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蕊
摘 要: 我們要培養的人才,首先要成為合格的人,其次要成為有用的才。鑒于此,作者認為不管哪個學段,無論哪個學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應特別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關鍵詞: 育人 情感態度 價值觀
有一句反思教育得失的話說得特別好:我們的教育為什么不成功?原因在于我們教的多,育的少。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的教育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品格的培養。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過去的教育重視智育,而忽視了德育,片面理解了我們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含義。實際上,我們要培養的人才,首先要成為合格的人,其次才是要成為有用的才。鑒于此,我想說的是,不管哪個學段,無論哪個學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應特別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作為英語學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呢?我以為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沖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理念下,由于現行教育評價制度的問題,我們的教學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過于重視平時考試的成績,而忽略學生長遠的發展;過于重視學生能夠升入什么樣的中學繼續深造,而忽略未來學生應該為社會作出哪些貢獻。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我們的教與學,仍然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考試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考試怎么考,我們就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呢,我們則不太熱心關注。這樣的教育,使得學生成為一個個的應試機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的人。為此,我們必須擯棄這樣的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而教而育,既重“教”更重“育”。
二、從價值觀角度要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
很多家長和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是中國人,將來也不打算出國,學習英語有什么用?這個問題的提出,顯然涉及價值觀的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回答,英語學科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學好它是順利升入高一級學府繼續深造的必要,但這又陷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如果認為學好英語僅僅是為了應試,就很難說服家長和學生,也很難讓學生產生學好英語的持久動力。那么,學習英語都底為了什么呢?說到底,英語和我們的母語一樣,是一門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我們多掌握一門語言,對我們適應生活是很有益處的。
不少人都看過《雪豹》這部電視連續劇,其中的主人公周衛國因為在學習時和日本同學學習日語,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次行動中,喬裝成日本人,混入日本人中,給日本人殺了個措手不及。試想,如果周衛國不會說日語,又怎么能順利騙過日本人的崗哨呢?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早已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潮之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出境旅游成為生活的常態。掌握一門外語,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英語是世界上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門語言,我們學好外語,可以說走遍天下都不怕。即使不出國,我們也少不了和外國人接觸,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到中國經商、留學、生活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我們掌握了英語,有利于更好地和外國人打交道。
三、從情感態度角度要有學好英語的熱情和興趣
認識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意義后,就要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既然是一門語言學科,就離不開多讀、多說、多寫、多聽,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去學習。比如為了練習說的能力,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就經常在校園里大聲朗誦,我們也要向他學習,自覺地鍛煉說的能力。當然,首先要放下面子,敢于說,并且敢于在眾人面前說。如果出于自己說不好,會受到其他同學嘲笑的考慮,我們則顧慮太多,從而不敢開口,這對學習英語是十分不利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對照鏡子說,在教室里對著空桌子說,以增強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實際上,學好一門語言,沒有什么別的訣竅,熟能生巧而已。
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孩子們多聽、多說、多寫、多讀,創造好的氛圍,比如利用早讀的時間,鼓勵孩子們大聲地朗誦單詞、句子、課文,利用課上時間,鼓勵孩子們大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利用日記的形式用英語記錄自己一天的心路歷程,利用學校英語角進行日常的會話交流,多和外教老師進行溝通學習,等等。學生在一次一次地練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味道和快樂,激發出自己學好英語的熱情和興趣。我還鼓勵孩子們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和外國人進行直接交流的機會,比如在街上,我們路遇外國人時,要敢于上前打招呼,并進行簡短的對話,增加和外國人直接交流的經驗。
實際上,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意義,并能樹立要學好英語的情感,從態度上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學好英語就不那么困難。