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軍
作為擁有20年教齡的老師,對多年自己在數學中的教學經驗不進行反思是不可能的。何謂反思?反思,就是憑借自己發現的教學規律從而發現問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并取得好的數學成績。也是指教師授課之后,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系統的回顧與分析,以便發現并尋找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優點與不足,經過深刻、反復地思考與歸納,從而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理論性思維活動,為以后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供第一手感性素材和理性指導。
從具體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教學問題,這一點已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但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數學教師在認真授課之后,認為在整體上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卻忽視了教學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教學反思。那么,我們對數學教學應如何反思?反思時應注意什么?我認為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針對平時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來說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效果的優點和缺點直接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學生數學興趣的調動與激發又與數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有著極大的聯系。為此,我們在授課之后,必須認真回顧、分析,在教學中開展的數學實踐活動中,有多少學生參與了這項活動,又有多少學生自始至終對數學活動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并表現出空前的積極性?有百分之幾的學生不愿參與數學活動,既不發言又不動手,整個活動之中,從開頭到結束一直把自己擺在“觀眾”的位置上,似乎一切都與他無關?他(她)為什么不愿意參與?為什么現在學生的積極性下降了?原因何在?他們是否在積極地動腦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授課之后應深刻反思的內容。
二、對數學課堂問題的反思
在數學教材中,數學問題一般都以靜態的、固態的形式出現。這種出現問題的形式,其優勢就是明確化及質化,數學教師的著眼點不在于對這個質態問題本身的分析與解決,在圓滿完成單一問題的基礎上,更應充分重視對問題新的生成與開發。例如:在聽課教學中,關于七年級數學上冊40頁中有這樣一個結論: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對于這樣一個定論,如果我們只局限于對它的一般理解與記憶、運用,遠遠不夠。在牢固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的基礎上,我們應對此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生成與開發。如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成立的必要前提是什么?如果兩個正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如果一正一負,又應該用什么方法進行比較?如果三個負數或三個以上的負數比較大小,這個定論是否成立?對此問題的生成與開發,實際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延伸。所以我們除了在數學課堂上應充分重視它外,在教學反思中也應該把問題的形成提到一個合理的高度,千萬不可可有可無。
三、重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對于教學問題的反思是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也是一個教師應具有的一項基本素養,意識的形成依賴于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對于反思意識的形成當然也毫不例外。在我們授課之后,應認真、系統地對教學實踐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回顧與分析,努力尋找并發現教學行為中的優點與不足。如哪個環節設計得好?好在哪里?哪個環節不夠理想,對學生的學習有沒有太大的幫助?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不理想的教學現象?哪個知識點講得過多,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哪個知識點講得過于抽象,學生缺乏感性、直觀的數學印象?這些問題都應在我們的反思范圍之內。只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數學反思意識,就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反思習慣。
四、對于數學教學的反思是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的
既然我們是從解決數學實際困惑,為以后教學提供指導出發的,那么就要求數學反思必須與我們的數學教學本身相符,有針對性,講究實事求是,不要為了某種功能性目的流于形式。既要發現優點,又要揭露不足。最后落到教學實效上,就是要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優點要分析其原因,以便繼續發揚,不足之處也要反思為何不足,目的是提供失敗的借鑒。換而言之,也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要從功利觀念出發,把反思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對那些零散的、雜亂無章的感受要系統歸納、認真提煉,最后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只有這樣,數學反思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對于班里的學習數學和家長輔導學生數學的反思
認真參與班級數學學習管理,通過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方法的教育。培養班干部,主動與家長進行關于數學輔導的溝通,虛心接受家長的建議,并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爭取與家長的教育思想達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注重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不但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而且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我虛心學習、大膽創新,認真負責、指導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
六、幫助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
培養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優化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解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反思題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因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參與,用自己熟悉的技巧更好地引領學生動腦,以上是我從業20年從歷屆學生中發現并反思的問題,我認為這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課堂更精彩。基于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地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得到了培養。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形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