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波
摘 要: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不斷加快,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學能力的提高已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本文針對現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提出對策,以期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及教師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多元人才觀 教師專業發展 內涵 困境 優化對策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改善自身專業地位的過程,是外部客觀環境的支持與教師自身內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結果。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高校教師素質、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1]。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應該是專業知識體系、專業能力結構和職業態度三方面的和諧統一。
社會發展呼喚多元人才觀。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方法和評價產生廣泛的沖擊。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是多元人才觀,提倡積極的教學觀和多標準的評價觀。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行業和領域越來越多。而且每個行業和領域的知識技能越來越專。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基于多元人才觀的人才培養,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
1.缺乏自主發展意識和規劃。有的教師自主發展意識淡漠,對學校、職業、專業認同度不高。有的教師過于注重追求晉級、評優等功利性的目標,心態浮躁,難以靜下心來系統思考,不能根據自身、學校及學科專業發展實際,對個人專業發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發展目標不明確,發展隨意性較大,專業水平提高緩慢。
2.由于教學、科研、教研任務過重,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業務學習時間投入不夠,導致業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現有考核評估機制不利于教師專業發展。在職稱評審和績效考核中,一些高校重科研業績考核而輕教學質量考核[2]。教學考核以教師是否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及學生評教成績為主要標準,有些教師為取得高的評教分,迎合學生需要,降低教學要求,如考前劃出考試重點范圍,放任學生隨意遲到、缺課。而對科研的要求則以論文、課題的數量和質量為評估指標。這導致一些教師將精力主要投入科研中,教學只重“量”不重“質”,導致教師教學業務水平提高緩慢,同時也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
4.缺乏學科帶頭人,教師專業發展沒有形成團隊的發展。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學科帶頭人,并且教師之間沒有形成團隊,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發展地位不準,個人發展較緩慢。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優化對策
1.基于U-Learning環境提高教師專業素養。U-learning環境下的移動學習,打破對教育對象、教育時間和教育空間的限制,給教師提供更多自由、新穎便捷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利用移動智能設備,訪問網上教學資源,進行瀏覽、查詢、實時交互,為提高教師素養指引了一個新方向。
2.建設學術團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發揮老教師在科研上的作用,做好傳、幫、帶。協助青年教師科研起步。為促使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環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建議學校加大對青年教師的科研資助力度,有層次、有重點地給予不同青年教師以不同程度和類型的獎勵。
3.建立動態的、多元化的教師評價機制,鼓勵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價機制應該體現多元化,包括兩個層次—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包括教師的品行、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和學校發展性評價。為了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基于多元評價的、客觀的、認可度高的教師評價機制勢在必行。
4.實踐多元化培養機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基于多元人才觀的人才培養,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培養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階梯隊伍的多元化培養;二是從品行素養、業務水平、專業發展三個維度的多元化培養。評價機制客觀、靈活,既是教師個人和團隊發展的指導目標,又能充分體現教師個體和團隊的發展與質量,加強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加強對教學改革的支持和教學經驗的交流,推行校本實踐培訓。爭取校方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進行教學改革并及時交流教學經驗。
四、結語
教育改革應立足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趨勢,從品行素養、業務水平和專業發展三個維度促進教師自我發展,找準自身定位,探索具有特色的“實踐共同體”,提高師資團隊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建偉,李忠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與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5):30.
[2]武文.新建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27).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基于多元人才觀的外語教師專業發展與團隊建設”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14DB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