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勉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30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整個數學教學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調動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容易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加速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為學生創造立體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班班通;小學數學;PPT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030-02
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班班通教學平臺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班班通平臺以形象具體的場景來呈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生活體驗學習數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之中,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拓寬了學生的時空觀,而且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聲情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班班通的出現,便于數學知識的及時反饋,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特別有利于數學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合理應用班班通教學平臺,充分發揮發揮這種新型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呢?
1 運用班班通,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借助班班通教學平臺,通過播放視頻、課件等手段,讓抽象的教學內容清晰化、具體化,調動學生的切身感受,從生活出發,科學地記憶知識,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尤其是練習設計,容量大,方便快捷,是傳統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如在教學“圖形與空間”時,教師提前制作PPT,把拓展練習通過班班通進行幻燈片展示,生活化的練習題給予學生新奇的體驗。伴隨學生的答題,班班通上可以隨時出現解題步驟,并采用多種方法,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極大地鞏固和拓展了課堂教學。
又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時,教師講解計算物體體積時,以前常規辦法是用實物進行演示,雖然有一定的直觀性,但是操作復雜,浪費時間。運用班班通,在課件中用視頻展示長方體和直觀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能看到幾個面?你能找到幾個面?根據學生的回答,屏幕旋轉,展示另外隱藏的面,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生動的動態畫面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公式。教師提高了效率,學生也能準確、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一直被課堂、教師吸引著,輕松愉快,教學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
2 運用班班通,高效解決重難點問題,有效地實現精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一節課都有重點和難點,這是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師教學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于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假如教學重難點解決得好,課堂教學知識目標也實現了大半;教學重難點沒有解決,學生學習效果一定很差。利用班班通教學平臺,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展現給教師的是巨大的課堂教學信息量,教師可搜集豐富的教學資料,利用班班通平臺展現在課堂,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平均數”一課的教學中,利用班班通教學平臺,呈現兩支球隊進行籃球比賽的情境。藍隊一名隊員受傷了,7號和8號兩名替補隊員該派誰上場呢?接著課件出示7號、8號兩名替補隊員在以前比賽時的得分情況,有的說7號水平高,有的說8號水平高。這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到底什么才能表示兩名隊員的整體水平呢?比什么才公平合理呢?”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體會到算平均分是最合理的一種方法。利用班班通形象地展現了問題,解決了重點問題。
通過班班通教學平臺,學生眼耳協同作用,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用較短的時間就能使學生獲得真切的認識,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教學中,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學習的重點,學生空間想象力不夠,這時利用班班通出示一個長方體,教師問:如果去掉一條棱,你能想象出長方體的樣子嗎?去掉兩條、三條呢?屏幕依次展示去掉兩條、三條棱的圖形,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幫助學生想象出長方體原來的形狀,從而揭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運用班班通,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表述:“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利用班班通教學平臺,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觸動學生,創設學習的興奮點,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其內在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聚精會神、追根溯源、樂在其中,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學“平移與旋轉”,教師制作交互課件在班班通中播放,學生利用鼠標點擊課件中的實物圖,在配合學生“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口令下,實物圖在屏幕上按要求移動著。這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自身的方向,學生欣喜地發現了原來在平移的過程中,圖片自身的方向始終沒有發生變化。接著,屏幕上出現一個有趣的題目:如果你是一名出租汽車的調度員,你的任務是按客戶的要求,調度車輛到客戶指定的地點,你能做到嗎?同時提出活動要求:獨立思考小汽車是平移還是旋轉運動?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并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樣做,學生便會很容易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動手操作的欲望。
4 運用班班通,增強學生問題探究的能力
高效率的課堂是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師應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經過思考和合作,最終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授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班班通,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問題的發現,自主地在“問題的空間”里進行探索。
在“平行四邊形面積 ”一課的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平行四邊形,隨著演示的深入,平行四邊形被分成許多整數格。這時教師提問:那些不是整數格的怎么辦?隨著學生對問題的挖掘,多的部分被移到了缺的部分,也變成了整數格。因為學生在以前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就用到了這種方法,動畫演示加深了他們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認識,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得以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增強,從而激發了創造的潛能,也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班班通提供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小學數學帶來生機,革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班班通的恰當運用加速了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