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筍
長期以來,不少英語教育教學專家和老師都對解決厭學英語的問題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證明,這些探索確實對改變這一長期存在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激發學生興趣,以學生為本,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綜合能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學生對一門課的興趣,是影響這一門課綜合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爭取的英語學習觀,通過收看影視資源、進行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和學本身就是一對矛盾,作為職業學校的一名英語老師,我認為,教學就是解決教師和學生如何融洽師生關系的問題,這一點對完成教學任務至關重要。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在于培養具有職業化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等水平專門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立創業能力的人才。所以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有它的特點,與普通中學英語教學有所不同。這些學生應該具有專業的英語知識、英語溝通能力,適應職業的需要。
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更重要的英語教學方法的采用。不能沿襲初高中學校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營造英語氛圍。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創造英語環境。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大量地接觸英語,使學生沉浸在英語交際的氛圍中才能較快地形成。優質的英語課堂不能單以教師傳授給學生有效信息的多少衡量,還要注重學生信息內化及運用能力的強弱。單純直接的課堂教學乏味無趣,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心理疲勞,阻礙學生對語言信息的內化。因此,教師要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輕松活潑的英語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英語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并因材施教,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獲取成功體驗。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進行英語實踐,就必須在英語課堂上突出英語特點,排除母語漢語的語言干擾。師生共同樹立英語課上只說英語、不說或少說漢語的觀念,把課堂視為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將英語教學過程視為用英語進行教和學的活動過程,從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到學生參與,使用的工具都是英語而不是漢語。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面臨的出路和高中生不一樣,有些學生底子較薄弱,因此對英語課還有逆反心理,學習這門課的主動性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讓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老師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從內心深處讓他們接受自己,對自己有好感。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課堂要效果。然而,想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這種活動是老師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適當地進行組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骨干,開展英語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聽力比賽等,既可各班進行,又可同年級、全校進行,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氣氛、培養學生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課堂游戲不可預知的結果深深吸引了學生,使他們興趣盎然,樂于參與其中。游戲往往有競爭性,學生在游戲中希望獲勝的心理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生在學習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就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設問,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思想集中,對課堂學習感興趣。結合生產中和生活中的實例,提取課堂對象和課堂模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加強理論和實際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筑當前課堂知識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主動觀察自然、尋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