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澤
摘 要: 本文著重闡述了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用演示實驗、生活化語言、趣味練習與社會實踐活化教材,進行動態教學的一些方法與體會。
關鍵詞: 動態教學 趣味練習 社會實踐
在構成和影響教學過程的諸多要素中,教師是聯系其他要素的媒介,教學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與教材之間形成最終聯系。然而,教材本身是“死”的、固定不變的,而學生是“活”的、發展變化的,“死”的教材與“活”的學生之間存在矛盾,只有解決了這一矛盾,才能在他們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系。而解決這種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動態的、生活化的處理,巧妙地把“死”的變成“活”的,“靜”的變成“動”的,枯燥的變成有趣的,使固化在教材中的知識在學生手中動起來,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在學生生活中用起來,這一方法我稱之為動態教學。下面,結合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對動態教學作一探討。
一、演示實驗方法
縱觀每次新課程改革,演示實驗在物理教材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足以說明它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師上課可制作一些生動有趣的動畫,或設計一些新奇、驚險的演示實驗,使教材上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效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降低學生掌握抽象概念的難度;同時,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結合中學生的特點,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動。即利用幻燈機、投影儀等現代化電教手段使“靜”變“動”,連續演示物理過程。如講機械波波形變化時,利用Flash軟件可以通過動畫使波形形象地運動起來,用這樣的方法給學生講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lash軟件中的工具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復雜的演示簡單化,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重點突出,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獲得較為深刻的印象,使“死”的東西變成“活”的,自然比用掛圖來講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學起來也興趣倍增。
2.新。即教師按照學生的求新心理推陳出新,設計一些新穎的刺激學生感官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演示空氣有重力,可在杠桿的一端系鉤碼,另一端系打足氣的足球,使其水平位置平衡,用一氣針插入足球,使足球放氣后杠桿傾斜,杠桿的平衡態發生變化。這個實驗學生沒見過,引起極大注意與興趣,很快體會到空氣有重力。再者用三棱鏡做“為陽光染色”實驗,學生反映既新穎又刺激,很受啟示。
3.奇。即有悖于學生心中的“常理”。例如,講“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時,預先在試管中放一條活的小魚,然后將試管上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上部的水開了,而底部的小魚仍在自由自在地游動,這樣就變成了開水養魚,妙趣橫生,學生拍手叫好。再有講“大氣壓”課時,可以先做如下演示實驗:在玻璃杯里裝水后蓋一紙片,把杯子倒過來,水和紙杯都沒像學生預料的那樣落下來。他們自然產生“這是為什么”的疑問。由此,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她)們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興趣不只停留在被觀察的物理現象表面。
4.險。即驚險,表面看會造成破壞或損壞的嚴重后果。我在慣性習題課教學中演示了如下實驗:把一瓶未開封的茅臺酒放在桌上,瓶底放一紙條,然后慢慢拉動紙條,讓學生看到瓶隨紙條而動,其險何在?接著,把酒瓶和紙條移到桌子邊沿重做上面實驗,學生的心頓時被吊起,當教師突然用力抽動紙條時,學生隨之異口同聲:“啊!”面對“奇跡”同學們認真思索,終于想通了這是慣性的緣故。
總之,新奇、驚險的演示實驗會深深打動學生的心,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死”的教材“復活”,何樂而不為呢?
二、巧妙運用生活化語言
物理教學語言是傳遞物理信息的工具,優美動聽的、生活化的言語可使干巴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活化物理教材,營造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幾個例子淺談一下語言修飾方法。
如講原子核的半徑只有原子的萬分之一時,教師可以說:“真是牛欄里關貓?!?/p>
如在電磁感應教學中,針對“磁鐵進,線圈退;磁鐵退,線圈進”的現象,可以用“敵進我退,敵逃我追”比喻磁鐵與線圈相互作用的過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歷史上許多人致力于制造一種機器,他們希望這種機器不需要任何動力或燃料,卻能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教師把這些人的想法挖苦為“想讓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再如當談到飛行的子彈具有很大動能時教師說:“靜止的子彈頭與我們相安無事,但它一旦快速飛起來,誰都不愿意和它接吻。”
再有針對學生總是記不住正負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情況,總結出正點電荷的電場線是“光芒四射”,負點電荷的電場線是“萬箭穿心”,學生聽后哄堂大笑,一次就記牢了。
從上面例子中我們看到,在物理教學中巧妙運用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語言,比用干巴巴的語言,教學效果好得多。
三、趣味練習
課堂上三五分鐘的趣味練習也是活化教材,使教材由“死”變“活”,進行動態教學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用得巧,提高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略舉幾例:
1.問題搶答。如針對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學史記不牢的情況,我在班級內開展問題搶答活動,把班上學生分成四個組,由各小組推薦出四名答題者參加搶答,答題者每答對一題該組就得10分,每答錯一題該組倒扣10分。以總得分從高到低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給他們頒發獎狀和獎品。
學生對問題搶答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活動開展前幾天就掀起了記憶物理概念規律和物理學史的熱潮,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2.物理趣事。如“據國外報紙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法國飛行員正在空中執行任務,忽然發現有一個‘蟲子’在臉旁浮動,隨手抓住一看,竟然是一顆飛行的子彈!高速飛行的子彈原本是要打死(打傷)人的,這個飛行員竟然能隨手抓住一顆子彈,具備了什么高超的本領?”這種物理趣事給學生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而且問題比較有趣,能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趣味選擇題。如一學生課余練習投擲飛鏢,將自制鏢盤固定在豎直的墻壁上,手持一枚飛鏢從高于鏢盤中心的位置水平投向鏢盤,結果飛鏢扎在中心的正上方。不計空氣阻力,假如你是該同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為使飛鏢扎在鏢盤中心,下次投擲時應該( )
A.適當降低投飛鏢的高度
B.到稍近些的地方投飛鏢
C.適當減小投飛鏢的初速度
D.換用質量稍小些的飛鏢
此題在學生中引起激烈爭論,通過爭論,同學們弄清楚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及這兩個運動之間的聯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趣味練習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更多的有待于我們在今后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
實踐表明,學生對這種練習具有濃厚興趣,因為它可以啟發思維,檢查和發展智力。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得以應用、鞏固、加深和拓寬,使學生深刻領悟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意義和作用,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1.開展課外小制作、小實驗。如學了“曲線運動”一節后,我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制飛鏢,并拿自制飛鏢研究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的任務;學習了圓周運動和向心力之后,讓學生制作水流星,并像雜技演員那樣表演水流星,體會向心力;學習了電源以后,讓學生制作水果電池,并測定其電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如學習了勻速直線運動后,我組織學生到縣醫院聽醫生介紹心電圖機,看醫生做心電圖,回來后讓學生根據心電圖計算人的心率;學習了超重、失重后,讓學生帶上體重秤和鉛球,到高層大廈體驗超重、失重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觀看科技電影或視頻。如學習了萬有引力后,組織學生觀看楊亞平的太空授課視頻,以加深他們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激勵他們的愛國熱情,為他們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
學生普遍認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加深了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印象更深刻,從而真正實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總之,動態教學要求教師千方百計地對教材進行動態的、生活化的處理,活學活用教材,把教材講活,使教材進一步與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相適應,以期達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目的,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2][蘇]別萊立曼,著.符其珣,譯.趣味物理學.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