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摘 要: 本文觀察了小學四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活動,通過記錄和分析,為有效提高小學生語言閱讀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 課堂朗讀 觀察與研究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標準指出,各學段關于閱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在有感情地閱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本文觀察小學四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活動,通過記錄和分析,為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一、閱讀教學課堂朗讀活動的觀察
1.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的課例作為觀察對象,選取其作為觀察對象的原因有: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每位老師都授課40分鐘,課型統一,便于觀察和研究,所以,選取青年教師觀摩課,具有很好的統一性和代表性;此外,小學各年級朗讀基礎和發展情況具有差異性,為了減少研究中年級不同帶來的影響,更深入地對某一年級朗讀活動進行研究,選取四年級課例作為具體觀察對象。
2.研究工具
為方便對觀察情況進行量化處理,從朗讀內容、形式與數量及老師指導等三方面進行研究工作,進而對觀摩課進行有效觀察和記錄。關于朗讀內容的觀察,主要指讀了什么,即從朗讀課文題目、課文內容、朗讀重點段落、重點句、難點句、朗讀詞語等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關于朗讀形式和數量,朗讀形式的記錄包括齊讀、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范讀、分角色讀、合作讀等,記錄它們分別朗讀的時間和次數;關于教師對朗讀的指導,從朗讀的標準性、技巧和情感三方面做出指導,其中朗讀的標準性包括發音準確性、音量適宜度和語句的準確性等,朗讀技巧包括語句停頓、語氣、語調、語速和節奏等,而情感的把握包括對文章情感基調、重難句的品味、文章的理解等,教師指導包含教師講解、示范、評價等方面。本文對朗讀內容、朗讀形式和數量及教師指導等均采用量化形式進行記錄和分析。
二、研究過程與結論
本文在觀察小學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課的基礎上,依據朗讀內容、朗讀形式和數量、老師指導三個角度呈現了收集及整理的數據事實,并進行文字表述,分別說明每個角度的實際效果和作用。
1.朗讀內容的研究
根據分析朗讀內容記錄的數據得知,朗讀內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朗讀重點句、難點句及詞語等內容,但這三個內容各自比重又有所區別:有的朗讀重點句、難點句所占比重最大,朗讀詞語的比重次之;有的朗讀詞語的比重最大,朗讀重點句、難點句的比重要小些。這些不同是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決定的。說明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中朗讀內容有著以朗讀重點句、難點句和朗讀詞語為主的趨勢。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有:
具體到教學實踐,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篇幅長,與低年級相比課文內容難度大,所以,對整篇課文或者大段落進行多次朗讀往往需要許多時間,40分鐘的課堂教育需要完成多個教學目標,要求節約朗讀時間,優化閱讀教學,把課堂40分鐘花在最重要的地方;同時,大篇幅的內容朗讀比較費勁,學生對內容的消化和吸收不能全部掌握,突破重點、突出難點才是應有之道。文章詞語的習得是學習課文的重要基礎,重點句和難點句的朗讀更是段落甚至全文朗讀的前提。因此,朗讀內容上呈現以朗讀重點句、難點句及詞語為主的趨勢和小學四年級這一具體實際密切相關。
2.朗讀形式和數量的研究
根據分析朗讀形式和數量的記錄數據得知,指名讀的朗讀形式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出現的次數及所占時間量均比較高,基本位于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而分角色讀的朗讀形式出現次數及所占時間量居于最后。另外,在不同閱讀課堂教學中,有的齊讀所占比重大,合作讀和老師范讀等互動性朗讀形式較少,而有的充分重視老師范讀的朗讀形式,卻減少學生齊讀和自由讀的次數和時間量,由于學生自由讀往往朗讀的是整篇文章,所以,不管課堂上自由朗讀的次數是多還是少,所需時間量都較大。
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小學四年級課堂上學生朗讀整篇課文的次數較少,教師如果選擇指名讀的形式,則多數學生將失去朗讀機會,若選擇齊讀的朗讀方式,則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度慢的學生要使勁趕,進度快的學生要放慢速度,甚至一些不專心的學生會偷懶,因此朗讀達到的效果得不到保障。為了體現個別讀和齊讀的優點,避免兩者缺點的自由讀便成為朗讀的最佳形式,不僅可以兼顧朗讀效果,而且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的需求。
3.老師朗讀指導的研究
在老師朗讀指導方面,針對朗讀技巧的指導最少,對朗讀規范和情感把握兩方面的指導比重不同,有的課文對朗讀規范的指導比重大,有的文章對情感把握的朗讀指導比重大。即對朗讀技巧做出指導,停留于蜻蜓點水式的點撥,篇幅較小。
通過觀察及綜合分析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課堂朗讀活動,可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1)從朗讀內容來說,朗讀內容以讀重點句、難點句及朗讀詞語為主。
(2)從朗讀形式和數量來說,指名讀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次數和時間量均比較高,而分角色朗讀形式出現次數和所用時間量居于最后,自由讀形式在次數上位置靠后,但其在總計時間量上排在首位。在時間總量上,絕大部分時間都用自由讀和指名讀形式,此外,時間量比重較大的依次為齊讀、合作朗讀和老師范讀。
⑶從老師朗讀指導來說,老師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較少,對朗讀規范和情感把握兩方面的指導較高且較均勻。朗讀規范主要通過老師提出要求、做出示范及評價三種方式進行。至于情感把握方面的指導,主要通過提出要求、比較講解及評價三種方式。朗讀活動作為一種把文字活化為融入情感的實踐性行為,需要一定朗讀技巧的支撐才能順利完成,由此,老師進行朗讀指導時,針對朗讀技巧的點撥很必要。
三、總結
本文扎根于對閱讀教學課堂朗讀活動的觀察與研究,有助于語文老師了解小學四年級閱讀教學中朗讀活動現狀,便于小學朗讀教學質量改進,以此現狀為基點,為高年級朗讀教學提供思考基礎,為低年級朗讀教學呈現參考目標,有助于老師從課堂教學朗讀活動中發現問題,通過分析問題,找到具有實踐性的對策和辦法,起到啟示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