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摘 要: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教學是塑造人的藝術。教學中,我們應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目標教學 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要科學地設立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師所預期的課堂教學使學生達到的某種程度和變化。它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關系到語文教學方向的確定,關系到內容、原則、程序、途徑、方法、手段等的選擇。確定好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備好一堂語文課極其重要的環節。
一、教師運用活動策略,幫助學生實現目標
活動性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用的教學策略。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造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小學生本來就處在好動的年齡段,課堂活動能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主動發展,其核心是努力創造一種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可以采取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實現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制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各種內容的實踐活動,培養并發展個性特長,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二、把語文課的目標定位在語文學習上
語文學科是學習母語的課程,這是毫無疑義的。語文教學的一大目標,是通過課文學習母語,如果學生僅僅獲得課文內容,沒有獲得課文語言,那么怎么稱得上是語文課?一節真正有意義的語文課,應該緊緊把握住語文學科特點,將教學目標緊緊鎖定在語文學習上,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設計的練習,是從學習語文的目的的角度設計的。
三、要分層認定目標,貫穿教學始終,充分發揮其導向、激勵、調控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認定目標對教與學的導向、激勵、調控作用,我們認為認定目標可以按照這樣幾個層次進行。
1.啟動認定,粗知目標。
在新課開始前組織認定目標。此時認定目標,學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對這一節課的學習起定向作用。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認定過程,增強學生為達標而學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數。
2.同步認定,細知目標。
隨著新課教學的開展,適時告訴學生正在學習或將要學習的目標。這是進一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導向和激勵,也可以根據同步進行的反饋活動調控教學。這時的認定目標,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與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認識。
3.小結認定,深知目標。
在教學結束前,結合教學小結,對照教學目標對學生達標情況進行一個評價。這次認定目標,是從整體上對教學目標的概括,既是對本節課教學的再一次導向,又是對必要的矯正、補救活動的激勵。小結認定應該實事求是,不走過場。
4.導學達標。
一要扎扎實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二要按照學科特點構建學科達標模式,分段達標。前一點是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弊端的。當前小語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少,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留出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練”,只有多練,學生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但是多練不是指單純地增加練的數量,而是要講究質量。練,不應限于書面練習,要有聽、說、讀、寫四方面練習。要把講和練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有講有練,講講練練,既教授學生知識,又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是語文老師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完整概括,完全符合學習語文的特點和教學的基本規律。語文課不僅要有“讀”的實踐,更要有“動口說”和“動筆寫”的實踐。21世紀,我們更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能力,留出大量教學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語言實踐。
五、準確地把握知識掌握的度
目標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是認定目標,即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強烈的目標意識,使學習目標發揮出導向功能,并準確地把握知識掌握的度。
理解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挖掘出教材深處的含義。只有認定目標,才能準確地把握要挖掘到什么程度。如《詹天佑》一課,為了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尊心,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2)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3)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由于教學目標制定恰當,目標導向功能強,因此教學效果良好。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如何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了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為學生考慮,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參考文獻:
[1]葉秀燕.對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2(10).
[2]尤惠菊.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實踐[J].寧夏教育,2012(10).
[3]趙詩珍.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引導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