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學民
“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考必考的內容,往往以基礎題、能力題和拓展題三種層級的形式呈現,壓軸題多涉及二次函數,即使在高中數學中也常出現,為幫助同學們唱好初中函數學習的壓軸大戲,特提供如下建議.
一、 理解二次函數的內涵和本質
與前面學習的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樣,二次函數也是源自生活的數學模型. 一般地,我們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數,且a≠0)的函數叫做y關于x的二次函數,其中a稱為二次項系數,b為一次項系數,c為常數項,x為自變量(其取值范圍是一切實數),y為因變量(其取值范圍并非是一切實數).
注意y=ax2+bx+c(其中a、b、c是常數,且a≠0)叫做二次函數的一般式,其等號右邊的自變量的最高次數是2,但 “變量”不等同于“未知數”,不能說“二次函數是指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2次的函數”,因為“未知數”只是一個數,“變量”可在一定范圍內任意取值. 當一個函數最高次項是2次且二次項系數不為零即為二次函數.
例1 已知y=mx2+xm+1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求m的值.
【分析】由于解析式中項xm+1的指數沒有確定,且m+1不小于1,題目要求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所以分兩種情況:
① xm+1是二次項,此時二次項系數為m+1,所以m?搖+1=2,m+1≠0,解得m=1;
② xm+1是一次項,此時二次項系數為m,所以m?搖+1=1,m≠0,無解.
綜合上述討論,當m=1時,y=mx2+xm+1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
二、 從平移的角度類比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和性質,理解、牢記二次函數頂點式y=a(x+h)2+k(其中a、h、k為常數,a≠0)的圖像和性質
對某一二次函數,我們確定其中一個變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個變量,從而得到一組解,一組解就是一個點的坐標,而二次函數的圖像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點構成的圖形.
結合具體的二次函數y=ax2、y=ax2+k、y=a(x+h)2、y=a(x+h)2+k(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像形狀和位置,可發現后三者均由y=ax2平移而得. 如果兩個二次函數的二次項系數相同,則它們的拋物線形狀相同,由于頂點不同,所以位置不同,拋物線的平移實質上是頂點的平移. 平移規律是:“左加右減,上加下減”,即
特別提醒:“左加右減”是針對h而言,“上加下減”是針對k而言,如果拋物線是一般形式,應先化為頂點式再平移.
例2 將y=3x2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求平移后的解析式.
解:平移后的函數解析式為y=3(x-2)2-1. 反之將y=3(x-2)2-1逆向平移,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1個單位就是y=3x2.
因為拋物線平移只改變圖像頂點的坐標,不改變形狀,所以要充分利用拋物線“頂點”的作用.
1. 要能準確靈活求出“頂點”
七、 靈活求解析式
1. 一般式:y=ax2+bx+c(a、b、c是常數,且a≠0) .
2. 兩根式(也叫交點式):當拋物線y=ax2+bx+c與x軸有交點時,即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實數根x1、x2時,根據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數y=ax2+bx+c可化為兩根式(也叫交點式)y=a(x-x1)(x-x2).
如果拋物線y=ax2+bx+c與x軸沒有交點,則不能這樣表示.
3. 頂點式:y=a(x+h)2+k (a、h、k為常數,a≠0),(-h,k)為拋物線頂點.
說明:(1) 任何一個一般式都可以通過配方法化為頂點式,兩根式展開合并也可以化為一般式,但一般式不一定能化為兩根式,僅當拋物線與x軸有交點時才能化為一般式.
(2) 如拋物線過平面內三點時,可設一般式y=ax2+bx+c,將三點坐標代入,列方程組求解;如已知拋物線的頂點(-h,k),且拋物線過平面內另外一點,則可列頂點式y=a(x+h)2+k,再將另外一點坐標代入求a值即可;如拋物線與x軸交點為(x1,0)和(x2,0),且過平面上另外一點,則可設y=a(x-x1)(x-x2),將另外一點坐標代入求a值即可.
例7 已知拋物線過點A(-1,0)、B(3,0)、C(1,5),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解法一:直接設y=ax2+bx+c,將點A、B、C坐標代入解析式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組,解出a、b、c即可.
解法二:觀察發現點A(-1,0)、B(3,0)在x軸上,說明拋物線與x軸有交點A、B,因此可設y=a(x+1)(x-3),再將點C(1,5)代入求出a即可.
解法三: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A(-1,0)、B(3,0)兩點縱坐標相同,可知A、B兩點為拋物線上關于對稱軸對稱的兩點,所以對稱軸為直線x=1,進一步可知點C(1,5)為拋物線的頂點,故可設y=a(x-1)2+5,然后將點A或B的坐標代入求出a即可.
二次函數總是與其圖像聯系,這也是函數的特點之一,學習二次函數時,一定要注意代數與幾何的聯袂,做到數形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樣在綜合應用時才能游刃有余.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