或許是招待不周,或許是忙中出錯,這位老學究竟寫下一副喪氣的對聯:“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此聯貼出之后,鄉親們看了無不搖頭,但這時鼓樂齊鳴,新娘花轎已到,要換對聯也來不及了。新娘款步下轎,猛見此聯,好生煩惱。只見她急中生智,走到門邊,將上下聯兩個尾字撕去,使之變成:“流水夕陽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如此改動,聯意頓佳,喪聯變成婚聯,眾人為之叫好。
三、換字
明代名人楊繼盛,因抗御強暴、反對權奸嚴嵩而慘遭嚴嵩殺害。他在臨刑前寫有一副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此聯言簡意賅,自成名聯。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釗的一位朋友請他題寫一副對聯,李大釗想起楊繼盛這副名聯,于是奮筆疾書,寫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十個大字,與朋友共勉。朋友觀之,贊不絕口。李大釗所改的對聯,只是將原對聯下聯中的“辣”字換成“妙”字,“辣”、“妙”雖是一字之差,卻將他本人的為人謹慎和作文嚴謹的特點,全都表現出來了。這同樣不失為一副富有新意的名聯。
黃橋大戰后,陳毅將軍率軍開進鹽城蔣營鎮。地方紳士公議,在河東空曠地面上搭好戲臺,約請戲班子演出,并恭請陳毅將軍看戲。陳毅將軍赴約就座,看見戲臺兩旁懸掛著一副對聯:“乘風破彼千層浪,抗日憑公一片心。”(橫批是“歡迎陳軍長”)經打聽,此聯是當地老秀才馬如融特意撰寫的。陳毅將軍覺得過分贊譽,愧不敢當,便要求讓他在原聯上改動幾個字。第二天,戲臺兩旁換了一副新聯:“乘風敢破千層浪,抗日全憑一片心。”(橫幅改為“軍民同樂”)地方紳士、四鄉群眾交口稱譽,都說陳毅將軍的對聯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