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
摘 要: 周恩來是黨內外的道德楷模,是共產主義道德忠實合格的踐行者,其道德精神對新時期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價值。周恩來道德精神主要包括忠誠愛國、誠實守信、無私奉獻、謙虛謹慎、堅韌勇敢、艱苦樸素、有同情心等基本內容。
關鍵詞: 周恩來 道德精神 基本內容
周恩來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對新中國革命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在海內外各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不僅如此,周恩來以優秀的道德品質當之無愧是黨內外的道德楷模,是共產主義道德忠實合格的踐行者,其道德精神為新時期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了榜樣。筆者認為周恩來道德精神主要包括忠誠愛國、誠實守信、無私奉獻、謙虛謹慎、堅韌勇敢、艱苦樸素、有同情心等基本內容。
一、忠誠愛國
還在十四歲上小學的時候,周恩來就表現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的責任感。他在沈陽上小學時的一篇作文《東關模范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中寫道:“吾人何人,非即負將來國家責任之國民耶……非即欲吾受完全之教育,成偉大人物,克負乎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耶?以將來如許之重負,基礎于小學校三四年中,同學,同學,宜如何奮勉,始對之而不愧哉!”[1]在以后戰爭年代和和平時期,他的忠誠愛國情懷愈發深沉,體現在其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執著堅定之中。“在鄧穎超所說的‘恩來生不如死’的日子里,他依然保持著共產黨人的無畏氣概,頑強斗志和堅定信念……就連后事的安排,也表明周恩來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2]。終其一生,周恩來用對共產主義革命建設事業的熱忱、篤定和不懈奮斗對忠誠愛國的道德品質做了最好注解。
二、無私奉獻
周恩來總是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奉獻,心里裝著他人的冷暖安危。在南開中學畢業時,他的同學對他做了如下評價:“君性溫和誠實,最富感情,摯于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3]特別是他在擔任國務院總理期間,哪怕重病纏身也關心百姓疾苦,“病榻上,他想起90歲高齡的民主人士馬寅初患直腸癌動手術,他不放心,派自己的醫生吳階平、卞志強前去看望。馬老激動地說:‘周總理無私!’周恩來已經臥床不起不能坐起了,還想著‘六君子’之一的楊度,他囑咐秘書告訴王治秋轉告上海《辭海》編委會,在修訂《辭海》時,務必將楊度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事寫入《辭海》,以免淹沒。1975年2月4日,周恩來剛剛動完手術,就用輕微的聲音喊月壇醫院黨委書記李冰,他吃力地斷斷續續地問:‘云南錫礦工人……肺癌的情況……你知道嗎?’李冰一聽愣了,萬萬沒有料到,正在病痛難忍的總理,竟想到萬里之外的礦工。”[4]無數人為周恩來這種無私奉獻的道德精神而感動落淚。
三、謙虛謹慎
周恩來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在南開上學時,“盡管品學兼優,在各種活動中都是活躍分子,但他從不驕傲,從來不鋒芒畢露,盛氣凌人”[5]。1918年留學日本時,他十分注重用虛心求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人和事物,希望能夠學到先進的科技文化。期間,他在日記中寫道:“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正本事的,必定是能涵養,能虛心,看定一種事情,應該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計利害;不應該做的,便躲著不出頭,或極力反對。”[6]青少年時代的周恩來已經展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謙虛謹慎的道德品質。即便后來身居國務院總理職位,他也并不居功自傲、自以為是,從不談個人成績,而是謹小慎微、克己奉公。1958年6月29日,周恩來在給時任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的信中寫道:“前接我家弟媳陶華來信,得知縣人委準備修理我家房屋,我認為萬萬不可,已托辦公室同志從電話中轉告在案。”[7]
四、堅韌勇敢
周恩來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展現出堅韌勇敢的道德品質。1915年,周恩來在作文《征蒙論》中寫道:“吾志士英雄,果有意于振興蒙事,則請捐軀塞上,效命疆場,班超投筆,正吾人有為之日。”[8]表達了少年周恩來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和勇氣。1941年皖南事變后,周恩來在跟南方局、八路軍辦事處工作人員開會時說:“如果國民黨把我們都抓起來了,我們就一起坐牢……我們在牢里,要堅持不泄露黨的機密,好好保養身體。國民黨也有可能不殺我們,但要做最壞的準備,要準備犧牲。要犧牲,我們一塊犧牲。”[9]顯示出其在與國民黨斗爭過程中的大無畏犧牲精神。1975年12月,周恩來被病魔纏身,“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進食、輸血、輸液、排液……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仍表現出高度的自制力……護士許奉生說:‘這時總理是很痛苦的,可他從來不哼也不叫。’”[10]其與病魔作斗爭的頑強意志和堅韌耐力令人崇敬。
五、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是我黨優良的歷史傳統,周恩來一直保持著這樣的作風。在南開學校念書時,他的生活就十分簡樸,“穿的一直是布衣布鞋,夏天只有一件白長衫,入冬則是單薄的青棉袍,外面再罩一件已經泛白的藍大褂。他吃得也很簡單。因為沒有錢包飯,幾年里都只能在門口零買,或到小飯館里零吃,這樣可以省些費用。沒有菜時,就從家里帶一小罐醬來下飯”[11]。聶榮臻元帥在回憶周恩來時說:“每當我到恩來那里,總見他不是在找人談話,就是在伏案奮筆疾書。吃飯常常是幾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時連蔬菜也沒有,只有面包就著開水吃。”[12]擔任總理這么多年,“他的一件睡衣還是供給制時發的,他穿了整整26年,補了穿,破了再補,到他臨終時,這件睡衣也不知補上了多少補丁,從外邊能數出來的已達204個”[13]。周恩來為所有人樹立了艱苦樸素的榜樣。
周恩來雖然早已故去,但其道德精神仍閃耀著奪目光芒,仍然具有強大的生機活力。在人們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今時代,發掘并傳播周恩來道德精神的示范力量,對于指導我們開展思想道德建設,對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3][4][8][10]周恩來早期文集[M]: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150,462,328,78,453.
[2][6]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全黨楷模周恩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3-37,31-32.
[5][7][13]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M].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1-22,22,23,84,13.
[9]周恩來書信選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548.
[11]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M].第2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599,600.
[12]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M].第4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149,1910.
[13]李新芝,劉晴,主編.周恩來珍聞[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