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霞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基礎性模塊,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化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在音樂鑒賞模塊中,在堅持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對于普通高中學生,如何通過后天音樂實踐活動,使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么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過程,要給學生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過程”。
2.提高音樂文化藝術修養
音樂欣賞似乎與理性知識及其他方面素質并無直接關系,但實質是音樂文化藝術修養的體現,是瞬間獲得的審美感受與長期積累的知識、觀念、趣味等因素以感性方式展現出來的結果。所以,音樂文化藝術修養對學生提高鑒賞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2.1了解掌握理論方面的音樂知識。音樂知識大致分為樂理和音樂學兩部分,樂理知識包括節奏、旋律、曲式、調式等,音樂學包含的知識內容主要是不同題材、體裁音樂作品產生的歷史時代、作品的風格或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意圖等。當然,掌握音樂理論知識越多,認識音樂作品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方面要學生通過日積月累才能提高。
2.2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要理解其音樂品質就要反復聽。可整段、分段、重點地聽。每次分析要有不同要求,逐步升華。分析樂曲運用的表現手段、表演技巧、理解音樂作品內涵、時代背景和社會影響,影響學生的審美和價值觀去向。最好學習一些演奏和演唱方面的技能,親自參與聆聽音樂的演奏和演唱活動,對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3多媒體的視頻、繪畫、戲劇、舞蹈、影視作品等,音樂與語言文學、人文地理、哲學、宗教等,都可能對學生鑒賞能力產生影響。這些看似鑒賞的一種啟發誘導手段,實際對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及審美能力有很大幫助。
3.學習外國音樂部分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理解世界多元藝術文化的價值觀
世界是一個大花園,各民族、各地區的藝術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同學由于對異域文化知之不多,就先入為主地對這些地區的音樂文化產生排斥感。對于這些現象,音樂教師要善于引導、點撥,讓學生意識到這些世界藝術的光彩之處和獨特風格。如《非洲音樂》,很多同學的心目中會涌現兩個詞“蠻荒、粗野”。但是,這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粗糙的、原始的藝術形式,卻散發著特有的、生命的活力和神奇的魅力。眼下,很多同學喜歡的或豪放、或優雅、或活潑的街舞、爵士、踢踏舞等,無一不是受到了非洲黑人音樂的巨大影響。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做好聆聽前的準備
高中音樂鑒賞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堅持以聆聽音樂為主的教學原則”上,強調“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指定的專題或自選專題,主動收集文字、樂譜、圖片、音響、音像等資料進行交流”。而廣東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作品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如果沒有在課前做好預習,就很難在短短四十五分鐘內得到充分聆聽體驗。因此,在上第一節音樂鑒賞課時,我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高中音樂成長記錄本”,每次課前按照布置的內容,自主或協作進行相關預習,然后把想提的問題、收集的資料整理在記錄本上,在上課時進行相應交流和探討。“帶著問題聆聽”,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欣賞中變得積極、主動、專注,效果顯著。很多學生都把記錄本設計得相當精美,內容的豐富甚至超過我的預計,在聆聽基礎上的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漸成風氣。
5.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探究性學習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予學生學習自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有效的活動設計中,作為組織、參考、指導和伙伴關系的音樂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關注學生音樂學習探究過程:
5.1突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地位。經過音樂教師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臺。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對于能力重于知識的現代社會來說,意義是深遠的。
5.2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在音樂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音樂教學有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象,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形成基本音樂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個性和創新精神。
6.整合拓展教學資源
高中《音樂鑒賞》教材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以音樂文化為主線的特點,內容豐富多彩,容量大。但高中學生學習時間有限,音樂教師必須有選擇地整合教材,不可面面俱到,有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如在欣賞教材中的戲曲與民歌時,可滲透本地戲曲與民歌,使學生充分認識家鄉的音樂文化,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總之,要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除了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材內容,融會貫通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通過反復不懈的努力實踐、探究和總結,最終將新課程理念內化為教學思想,摸索出音樂課堂教學規律,找到一條成功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