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明
[摘 要]物理課堂教學中使用“班班通”,使物理教學模式、手段、過程得到根本的改變,對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采用現代化手段改變課堂教學形式的教學策略,使網絡環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成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該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開發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是教師不斷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班班通;改變;物理課堂;方法模式
自從學校于2013年在每個教學班安裝“班班通”以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班班通”的使用,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便成為教師的探究課題。通過一定的研究發現:“班班通”不僅能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而且能擴大有效的信息量。它能將先進的、宏觀的、微觀的和課外的教學信息以電教教材或軟件為載體集中傳遞給學生,拓寬了信息流量,提高了信息傳遞的質量。把“班班通”與物理教學相結合,會使物理教學模式、手段、過程得到根本的改變,對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改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學
物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生活中的問題是錯綜復雜的,因此物理課程中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有著各種形式:有看不見、摸不著而只能聽到的,如聲現象;有只能看見表象而不能真正看到實質的,如分子的熱運動;有只有抽象的理論和規律的,學生對這些物理概念和規律在短時間內很難理解的,如能量守恒定律;有能感受卻并不在意和關注的,如慣性現象。因此,如果能利用動畫模擬和錄像的方式再現生活中的錯綜復雜的現象,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善于去分析教材和挖掘教材,把物理概念和規律吃透,把抽象的概念和規律用形象、直觀、易懂的動畫、課件表達出來;把瞬間的物理變化、太慢的物理進程或微觀的物理現象用錄像記錄下來。再用班班通設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苦惱中跨入理解記憶的快樂中,任何艱澀難懂的理論課也可能變成一堂優秀的、高質量的課。
二、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導入如果設計得好,學生能較快進入角色,也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運用“班班通”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例如,在“電流”一節教學中,講電流的形式、方向問題時,由于電無形無聲,學生看不見、聽不到,課前可制一幅電路中電流的線條式投影片,利用“班班通”,屏幕上電路中就會產生波紋流動,形似電流。教師配合這樣的畫面講解,效果更好。利用現代教育媒體,能產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感染強的教育信息,給學生以新鮮、驚奇感。這樣知識容易被接受,還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求知欲。又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可以播放一些運動比賽中的影像資料,如運動員在運動中“出糗”的畫面,失誤的背后往往伴隨一些慣性現象的發生。這樣可以通過輕松快樂而又非常實際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對慣性這一現象以及整個初中“力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有一個比較概括的了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還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只有樂教才能樂學,只有善教才能樂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班班通”,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學物理。
三、優化物理實驗效果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因此現代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實驗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無論是教師做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小組實驗,都要求實驗結果可靠,實驗效果好,從而讓學生信服。但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速度太快或儀器可見度小,演示實驗效果差等現象。例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做小車從斜面滑下的實驗中會出現速度太快看不清、小車跑偏等問題,實驗效果很差。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小車從斜面滑下做成動畫,避免出現上述問題,而且可控制動畫播放速度,讓學生觀察仔細。再如:在演示“探究串、并電路電流與電壓規律”這個實驗中,安培表、伏特表的使用方法及讀數就是個難點。雖然學生手中有儀器,但由于電表刻度比較小,教師講解示范時就非常困難。但事先把演示實驗拍成錄像,把實驗過程的精微細致處利用特寫技術表現出來,這種難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還有教師可以利用“班班通”將一些細微實驗儀器拿到視頻投影儀進行演示、測量、讀數、分析,利用實物投影儀或幻燈機的放大作用,能讓全班同學都能夠詳細、全面觀察到教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方法,增強了實驗演示效果??梢源蟠蟊苊鈱嶒炦^程中有可能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者環境、條件等因素導致的實驗失敗,或實驗難于觀察等一系列問題。利用“班班通”,通過視頻、動畫作為演示實驗的補充,免去了教師實驗失敗的后顧之憂,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四、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
物理世界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而物理教材內容是有限的,不可能涵蓋所有,教師可以提出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專題進行研究型學習。例如:“萬有引力與航天技術、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家用電器及使用”等等,然后,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獲得更多物理知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學會如何從浩如煙海的網絡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并予以加工處理,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于是“信息素養”也成了衡量一個人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成了各學科教育的重要內容。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可以利用“班班通”在中考復習時開展專題訓練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于專題訓練作業,學生均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不但全部能按時完成,而且他們所研究的范圍大大超出了教師的預料。有很多學生登陸到了一些網站上查找資料學習,不少學生還附帶了精美的圖片或簡短的動畫加以說明。再經過大家努力,把這些材料處理建成了一個很有分量的資料庫。在整個專題訓練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物理觀念和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強,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打造開放性的交流平臺
新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它呼喚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的誕生。在新課改實踐中,教師應該有責任推出更多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構建更為和諧的民主氣氛和便于交流的開放性課堂,改變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多些討論式、座談式、游戲式的教學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真正置身其中,使他們在交往中做到經驗共享、學會合作和發現自我。實踐證明,只有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課標的要求。但由于資源的局限性、學生個體的差異、語言表達的能力的影響,往往使得討論課、座談課在實際中很難真正開展起來,而“班班通”恰好能完美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上網學生能獲得海量資源,為討論提供了理論基礎,將現實的討論通過手機等信息平臺放到網上,避免了討論的嘈雜,同時讓不善言語表達的同學更好地參與進來。學生都已明確自己的目標,開始積極思考,針對問題各抒己見,并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角度的交流,最終達成共識。討論中教師才真正由主講人變成了主持人,不再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只是給學生指點,澄清觀點,理清思路引導、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更深一層的把握。
總之,在教學中,物理學所研究的、所教的都是同學們身邊的事物,但身邊的事并不意味著就是容易讓學生熟識和去掌握的事。只有用踏實的工作作風,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享受快樂和艱辛,這才是真正的教學。運用“班班通”教育資源,以其直觀形象、動態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物理之美,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因如此,“班班通”以無可比擬的優勢,正逐步走進課堂,它像一種活性催化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使我們的物理課堂發生著悄然和美好的改變。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