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懿劼
摘 要: 孩子可能因為你的一句表揚而信心倍增,也可能因為你的一句批評而萬分沮喪。孩子的心靈是敏感而脆弱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實他們非常精明。教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很可能影響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影響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 愛 了解 關懷 尊重
工作實踐中,我發現無論是所謂的乖孩子、頑皮的孩子還是資質平平的孩子,每個人都期待老師的表揚,都希望能給老師好的印象。
孩子是需要表揚與肯定的,都有積極向上的一面。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學不僅應著眼于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幸福、發展、快樂、滿足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發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實際上,發展人性的優點比修復病癥更有價值。“積極”一詞來自拉丁語positism,具有“實際”或“潛在”的意思,既包括內心沖突,又包括潛在的內在能力。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積極心理學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關注。
積極心理學就是關注幸福與力量的學問,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心態。它告訴我們:“人如果經常把自己想成什么樣子,漸漸你就越像什么樣子,最終就成為什么樣子。”老師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找到理想中的自己。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是敏感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孩子不懂,但其實他們很明白。你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很可能就會影響他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影響他的一生。作為一名奮斗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班主任,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教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生呢?我覺得關鍵就在于——愛。
一、愛,就是了解
只有了解孩子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地關懷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生,包括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交友情況等。為了了解學生我每天都和他們在一起,課間教他們玩游戲,和他們一起聊天,在閑談過程中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知道了許多:
我班有個小張豪,是在老家上的幼兒園,因為家里人比較忙的原因一直由不同人輪流帶,而且長輩們比較寵他,所以養成了自說自話的習慣,而且脾氣比較犟,很沒規矩。后來換過三個幼兒園還是沒能很好地得到糾正。經過我和家長反復溝通、交流,一起努力,他的習慣得到了很好地改進,現在上課已經能坐得住、聽得懂、答得了了。父母看到他這樣的進步都覺得非常欣喜。
二、愛,就是關懷
愛就是關懷。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老師付出了愛,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才會覺得你值得信賴,才樂于接受你的教育,這樣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要公正、公平地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好動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
我班的晨晨是一個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開學一個多月了從來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伸開手一起做操,他對自己極度不自信。后來我一直通過電話、面談和他媽媽交流,一起鼓勵他、幫助他。漸漸的,課堂上我看到他悄悄舉起的小手,在一次次鼓勵下,他現在已經能大聲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了,慢慢地砌起了自己的信心墻。
三、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的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老師在平時教學中,雖然與學生處在不同位置,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的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的潛在能力,教給他們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煉中成長。
我們班的小剛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他的父母認為讀不讀書其實無所謂,而他自己也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不求上進,是個地道的調皮大王。和他的家長溝通還被放鴿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經過不斷接觸,我發現這個孩子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特別愛勞動,樂于幫助別人。當然,他也很喜歡表揚,所以,只要他做得好了,就想著法兒地表揚他。讓他覺得自己并不是“無藥可救”。現在他只要放學前沒有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都會主動留下,直到把當天作業全部完成后才離開學校。
學生能夠因為你的一句贊賞而不斷向著你想要的方向努力發展,也能因為你的忽視而自我放逐。所以,老師們請不要吝嗇表揚,因為你的一句話將造就無數愛迪生和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