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繼苗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對課堂以話題辯論為形式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CBI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學生語言水平和思辨能力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 CBI 主題辯論 依托模式 思辨能力
1.引言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正處于重要的改革轉型期。一方面,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師生關系;課堂教學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教學規劃欠缺和定位不當”的問題[1],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大學英語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響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鑒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我們認為目前國內外備受關注的內容依托式教學理念(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簡稱CBI)值得借鑒。
2. CBI教學理念及模式
內容依托式教學理念是將語言教學構建于某個學科或某種主題內容的教學之上,把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科知識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語言水平的提高[2]。在同樣面臨改革轉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曹佩升[3]認為CBI主題模式為我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一條新的思路,有利于培訓學習者英語學習的情感,促進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擬對大學英語CBI主題辯論依托教學進行實證研究,通過訪談、學生反思日志和辯論發言中的問題分析進行量化研究和質化分析,考查以辯論為形式、與單元相關辯題為內容的CBI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可行性借鑒。
3. 研究方法
大學英語CBI辯論主題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課堂參與度,有助于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其有效性將在評估的各個層面得以實現。本研究結合曹佩升CBI有效性研究中所用柯克帕特里克效果評估四層模型對依托辯題內容的主題教學模式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據《大學體驗英語》第三冊個單元主題分別設定八個辯論題目,并進行相關文獻查找,并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閱讀文獻并撰寫發言稿,針對辯論技巧組織觀摩校辯論隊培訓和答疑等。
4. 結果分析與討論
通過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辯題模式采取抵制的態度,認為“辯論太難,高過自身水平”、“學習太忙,沒精力去做”,反映比較消極。但是當筆者針對每個單元,選擇出辯題后讓學生選擇,發現如果辯題確定,且緊扣單元主題,并貼合社會熱點,就會有更多的學生感興趣。
4.1 DEMO的重要性
每個實驗班大概總能有10人左右的同學愿意配合進行嘗試。這些學生可以在課堂進行第一次示范辯論,讓更多學生了解辯論及流程。幾乎所有辯手都認可辯論模式,能夠接受CBI辯論主題模式引入課堂。
4.2 辯手收獲最大
辯手在經歷文獻閱讀、辯題分析和文稿撰寫及演講辯論后,均表示詞匯、內容、觀點等多方面收獲很大。因此有理由推斷,學生認為辯題難度大的一個原因在于對話題了解不夠,且不習慣提前閱讀文獻、通過合作學習、撰寫發言稿等自主學習方式,缺少展示平臺而表現出的不自信。這時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導,消除學生的疑慮,鼓勵學生,并對學生的發言稿進行修改和溝通,教師的主導作用意義重大。
4.3 CBI主題辯論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在課堂進行CBI主題辯論教學在實驗班獲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學生考核為終結性測評,學生主要學習目標是通過考試。因此,CBI辯論主題教學的考核模式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注重過程性參與。因此在推廣和應用該模式時,要對教師積極轉變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研究素質,從設計者、溝通者、指導者和評價者等角度重新審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5. 結語
以CBI辯論主題模式的教學把辯論形式引入課堂,搭載主題內容,旨在提高課堂參與度和學生思辨能力,促進學生語言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內容依托式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把技巧型主導的英語學習過渡到內容依托式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丁仁侖,戴煒棟.高校大學外語教學定位思考.外語界,2013(2):17-23.
[2]Mohan,B. A. Language and Content. Reading,MA: Addison Wesley.1986.
[3]曹佩升.大學英語CBI主題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外語電化教學,2012(14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