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梅
摘 要: 課堂提問要講究技巧,可以從通俗性、針對性、難易適度、層次性、啟發性、趣味性、提問頻率、提問時機等方面巧妙設計問題,準確、恰當地進行課堂提問。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課堂提問 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準確、恰當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熱情,激發求知欲望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數學,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所提問題要準確,通俗易懂。
教師的提問如果在概念或內容上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就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混亂,甚至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與教師的本意背道而馳。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注意問題的準確性,答案要明確,語言簡明,措辭準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一聽就知道該回答什么。
二、所提問題要有針對性,找準問題的切入點。
課堂提問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每一問題都要問到點子上,切忌不分主次輕重,而要有的放矢,緊緊圍繞重點,針對難點,扣住疑點。
三、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
提問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教師的提問如果過于深奧,則顯得高不可攀,學生不知所云。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人面臨問題情景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當問題解決錯誤或失敗時會引起苦惱,可能阻礙進一步的智力活動;當解決的問題得到肯定時,就會產生喜悅和自豪感,這種積極的情感能夠激勵人完成更艱難更復雜的任務,因此數學任務的完成要盡量“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要注意把握好問題的難度,使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后都能解決。
四、所提問題要有層次性。
學生:在劃紅線的項中,所含字母相同,都是x,y。(這是學生最先發現的特征)
教師:但是,第三項-2xy中所含字母也是x,y。
學生:劃紅線的項的次數相同,都是3次。
學生:劃紅線的項中,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同。
這時,對同類項概念的兩個本質特征的概括已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層層提問降低了思維的難度,學生很自然地接受了新知識。
五、所提問題要有啟發性。
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內在聯系,在學生最困惑的認知焦點上設問,在學生的思維定勢或思維缺陷處設問,把啟發式教學落到實處。在講授平行線定義時,學生對平行線的兩個特征之一——“在同一平面內”難以理解且往往容易忽略。因此,在引出平行線定義之后,應當提問:為什么定義中對平行線要加以“在同一平面內”的限制呢?接著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空間中找一找有沒有兩條直線既不相交又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實例或模型,學生一旦發現或意識到這種實例,就必然對平行線概念的兩個本質特征缺一不可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所提問題要有趣味性。
提問的核心在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思維能力。但枯燥、平淡的問題味同嚼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長期如此,還會使學生感到厭煩,逐漸形成對問題的惰性和思維的僵化。在講數的乘方時,如直接問2是幾位數?學生對此并不關心。若換一個提法,效果可能就會大不一樣。“某人聽到一則謠言1小時內傳給2人,此2人在1小時內又會分別傳給2人……如此下去,一晝夜能傳遍一個千萬人人口的大城市嗎?”起先很多學生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但通過認真計算,發現的確能傳遍。問題出人意料,但結果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問題最能讓學生躍躍欲試,又能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教育。
七、所提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問。
不少教師存在偏向心理,經常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智力、能力上都有較大的提高,但是其他經常被遺忘的學生則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感,從而導致兩極分化。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盡可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好、中、差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共同進步。
八、提問的方式力求靈活多變。
問題難易不同,目的不同,發問的方式也不同。課堂上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提問,如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合等。若方式過于單調,就會使學生乏味、反感。如講授“有理數除法”時,總是問:“什么叫有理數的除法?”“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是什么?”滿堂直問,學生不愿回答。可以換一種方式問:有理數除法與小學除法有什么異同,有理數除法與乘法之間有何關系?這樣誘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會積極回答,達到提問目的。
九、注意提問的頻率。
有的教師只在上課開始幾分鐘提問,這樣學生的思維容易松懈,形成惰性。因此教師應注意把問題分配均衡,把講授和提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思維一張一弛,確保課堂結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
十、提問后要適當停頓,留有余地。
思維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一般需要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和系統化才能完成,所以思考需要時間。因此提問后要稍加停頓,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使學生對問題考慮得更全面。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要求和體現。
最后,提問時還應注意把握時機。并不是一堂課上任何時候提問都有同樣的效果。適度的提問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才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并產生克服困難探求新知的愿望和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恰到好處地把握提問的時機,達到提問的目的,取得預期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得笨?!睂嶋H上教師不僅要善于創設靈活、新穎的問題情境,還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營造和諧競爭的教學氛圍,為學生釋好疑,解好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