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石波
轉化思想在數學中應用十分的廣泛,我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常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在解直角三角形時,許多問題中并不見直角三角形,而是通過構造直角三角形,即化“斜”為“直”的方法,將問題轉化. 下面舉例予以說明.
例1 如圖1,在四邊形ABCD中,DC⊥BC,若AB=100,∠A=45°,∠ABD=75°,∠CBD=30°,求BC的長.
【分析】此題含有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不是直角三角形,可通過添加適當的輔助線(一般不破壞已知的特殊角),即過點B作BE⊥AD,垂足為E,從而化“斜”為“直”,將條件集中到Rt△ABE中來解決.
解:過點B作BE⊥AD,垂足為E,在Rt△ABE中,∠A=45°,AB=100,sin45°=,所以BE=100×sin45°=50,∠ABE=45°,∵∠ABD=75°,∴∠DBE=∠CBD=30°,又BD=BD,∴△BCD≌△BED,∴BC=BE=50.
例2 如圖2,在△ABC中,∠A=90°,AB=AC,D是AC上的一點,且CD=3AD,求tan∠DBC的值.
【分析】要求的∠DBC在斜三角形中,而tan∠DBC的值不能從給定的直角三角形中得到,故需將其轉化到直角三角形中,作輔助線DE⊥BC,構造Rt△DBE來求tan∠DBC的值.
在條件中沒有給出有關線段的長度,于是將已知條件中的CD=3AD中的AD用參數k來表示,并對其“設而不求”,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這樣讓字母來參與運算,應用方便.
解:過點D作DE⊥BC,垂足為E,并設AD=k,DC=3k,則AB=AC=4k,因為∠A=90°,所以BC=AC=4k,又因為∠C=45°,所以∠EDC=45°,DE=EC,在Rt△DEC中,sin45°=,所以DE=3k×sin45°=k,所以EC=DE=k,所以BE=BC-EC=4k-k=k,所以在Rt△DBE中,tan∠DBC==.
例3 已知,如圖3,某班數學興趣小組為了測量河兩岸建筑物AB和建筑物CD的水平距離AC,他們首先在A點處測得建筑物CD的頂部D點的仰角為25°,然后爬到建筑物AB的頂部B處測得建筑物CD的頂部D點的俯角為15°30′. 已知建筑物AB的高度為30米,求兩建筑物的水平距離AC. (精確到0.1米)
【分析】解題的關鍵是依據題意,通過作垂線構造兩個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數將有關數據有機地聯系起來.
解:如圖,過點D作DH⊥AB,垂足為H,設AC=x,
在Rt△ACD中,∠ACD=90°,∠DAC=25°,
所以CD=AC tan∠DAC=xtan25°,
在Rt△BDH中,∠BHD=90°.
∠BDH=15°30′,
所以BH=DHtan15°30′=AC tan15°30′=xtan15°30′,又因CD=AH,AH+HB=AB,
所以x(tan25°+tan15°30′)=30.
所以x=≈40.3(米).
答:兩建筑物的水平距離AC為40.3米.
說明:解直角三角形的實際問題要注意兩個轉化:一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二是將數學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 此外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和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也是解題的關鍵.
小試身手
要在寬為28 m的海堤公路的路邊安裝路燈. 路燈的燈臂長為3 m,且與燈柱成120°的角(如圖4所示),路燈采用圓錐形燈罩,燈罩的軸線與燈臂垂直. 當燈罩的軸線通過公路路面的中線時,照明效果最理想. 問:應設計多高的燈柱,才能取得最理想的照明效果?(精確到0. 01 m,≈1.73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