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峰

摘 要:錯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是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的。教學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應進行換位思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善于捕捉、反思、利用學生錯誤中所蘊含的合理的資源,將學生的學習錯誤當做契機,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讓錯誤轉變寶貴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 課例研究 出錯資源 學習習慣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育領域中的不斷深入,在數學教學中出現了以下現象:多數的學生學習習慣差,對于數學學習更是沒有心思。對于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減負增效,成為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在不斷地數學學習中,我們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嘗試融美于數學,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認識:只要對于數學能夠讓自己覺得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舒服的,是完美的”,那么這個問題通常也必然是成功解決的。在到達問題彼岸的過程中容錯是一方奇藥,也是一塊絢麗的瑰寶。
1.讓學生勇于嘗試出錯這方奇藥
1.1變錯為契機——求獲寶貴的教學資源
不論如何改革,課堂教學都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才能營造出讓學生放開手腳主動探索并積極學習的課堂環境,從而使得學生能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流?!皩W習是一個不斷產生錯誤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消除錯誤的過程”。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而這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如果教師能夠善于捕捉、總結、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將它當做一種教學契機,讓學生在糾錯中有所領悟——完善自身的學習方法,就能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而出錯已然成為伴隨學生一起成長的一劑特殊良方。
1.2從錯中探索、領悟,讓“錯”服務于新知
其實學生對于新授知識而產生錯誤極有可能是前后知識的干擾。如在初中學習負數概念時,因為學生對于之前所學的a+b≥a是堅信不疑的,容易忽視字母取“負數”的情況,導致解題錯誤。做題時不認真審題,這是典型的考慮不周。通過對出錯時機的呈現,讓學生深刻體會勇于探索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新的思維方式,從而培養科學思維,更好地服務于學習。
2.讓學生的“錯”成為教師手中的寶
2.1錯是必然,變“錯”為寶
就教學而言,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對此不能一味地批評及簡單地糾錯,而應該認真分析,追根溯源,利用學生出錯資源進行引導,讓學生從錯誤中獲取豐富的解題經驗。通過收集學生的各種出錯資源,可以不斷明確每個教學點中的難點,從而有效改善教學行為。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出錯資源,變錯為寶。
2.2錯可預知,由錯得“真”
“鐵打營盤流水兵”,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共性的錯誤常常是可以預料的,這樣的“共錯”完全可以作為備課中教學的刻意強調之處,做到有的放矢地告誡學生,從而降低學生的錯誤率。對學生的共錯,通過板書呈現,并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學生再碰到這樣的題型時都能進行解答??梢哉f找出問題所在,并解決問題就不失為一種寶貴資源。如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在去分母時常數項總是漏乘最小公倍數。如解≥-1時,第一步是去分母,學生往往會寫成:×12≥x×12-1,-1忘記乘12,有鑒于此,后來在教學中把這題直接作為例題展示,并且在去分母那一步直接板書成:×12≥x×12-1×12,這樣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防止以后漏乘。
2.3錯是機會,借錯鞏固
錯題不單單在新授課的學習中是寶貴資源,在復習階段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復習就是要整理和深化所學知識,只有理清復習重點,才能避免復習的盲目性,也避免陷入題海的泥沼。在中考復習階段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函數應用題:“為了更好地發展旅游,擬在金雞湖畔建設一個投資150萬元的嘉年華游樂場。若不計維修保養費用,預計開放后每月可創收33萬元,而該游樂設施開放后,從第1個月到第x個月的維修保養費用累計為y(萬元),且y=ax+bx;若將創收扣除投資和維修保養費用稱為游樂場的純收益g(萬元),g也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若維修保養費用第1個月為2萬元,第2個月為4萬元。(1)求y關于x的解析式;(2)求純收益g關于x的解析式;(3)問設施開放幾個月后,游樂場的純收益達到最大?幾個月后能收回投資?”本題是一個對學生而言似曾相識的二次函數應用題,但在實際練習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譬如因為審題大意,誤將“到第x個月的維修保養費用累計為”看做“第x個月的維修保養費”,從而簡單地將x=1,y=2;x=2,y=4代入到解析式y=ax+bx中;抑或誤將初投的“投資150萬元”不計入成本導致的簡單認為“純收益=創收-維修保養費用”,從而得出純收益g=33x-(x+x);甚至于在計算g=33x-(x+x)-150時,因一般認為問題是層層遞進的,對應用題有排斥心理的學生在見到最后一小題的設問文字時過分緊張,希望能夠趕快拿下,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出現如下失誤:g=33x-x+x-150等,包含但不僅限于以上的失誤是學生在解決應用題乃至復習其他知識點時出現的易錯點,因此成功搜集對應知識點的易錯點,并加以整理分析,從中抓住重點,發現規律,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教學時,融入易錯點,設計成復習題,可以使教學思路更明確,學生也能更好地達到消化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
3.結語
課例研究是以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優化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對于教師來說,成功與否看課堂是否精彩,同樣的,忽視一個細節,就可能毀掉精彩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出錯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各種學習上出現的錯誤,給師生共同創造了教與學的良機。既是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和學習資料的良方,又是教師發現教學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法寶。面對錯題,必須正確對待。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糾錯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利用好錯誤資源,原本的錯誤就成了通向真知彼岸的指向標。
參考文獻:
[1]陳小鋼.讓學生的錯解成為教學的財富[J].教育教學,2012(07):55-56.
[2]王芳.學生的錯誤是教學的資源和財富[J].江蘇教育,20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